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八月底 重庆。处理易初莲花客诉的最后事宜。约见重百的总监。
星期五晚上。听音乐。看书。师祖李雅轩的太极拳精论。脑海中奔腾各种拳架的意象,不可抑止。突然很怀念成都。
星期六,打的去重庆两路口市体育馆,想拜见“太极重手”陈德雄。不过只见到满地雨水,悻悻而回。
回到公司,灵光闪过,决定要回成都。于是收拾衣服,收拾相机、MP5和笔记本,拉了行李箱,打的径奔陈家坪汽车站。
买了15点的票。站在汽车大厅里候车。
在车上看师祖的拳论,还有拳架照片。高蓝的天,还有大片大片绿色的树。看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只有痛苦才能穿越永恒。再见。时光。
7点钟抵达成都五桂桥公交站,打的去青羊宫。在师傅那里吃南瓜粥。晚上很多人练拳。和马师弟练推手。全身是汗。
2008-08-31日 八月初一。在太平洋百货买三脚架。然后去青羊宫。和师傅吃八宝粥、馒头、凉拌苦瓜。和师傅在沙发上看李雅轩老师拳架的照片,那种大松大软的功夫,眉目间虚无的气势。
文涛师叔打电话给师傅说他要过来青羊宫。很是兴奋。学拳这么久,见识过师爷的推手功夫出神入化,而众多师叔之中,当推文涛老师第一。却一直没有见面。
师傅看出我的兴奋劲,说,你想不想拜他为师?我帮你引荐。
我说,师傅,既然拜了你为师,就是终身跟随。不过,你看看让文涛师叔收我为记名弟子,是否合适?
师傅说,甚好!咔咔。高兴死偶了!
于是打的回家去准备礼金。一路催司机,快,快,快~
仿佛千里迢迢回到成都,就是为了这一场拜师的机缘。这一场相遇。
后。引荐师-何绍君,本师-林文涛,见证师-赵次荣、启子刚。在上。
文涛师拉着偶的手,给三丰祖师像行礼,给杨露禅和李雅轩祖师行礼。然后是偶给各位师磕头。
在文涛老师手下跌翻了跤,手臂擦破了,大腿上一块一块青色的。至此见识了杨式太极拳的技击功夫。一次一次爬起来,然后被弹出去。
金针度劫。剑仙。一跟九。文涛师说,人体本来就是太极,太极图背后藏的是剑,所以在各个气圈横放的时候,就是剑,所以是金针度劫。
道家文化有天仙和地仙。地仙者,如吕洞宾、张三丰等。平江不肖生写的《蜀山剑侠传》,多有剑仙之流。如果没有驭剑之术,早就被妖魔鬼怪吃掉嘹。
穿越红尘的悲欢惆怅。铁了心的流浪。花香。飞翔。今生。因你痴狂。
晚上在琴台路的武陵山珍吃饭。菌子汤。鲜榨的玉米浆。啤酒。饭后在青羊宫练推手。和李道长练揉推,他是学形意拳的,速度非常快。
一条谜样的道路。一次回去不去命运的雾。难免会痛苦。等到你下了注。没有退路。心已经麻木。一口气咽下所有的痛楚。
走出青羊宫。搜遍口袋。居然只剩下4块钱。差点无法回家。哈哈。
为什么,那么的相信给我无穷无尽的心碎。
江湖笑,恩怨了。红尘笑,笑寂寥。明月照,路迢迢。一身豪情壮志铁傲骨。归入虚无。
林文涛
男,1954年生于成都。现任四川省武术协会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武术馆“太极推手”主教练,四川省国光文化科技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四川省气功协会“太极丹气功”创始人,四川省太极拳俱乐部健身太极推手技术顾问,成都市成华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四川九州太极文化科技发展公司副董事长。其父林墨根是国际著名的太极拳特级大师,有享誉武术界的“太极神功”之称。
林氏成长于武林之家。自幼习武练就了“以柔克刚、立地生根、四两拔千斤”的太极特技,尤以太极散打见长。在现代太极高功技擂台比赛中两次获得全国银牌,多次获得省市级金牌。82年获省内无差别级比赛冠军。92年代表四川太极拳术界在“全国太极推手规则科研试验”大会上展现了太级系列功法、功理、功效,受到专家好评。还同父亲总结太极各大门派的内功修炼秘籍,著出的《太极内功十二类功法》收入了《四川武术大全》史典。填补了我国“无系列太极内功修炼体系”的历史空白。1995年被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优秀功法样板推广,载入《健康太极功》一书。
林氏在此基础上继续精研,融通东方文化的灵修知识,创立了“太极丹气功”,使修炼者能在短期内顿悟开慧,获得太极内功,步入灵修领域。他同师兄吴信良以林墨根的“太极神功发放手”为中心。融通四川娥眉拳的近身短击,随意拿法,沾衣十八跌之妙着,共同创立了“娥眉柔推术”技击系列,享誉我国武坛。同学生孙为国共建《太极文化学》,其中“太极图腾学”,专家评价为:冲开了太极图极点的禁区,为完善太极学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书已由国家体育总局肯定,并作为2008年奥运会上展示的亮点。
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中国太极专家组成员,赴韩国进行国际交流,精彩的太极理论演讲,精妙的太极推手、散手的展示,在世界各地传为佳话。林氏多年来对太极推手的竞技规则的入世应用进行科研实践,多次任四川省级太极推手对抗赛裁判长和总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管理能力。在与四川大学体育科学院近年来的科研过程中成果颇丰,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太极人才,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2008奥运会中国太极拳文化交流展示模式的研究”和“太极推手竞赛新模式的探讨和研制”等与奥运相关的项目),获得了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2005年他创研的“独木桥”太极推手竞赛法,经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评审通过,正式运用于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夺桥徒博项目),作为全国样板推广;所带领的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队在2005年军安杯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得到两个女子全国冠军,并获大会优秀组织奖。
林文涛获得“中国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太极大师”、“中国武术七段”等武术专业高级职称。其业绩分别载入《东方之子》、《中国当代名人大词典》、《中国发明家大词典》、《中国百科成果全书》、《中国优秀专家大词典》、《中华当代论文集》、《中华武术大典当代太极人物志》、《托起太阳的人们》、《二十世纪的人才库》、《世界名人录》等。政府授予其家庭“蓉城武林之家”的荣誉称号。
[ 本帖最后由 青衫书剑 于 2008-9-1 00:3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