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face=隶书 color=#006600 size=4>可能大家也听说了,继重庆市前不久曝出今年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的消息,湖北省教育厅昨天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该省约有2.6万学生放弃高考。</FONT>
+ y% I4 r" x5 f8 V/ ]& y<P><STRONG><FONT face=隶书 color=#006600 size=4> 学生弃考并不都是因为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还可能是读不起大学;也并不都是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还可能是考虑到读完大学也没出路,专家却认为他们是“理性”放弃高考。高中生流失率是不是真在正常范围?政府应该对流失率有一个具体的调查和统计。</FONT></STRONG></P>, O. X6 Y. X2 J* `% h5 e6 a, R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隶书 color=#006600 size=4>而从可以被社会接受来评价弃考行为是否正常,则需要回答如下问题:考生究竟因什么而放弃高考?<U>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无望考上大学;还是高校学费太贵,读不起大学?是因为读完大学,同样就业艰难,前途迷茫;还是在高考之外,有着其他同样可以成才的选择,而且相对而言,其他选择更有价值,更符合个性与兴趣?</U>这四方面放弃高考的原因,第二个和第三个导致的弃考,都可以视为情理中的不正常!</FONT></P>5 a4 z, k% F3 }& D5 n- N D; V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隶书 color=#006600 size=4>打破学历社会僵化的用人标准,给所有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在多元的选择下,高校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这就是受教育者与社会,以及与教育者之间的健康关系,受教育有自主选择权,高校在选择中竞争。在这种健康的关系下,学生放弃升入大学,不会令人惊讶,也不会滋生“读书无用论”。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健康的关系,学生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与出路之下,而是由于大学过高的学费、迷茫的未来而弃考,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流失率从高考报名下移到高中求学,再下移到初中、小学,成为不但情理上不正常,法律上也“不正常”的低龄辍学与读书无用了。</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