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卷残云消半世,天降奇缘为何生
此乃开卷第一回也,世间诸书,或有唱词,或有前人语句,做为全书总领,诸如《三国》,《水浒》者,然则本书无前人之词可用,写前人未所写,只写些世俗小事,烦琐人生,却又略透诡异,无可琢磨,只合适用来做酒余饭后之笑料谈姿尔,故不敢乱用前人妙词佳句,以免玷污,列位看官,只需听我从实道来。
话说远古时期,天地未开,宇宙混沌,盘古大神沉睡于这无限混沌的天地中,忽一日,盘古从混沌中醒来,突觉压抑异常,因此操起大斧,用力一劈,即将当时混沌的天地一分为二,当然天地既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始才形成如今之天地万象。其实前边此节列位看官早已尽知,但要表的是当时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随即独自支撑起天地,而他四目回顾之时,发现荒凉的大地上竟有一株嫩草破土而出,显得青翠欲滴,生机盎然,于是盘古大神也不禁动容,他怕阳光过于猛烈,故垂下其手,用自己手指的精血来浇灌这株青草,于是,青草也叫越来越茂盛,再以后物是人非,女娲造人,而盘古大神早已化做大地和宇宙中的万物,但其当年所浇灌之仙草,却竟千百前不倒,且由于吸收了天地日月的万年精华,竟而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此树高十树丈有余,树干甚粗,几个人都难以合抱,斗转星移,多少年来屹立不倒。此树恰恰坐落于神州大地的古城上海市郊附近,然则此树隐于一峡谷之中,故虽年代久远,却并未有人知道。
话说时光匆匆,民国时期兵荒马乱之年,上海近郊的一条小道上,行驶着一辆老旧的马车,车马行色匆匆,显然是逃避兵乱的一家逃难者。只见赶车的是一位看上去尺度沉稳,颇有大将风度的中年人,此时月光洒地,银色满目,而此人在逃难赶车之余也并不显得惊慌失措,虽一脸风尘但并不显得过分憔悴,倒颇有些气度。由于当时出来的急,连车夫都没有来及顾,况且兵荒马乱之际,也根本无车夫可顾,中年人一边赶车,一边微微摇头,似在叹息眼下神州大地军阀混战连年,百姓悲苦的凄凉情景,又似在感叹自己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却报国无门的悲哀。他正在感叹之时,车中又传来了咳嗽声,并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夫君,可否走的慢些,车马颠簸的厉害,孩儿的病只怕又发做了。”那中年男子微应一声,随即一拉缰绳,放慢了车马的速度,也由于当时他们跑的实在太急忙而错过了宿头,也由于这个年头能住宿的地方也越来越少,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在深夜赶路。
男子拉缰绳放慢车速后,将头伸进车里查探,看到自己的妻子抱着孩子,一脸的无助,孩子则在母亲怀抱里不断咳嗽,由于咳嗽剧烈的缘故,全身都在剧烈的颤动。男子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即又回转过头,继续赶路。
正走了没多少路,忽听得车厢内一声惊叫,赶车的中年汉子也是一阵惊慌,将头扭进车厢,询问到:“何事惊慌?”那女子只是不说话,惊慌地看着手中的丝帕。这丝帕是那妇人用来擦孩子脸上汗水的,但此时,他才看到丝帕上染着斑斑血迹。这时,恰巧车内又一下颠簸,小孩子用力一咳嗽,便咳出一口血来。此情叫人触目惊心。
中年汉子本想停住暂时休息一下,但转念想到自己孩儿刚出生便先天不足,自己又是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出生到现在一直都靠一些滋补的药物来养活,现在身上早没有了药物,而孩子的病又比以前发作的更加厉害,只有早点到达前边的市镇,寻得大夫,孩子的命或者才能够保住。因此,他依然没有让马车停下来,只是尽量小心翼翼的不让车太颠簸。
这个时候天色忽变,月亮被一片云彩遮住了,路上忽然变的黑起来,小道也似乎难走,正在中年汉子还没有打定主意要不要继续赶车时,忽然觉得车体一斜,原来一边的车轮上撞上了一块大石头,车轮滚了过去,然而整个车由于重心不稳,翻倒了,似乎路的一边恰巧是陡峭悬崖,于是整个车一路翻滚下去,而赶车的汉子,也随着这一巨变,被甩入了悬崖下…………
注解:这一部分有些烦琐,就当是为了后边的铺垫吧,至于为什么写上海,则是因为踏踏说她是上海人的缘故。本书力求搞笑,并不会写太多悲情情节出来,只求大家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