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07|回复: 43

摇到外婆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2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07-11-29 23:58

初冬

那天清晨
陌生的床
翻来覆去睡不着
早早就起来了

站在二楼的阳台
举目远眺
门前的青石板路
颜色比往日稍深
湿湿的滑滑的
那是着了露水的痕迹

基围旁那棵大榕树
叶子已经开始变色
却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清晨的雾
淡淡的在飘逸
雾水打在我身上凉丝丝的
打一个冷战
却不愿意多添一件衣服
深呼吸
却慢慢的呼出那一口气
那是一种享受
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不分彼此

基围上偶尔有摩托开过
轰隆隆的引擎声响彻整个村子
偶尔会引来几声狗吠
那是赶集人的足迹
为生活奔忙的印证
楼下花园的花草
一点一滴布满了露珠
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提醒我
冬天到了

但是
如果说这一切全然没有发生过
我也许不会相信
但却不得不信
虽然这些画面的感觉总是那么真实
真实得好些时候我都快要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经历过
但是根本上这只是一场空想而已
也许是某次心灵上片刻的宁静
使我想到了那个村子
那幢小楼
还有那个初冬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它们都曾经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初冬清晨
只是小楼上
从来没有站过我
仅此而已

(转自《随笔》第275楼)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回到墨尔本将近五个月
终于还是想家了

发这个帖子之前
偶然想起曾经写过这么一篇东西
应该很适合做开场白
于是在随笔里头翻了一个小时
终于还是把它找到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做人太认真太执着会很累
但是归根到底
那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而已

那个阳台是哪个阳台?
是的
那是外婆家的小楼
那幢建于1991年的村屋上的那个阳台
每次站在上面
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非常舒服
我想我是找不到第二个比这更好的阳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好多村屋
但是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我亲手种下的黄皮树
那株果树有着比这幢小楼更悠久的历史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那应该是1989年或者1990年
当时我把手中一小把吐出来的黄皮种子
随便撒在自家花盆里头
想不到过了一段时间还真长出了几株小小的苗
一年多过去了
因为缺乏营养
黄皮苗总是长不大
还死了几株
最后只剩下两株了
然后那时候外婆家刚好盖了新房子
于是有一天奶奶对我说
像这样子养在花盆里头的话它终究还是会死掉的
还不如干脆把它移到你外婆家种着吧
于是它就搬迁到我外婆的猪舍里面了
后来其中一株死掉了
当我担心最后一株会不会步此后尘的时候
那株小家伙已经悄悄的站稳脚跟
真正开始贪婪的吮吸着这片大地的能量了
就这样一眨眼就过了十几年了

那株黄皮自从移植之后生长得很迅速
不到两三年就已经长到二楼那么高了
可惜当初它生长的时候没有注意扶正
等我们发现它长歪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后来外婆狠心劈掉长歪的那一半树杈
不过这棵黄皮树展现了非凡的生命力
最后在劈断的地方又长出了新的树干
于是现在就变成了一棵低位开叉的树

很快的
这棵黄皮树就已经可以打果了
我记得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
说即使把很甜很甜的水果的种子种下去
长出来的十有八九打的都是酸酸的果子
那个好像涉及到果树杂交理论
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门高深学问
但是因此我对这株黄皮所打的果实不抱太大希望

然而
当我第一次尝到它打的黄皮的时候
我惊讶的发现果子很甜
而且品种也不错
几年下来
它每年都打好多黄皮
而且一年比一年多
从来没有大小年的现象出现
近几年它打的果子之多
得发动我们两家人一同回去收割才忙得过来
而且它还可以在同一个季节内分批次打果
一个夏天下来
收获一百多斤果子是没问题的
每次摘到黄皮的时候
我都会莫名的开心

不过
如果你们认为这株果树已经长到很高很大的话
那么你还是先看看图吧

没错
就是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插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仅就在上个星期
当我打电话到外婆家的时候
她高兴的告诉我今年的黄皮收成很不错
这个星期天老爸老妈会带着干儿子一家三口回白沙村采摘
想起来自从去年三月飞墨尔本之后
加上之前的非季节因素
我已经有整整两年没有吃过黄皮和荔枝了
两年
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反正我是熬过来了
还好冬天回家的时候有四会桔这个尤物安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很久很久以前
外婆家的阳台是可以看到远处一段很长的基围的
曾经无数次听到基围上摩托车和手扶开过的轰鸣声
那个声音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于是就想象着写出了开头的那篇《初冬》
只是如今邻居扩建了房子基围被遮住了一大半
从前的景色再也无法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
阳台上能看到的远不止一条保护我们的基围
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整个白沙村
楼下的猪舍
似乎已经荒废多年
还记得数年前他们还养猪的时候
我曾经拿着玩具气枪在阳台上悄悄的打他们家的猪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还有好多老旧的村屋
那些曾经结实的青砖
不知道还能支撑到何时
只是如今好多人已经举家外迁
那些古老的祖屋里早已经空无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了
别忘了给老屋也贴一幅崭新的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层半
这应该是村里头最高的房子
印象中这幢房子也有好多年历史了
记得小时候曾经无数次举起打铅弹的气枪
扫落不少对面房顶的鸟儿
只不过那户人家太大了
打落的鸟不是滚落到他家前院
就是坠落到他家后院
反正我是没捡到一个
房子的主人
我忘了怎么叫了
反正整条村子里处处都是亲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后院还建有漂亮的小柴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荒废的猪舍
如今已经再没有倒霉的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婆家的猪舍也已经荒废多年
还记得那时候外婆突然决定不再养猪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日夜操劳还挣不到几个钱
还不如“退休”让三个女儿供着
这三个女儿分别就是我妈、我三姨和我四姨
三姨由于远嫁韶关
一年才回来一两次
所以日常照顾外公外婆的任务就落在老妈和四姨身上了
不过三姨还在大旺买了几家店面
每个月的租金由老妈来收
然后给外婆做生活费
后来三姨甚至在镇区买了套房子给外公外婆住
只是老人家几十年生活在村里头
早已经习惯了村中的热闹
出门随便都可以抓到聊天的人
所以勉强住了一年多之后
最后还是搬回到了村里面
近年来
随着大旺经济的不断发展
外公外婆的退休金有了很大提高
日子也过得比以前宽裕多了
不过外婆偶尔还是会养些鸡鸭鹅
用来供过年过节我们回去的时候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猪舍里头堆积如山的柴
又想起柴火煮的老火菜干汤和瓦煲饭了
那种香味是煤气炉三辈子也赶不上的

不过
其实外婆家并不大
院子也是小小的
最多只能容纳两桌人同台吃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很多农村特有的抽水泵
近年来据说为了保护地下水而禁用了
事实上由于污染
好多地方的地下水也已经不能喝了
但是我上次回去的时候偷偷抽了一些
闻了一下发现是没有异味的
当然这并不等于绝对安全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种水泵的用法
水泵附近的地面是因为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刷
水泥地面早已经被冲刷得干净平滑
地上长满青苔
非常湿滑
极其容易滑倒
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农村长期生活过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只要看看他走过这些地面的时候会不会格外留心并且小心翼翼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过年的总要喜气洋洋
外婆总喜欢拿关羽张飞做门神


[ 本帖最后由 小鲈鱼 于 2008-7-12 19: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因为存储卡出错
只能读到一半
那是老妈和三姨四姨联手腌制的萝卜酸
非常好吃
旁边两个表妹
一个80后一个90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青石板巷子如今已铺上水泥
反正巷子的原貌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了
今天有好多人过来拜年
所以要准备三桌饭菜
外婆和老妈三姨四姨还有其他亲戚一大早就忙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6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