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期三天的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昨日开始。这是广州市考试说明公布后的首次模拟考试,让学生感到新鲜的是,前不久发生的“艳照门”事件进入了语文试卷。
试题是这样的:
在单项选择题第4题中,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4个选项最后一选项为:“‘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
这样的改病句有意义吗?改病句非得涉及“艳照门”事件?老师出题的目的在哪里?我一直寻思着这些问题,但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解说。
还是这些考生思维转得快。“不少走出考场的高三学生都笑着议论起这道题,有学生表示,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出现在试卷中,感觉很贴近社会实际,语文考试本来就应该如此。”
试卷题目要求创新,我举双手赞成,但非要让“艳照门”事件这样败俗的行为来引证值得推敲。再说,让中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太不避嫌了。那么,《色,戒》也完全可以上试卷,也很热门,完全是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殊不知“艳照门”事件已毒害了多少青少年。据新快报2月26日报道据香港媒体报道,由互联网引爆的艺人“艳照门”风波,掀起一阵自拍风气。陈冠希式的动作,不但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香港未成年学生更以此为乐,争相模仿,摆出极度意淫的动作,而且洋洋自得地将自拍照片上载到互联网,供人浏览。“艳照门”风波已由艺人八卦新闻,演变成社会事件,逐渐蚕食青少年心灵,挑战社会道德观念。心智未成熟的学生争相模仿淫亵动作,潜移默化,青少年滥交之歪风,将一发不可收拾。
你们这些当老师的,竟然将“艳照门”事件当试题出,误人子弟不说,反而名正言顺让他们关心这些事件来,重温该事件的前前后后,后果又会怎么样,考虑过了吗?要是有一天,你的儿子上网正在查阅“艳照门”的照片,你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责怪他;要是你的女儿在看《色,戒》影片,你凭什么去阻止?因为,这是功课,不看怎么去理解和解答试题。
看来,出题者如此用心良苦,目的何在?是让学生尽可能的将目光聚集到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中来,有这个必要吗?
“艳照门”事件的初始至终都是媒体和网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显然是负面的。再加上老师的传播,学生看艳照或关心“艳照门”事件反倒觉得正常了。还有,前段时间,一些学校拿“艳照门”事件做话题开展讨论,真不知道在盲目追星的学生眼中这是一种现实教育还是一种间接性误导?
纵然,我们确实有很多学生知道“艳照门”事件的饿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但还有很多学生对“艳照门”事件知之甚少,对他们来说,这道题肯定失分。那他们怎么办?去查阅关于“艳照门”事件的资料,去了解更多社会的不良现象,《色,戒》影片非看不可,说不定高考试题中果真有关于《色,戒》方面的试题,到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网友说了,“艳照门”是个词组,这一点没错。但要是学生根本不知道“艳照门”所以然,你说怎么来解答这个试艳照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