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寨”,是今年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指那些通过恶意模仿和抄袭知名品牌商标,以至混淆消费者视听来谋求利润的粗制滥造商品。商品类型,大多以电子或服饰为主。今年暑假,一部《十全九美》,带动了一个新名词:山寨电影。随后,山寨电视剧、山寨明星等频频出现,特指影射或模仿知名影视作品或明星。其实,“山寨”这种特殊的制作手法,在娱乐事业中的运用,早于所有的商品,只是当时并未有“山寨”这一说法,而这种行为在当时也没能引起大的回响。
超级模仿秀:山寨娱乐的开山鼻祖
数年前,某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超级模仿秀》轰动一时,成为当时非常惹人注目综艺节目。节目里的“选秀明星”表演认真卖力,主持人嘴上功夫了得,节目气氛生动活泼,该节目是不少观众周六晚的娱乐选择。
在内地综艺节目发展的初期,这种节目类型是从未有过的突破,它让普通老板姓也能一尝明星滋味,将娱乐深入到生活中,让娱乐更平民化。一些长了一副“明星脸”的普通市民,通过这个节目,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另外一些选手,则因为对偶像的喜爱,模仿偶像的一举一动,也很神似。
可惜,随着电视台节目策划的改变,这档节目并没能持续下去,但这个节目产生的影响力却不容小窥。电视剧《梅艳芳菲》就是受这个节目的启发,曾在2005年举办过声势浩大的选秀活动,从而选出与电视剧主角原型梅艳芳、张国荣、刘德华等明星神似形似的演员。
近年一些电视台的“模仿秀”节目,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节目本身的丰富、创新,都与之相去甚远。这些新的“模仿秀”,并未在《超级模仿秀》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潮流变化的调整,在芸芸的综艺节目中,更显苍白。
明星大变身:山寨明星网络造
前几年,在网络上忽然流行起“建筑工人版吴宗宪”、“民工版周星驰”、“烂仔版谢霆锋”、“童年版陈冠希”……这一张张与大牌明星长得惊人相似的面孔,在网络上疯传,人们或惊叹或大笑。
虽然无法下定论,这些照片是PS恶搞,抑或真有其人,但这些明显侵犯了个人肖像权的照片,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嘲笑“吴宗宪”的土、“周星驰”的落魄,这个玩笑其实是网络游戏,也许就只是某个网友意外见到了一些长相“特别”的人。可是网络的力量在这个“造星运动”下显得强大无比,通过网络成名,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却因为这件事情实现了。这一位位“山寨明星”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名,但无可否认,他们真的很红,至少,在网络上如此。
这个善意的玩笑,使网络的强大推动力初现端倪,为若干时日后出现的网络明星,提供了宽敞的舞台。
山寨影视片:不能一概而论
无可否认,《十全九美》的异军突起,是娱乐事业山寨化的一次成功,让不少人以为,这将会是一条便捷的成功模式。然而,据资深媒体人分析,《十全九美》出现,恰巧填补了今年暑假里,因奥运临近和大片《功夫熊猫》、《赤壁》打扫战场所产生的娱乐空缺。它的成功属于“概率事件”,并不能改变整个电影行业的现状。
《十全九美》被称为山寨电影,一方面是因为片中对许多知名品牌和明星的调侃,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制作上的“不精美”。虽然《十全九美》的口碑见仁见智,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其中所使用的一些优秀商业手段,比如,它将一套成熟的娱乐模式(《快乐大本营》的节目桥段)运用到电影中,就是非常明智的商业行为。不仅成本低廉,而且风险低,保障了目标受众的口味。至于“粗制滥造”之说,也无伤大雅,毕竟像《黄金甲》版的奢华,不是谁都能拍得起的。小成本电影还是国内市场上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只要不是太没诚意的明显“厂棚制作”,观众还是能接受的,没必要为了追求精美而充大头。
湖南卫视近期打造的“山寨电视剧”《丑女林无敌》,话题多多,却火爆非常。这部改编自知名外国影视作品《丑女贝蒂》的电视剧,是很纯粹的“拿来主义”作品,于是也被归为“山寨类”。通过克隆成功的作品,利用其原有的知名度和成熟的剧本,可以免去宣传和编剧的许多力气,但不是每次的“拿来”都是成功的。
改编自日本漫画的《流星花园》,开创了台湾偶像剧的先河,火热程度甚至让日、美等国纷纷跟风拍摄该剧。内地也随之推出了一部《青苹果乐园》,却引来骂声一片。前者的改编,取漫画之内涵,在制作中,贴合台湾的人文环境,和中国人的日常习惯,拍摄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电视剧。反观后者,正如片名,青涩不已,尚未成熟,只知道一味的模仿,感觉生硬、做作。鲁迅先生说了,拿来主义,应该取有用的拿,并且去其糟粕、取之精华,这才是真正为我所用的拿,而不是单纯的“抄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