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1|回复: 1

对待名言警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信奉的名言警句,从别人的QQ签名和论坛ID签名就会就会经常看到。我看过一些关于名言警句的疑惑,包括我自己也有过这些疑惑。那就是,世上名言警句那么多,一个人应该信奉哪句好,哪句是最有哲理的?以我的经验,一个应该不会只信奉过一句吧。一个人当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处于同一个阶段有不同的境遇时,可能他信奉的名言警句就会不同。这一切都归根于他的需求不同。人们对于名言警句的需求有针对性和局部性。同样,名言警句也有针对性和局部性。
先说人们的需求,一个人在某个时候十分信奉某句名言,通常是因为他在那个时候正是做不到那句名言所说的东西,甚至他正处于那句名言的对立面。例如,一个人如果处于顺境太久,他就会对很多事缺乏警惕和周全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在某个时候他会犯下一个令他痛心疾首的错误。犯错之后,他极有可能就会信奉“乐极生悲”了,甚至把这句话裱起来,挂在书房里客厅中或办公室,以此来警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相反,当一个人处于逆境太久,一朝抓住机会,功成名就之后,他极有可能就会信奉“苦尽甘来”了,以此来警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悲观失望。一个要警示自己乐中思悲,一个要警示自己悲中思乐。由此看来,一个人信奉一句名言警句,是因为刚好需要它,他刚好在那个时候正好缺少那句名言所说的东西,而最关键处不在于那句名言本身是不是最高哲理。同理,我们广工大学城校区的男生可能信奉“大丈夫何患无妻”,而龙洞校区的可能信奉“天涯何处无芳草”。《韩非子·观行》中有“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说,正好说了这个意思。
再说名言本身的针对性和局部性,这也是显而易见。例如,“大丈夫不拘小节”多有气概,但它的反面却有“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它们都只不过强调一个方面,影响有这个需求的人而已。依我之见,名言警句本身难说有多大价值,只是把它们放到有这个需求的人身上,才体现了它的作用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一句名言有多大的道理,还应看到谁信奉了它,怎样信奉了它。一个人如果太彻底地贯彻一句名言,他很可能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此又谓“过犹不及”。
发表于 2008-3-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车之鉴
信其有!
但不以其修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11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