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灵 于 2009-10-26 00:50 编辑
今天,华工的世纪木棉讲座请来了李开复博士,该消息一出,一片雀跃......可惜的是,我学院每班只有一张入场券,想一睹李博士风采的同学们必须经过人格的考验,在抽签中脱颖而出。拿不到入场券,当然有点遗憾,虽然我自认自己对李开复博士了解不深,但我想这样难得的讲座应该留给那些对李博士的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和他的贡献更加了解,心中对他有更多问题想问的同学去听。而我,则同样抱着期待,回到宿舍观看直播。
李博士的讲座虽然不像一些教授的讲座那样具有针对性,毕竟他不是一个演讲家,他的讲座不是要给我们一场精彩的演讲,不是要我们回味在他的言辞和表达技巧中。李博士的讲座是很平淡的,但也是很真诚的。他的演讲题目是人生中的十个启发,这同时也是他希望能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体会到李博士的人生态度,他对待知识,事业和理想的那种崇高的追求。这是一场极具意义的讲座,我了解到李博士的人生,了解到一个学者的追求,一个事业者的付出,一个中国人的情感。正当我感慨华工举办了这样一场意义重大的讲座,对我们大学生的现在和明天点燃了又一盏明灯的时候,我却彻底的失望了。
今天,要我说,华工人的素质,不敢恭维!
今天,李博士来到我们华南理工大学,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该感激,感激学校对我们的培养,更要感谢李博士对我们的关怀。而我们更应该表现出现在大学生该有的素质,让李博士觉得这次华工演讲不枉此行,但事实恰恰相反……下面我一一道来。
提问的时间到了,在座学生在演讲期间不时给出掌声和笑声,但第一个提问的同学,拿着一笔记本,要李博士的签名……签完后,满怀感激,但没有下文了…….十月的天啊!我的心可是拔凉拔凉的,亏你是第一个提问的人,比第一个咬西红柿的人还惊人。
而后,一位同学用精辟和熟练的表达问了李博士有关在他多次回国期间,中国大学生不断地成长着,在李博士眼中的中国大学生有何改变。这是一个与我们十分贴切也是李博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出各位同学对李博士的回答以及李博士对同学的问题都是十分满意和感激的。这让我长舒了一口气,但也是我唯一能接受的问题了……
接下来我真的被雷倒了…连正视屏幕的勇气都被下面提问的同学打击的一干二净。一位同学激情洋溢地爬上了讲台,差点没把李博士吓坏,但更囧的是,他正立着面对李博士,竟然要求和李博士来个合照…….此丫所犯错误有二:第一,这是个庄严的讲台,虽然李博士言辞亲切幽默,但他同时也是德高望重的学者,除主持人外听讲座的观众在未经同意下跑上讲台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讲座的秩序和气氛。这位老兄,你以为现在是开演唱会啊?想献花想拥抱就直接自己来吗?第二,李博士是著名的学者,是成功的事业者,是高尚的老师,是华人的骄傲,但不是电影明星或歌星,不见得老兄你是搞哪门科学发表哪篇论文引起过哪些反响,这里也不是学术交流会,无论怎么说,在讲座上要求和李博士合照,让我心中有个深深的疑问:老兄你是地球人吗?
雷鸣陆续有来,一位同学请李博士对现在就业形势给予指导,最大的问题是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请问李博士你能给我什么建议?”现在是我们请李博士来开讲座的,不是人家请你来问问题的,要是针对一个问题要李博士给建议还说得过去,但问的问题不清不楚,旨意不明,什么P&G、联合利华,和李博士的工作八竿子打不着,人家又不能不回答,最后他说的只是他知道的,也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而你也不知道自己要知道什么,也不知道他知道什么,什么跟什么啊兄弟?这不是就业指导啊。
女生也来了,本以为女生会权衡轻重,考虑周详,但谁知来的是广播台的成员,这回还真把李博士当明星演员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同学,祝福你们…….我是李开复,这里是华南理工大学广播台”,这样一段话恐怕只有你才有种要求李博士现场录个片头。我也不晓得华工广播台和其他学校的广播台有啥竞争的,要这样搞嘘头,明显被现在商业文化严重侵袭,并且什么场合、什么身份都分不清了,华工的学生组织什么时候要朝这种方向发展了?
接下来我已经完全绝望了,来了个站上讲台搞相声的,给计划的,调侃的,只把李博士当客户,自己做起营销来了。我也不曾记得他讲过的话,用了什么言辞,估计要是我每字每句都听清楚了恐怕是要爆血管了。这里也要感谢李博士宽广的胸襟与和善的个性,给足了这次讲座的面子。
讲座到了这个时候,我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现场的每一件事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突破了我能接受的极限。本人是学理科的,虽然平时也喜欢人文艺术,自认自己文笔奇烂,写不出个正经儿的东西也写不出什么意义深远的文章,但我相信作为一个有尊严,有当代大学生明知的人,对于像李博士这样的学者都会给与十二分的尊重,对今天出现的状况都会感到深恶痛绝。不要说我不顾华工形象,真正让华工丢脸的不是我,真正为华工形象着想的人就应该站出来说句话。今天,我被深深的震惊了,只能说:李博士,请您见谅。
P·S:曾经,李开复博士在广工大讲堂进行过相关的演讲,在广东省科技节闭幕式上(那年广工主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