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大学生700元月薪竞争上岗”的新闻在我们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一直以来,媒体没少报道有关本科生的负面新闻。本科生的形象在这些报道下已经一损再损,而价值也逐渐降低。现在在我们求职艰难之际,这类新闻一出,更是为企业提供了压价的理由。高校论坛里很多人都在惊呼:“媒体在破坏我们求职市场!为我们本科生制造更加不利的处境!”
- W$ n! I9 _( s4 m4 d就在多数人对媒体表示反感时,有个别人却提出观点:媒体报道的可是事实!有什么不对?) R) @! G7 h: V9 P4 ^
因为报道的是事实,所以媒体很负责任,媒体没错!这话看上去似乎很合理,但真的如此吗?, x% Z5 ~' f* o) F' c/ Q, [
让我们来看看一则经典恶作剧吧:2 z0 m w) J" C t/ [5 f3 Y
有人曾经说,当今社会上大量使用着一种叫“一氧化二氢”的化学物质,它有如下危害:
8 ~) N$ R7 C1 @( e& q1 T: {$ ~: x+ C 一氧化二氢又叫做“氢氧基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 } C' w; G5 _$ q: h
2 h4 J+ `9 @) q# D( y+ q% b) J! y- U8 \/ Y. z) ^' W
对泥土流失有促进作用; ! e _: \; w! l+ `1 U; G$ _' R
: y7 r/ N0 a6 L9 X& u [/ Z8 w3 w3 A$ Y/ `
对温室效应有推动作用;
2 v" p+ i7 {. O+ p" M6 N
1 A! a9 _9 T/ D: v* F, c# M+ I6 h' {9 {6 ]0 k5 R, d; F% R7 [/ P
它是腐蚀的成因;
2 S2 D& o3 b( P! k% h
3 H% W: m! C) I' Y, k0 s3 ^4 @
, c0 L |3 U0 d$ t: U 过多的摄取可能使导致各种不适;
9 ?0 y! x$ y2 V+ C$ `4 @* u, W3 _0 ]4 C2 F6 n. a! E! }+ b
( F1 o T6 v4 j
皮肤与其固体形式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
4 J- c9 c7 F( \
5 g w) l+ H% w' f, t
- ?1 @$ T4 t$ T+ B 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 ! l7 s; D7 n1 P( T( q' K
& `5 @4 r W9 R8 o: c" {
; r/ h4 o% U8 |+ E 处在气体状态时,它能引起严重灼伤; / }4 e3 i) A S- ~- e6 P' ]$ o6 i: v. P
4 d" Z2 M6 M: v. K2 W C
, `% d* S0 T7 q6 a* v* l, y* ~& r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
' _( I! b$ G6 }8 \, Q! Z& F然后提问,我们该不该禁止使用这种物质?很多没什么化学常识的或者不怎么细心的人回答:“当然该禁止。”只有小部分人回答:“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呢?”4 f0 T+ Z. b3 K! E5 P- b. j
看到了吧?水原本是我们离不开的物质。但是如果我有意报道它的负面新闻,那么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它是该禁止使用的物质!”——然而真禁止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u: c* o% J8 K2 j% c8 @' E
当然了,玩这恶作剧的人还算仁慈,明说这种物质是一氧化二氢。如果他恶心些,说:“在可口可乐、咖啡等饮料中发现大量存在一种氧化物(注意只说了是氧化物),它有如下危害……”那么,社会不发生恐慌才怪!
) p5 s, k3 [/ n0 O同样真实的报道,但是如果媒体是有目的性地、有倾向性地报道单方面的新闻,同样能起到误导的效果。真正负责任的媒体要做的不仅仅是“按事实报道”,而且态度要客观,报道新闻要有全面性。最重要的是,不要心怀不见得人的目的!
2 s% o0 J1 N1 \( z“本科生卖淫”“本科生杀人”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至于好人好事,多是“红领巾”或“社会青年”所为——但绝对跟我们本科生无关。然后现在在求职高峰期,媒体又频频报道本科生失业或者本科生低薪入职的新闻。想起曾经有一次,《广州日报》的“评论”版发表了一则评论,说大学生应该以低级农民工的眼光对自己定位。这一切一切,难道是企业与媒体联手来压价?不得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