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8|回复: 4

廉思、邓锟:80后大学生沦为“蚁族”谁之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a8589 于 2009-12-31 10:21 编辑

廉思、邓锟:80后大学生沦为“蚁族”谁之过?




一、蚁族:80后高学历低收入聚居群体

搜狐博客:搜狐博客有约,说出你的观点,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一位是青年学者廉思,另外一位叫邓锟,他们两位来作客跟这本书有关,这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叫“蚁族”。廉思是《蚁族》这本书的作者,邓锟是“蚁族”的代表,你们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廉思:大家好我是廉思。
邓锟:大家好我是邓锟。
搜狐博客:“蚁族”这个词儿怎么造出来的?

廉思:实际上“蚁族”它在学术上的名称,我们管它叫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群体他具有三个比较典型的特点,一个是大学毕业,这个群体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到29岁之间。据我们调查,80后占到这个群体的95%以上,所以他是一个80后的高知群体。
第二个是低收入,据我们调查北京“蚁族”的月平均工资是1956元,不到2000元,他的工资实际上大大低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工资,也大大的低于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
第三个特点就是聚居,他们成天处于聚居的生活状态。北京的聚居村有将近十个。小月河、唐家岭,这都是比较典型的聚居村。
“蚁族”的学术名称实际上叫做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但我们想这个名字太长,尽管它很一目了然。课题组也想用什么名字能够更好的抓住它的本质。我们看过一本书叫做《蚁呓》,通过一个小蚂蚁描述人的一生,它的繁衍,它的生息,当时我们想能不能用“蚁族”概括我们这个群体。但是当时我们也有疑虑,因为没有用一个动物的群体命名一个人类的群体,像知青、下岗职工、农民工都不是一个动物的名字,但是我觉得蚂蚁跟我们这个确实太像了,比如说蚂蚁群居,比较弱小,而且它很聪明,勤勤恳恳,虽然它弱小你也要重视它,不然它也会酿成蚁灾。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搜狐博客:邓锟你符合刚刚廉思老师定义的这几条吗?

邓锟:我觉得其实还是蛮形象的。
搜狐博客: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邓锟:我是昆明理工大学的。
搜狐博客:你的年龄呢?

邓锟:我是84年。
搜狐博客:收入情况呢?

邓锟:基本上就是2000块钱以下。
搜狐博客:邓锟还是这本书的序的作者,这篇序很多网友都很喜欢叫《聚居村民序》,这个是你自己切身的感受。

邓锟:对。
廉思:里面有一句话很经典,现在被广大网友所传颂的,邓锟说一下。
邓锟:我现在可能还一无所有,但是我不承认我是失败的,我只是尚未成功。

二、唐家岭:这里真的是北京吗?

搜狐博客:我也很好奇廉思老师是怎么开始关注这个群体的?

廉思:实际上在2007年,当时我看了一篇报道叫《向下的青春》,当时讲的一个叫李靖的大学毕业生,他在唐家岭这个聚居村的生活。我看了以后是比较吃惊的,因为我从小一直到大,我身边的朋友没有这个圈子的。
搜狐博客:大学毕业以后都挺顺利的,要不进了机关,要不进了大公司。

廉思:对,我原来也下过基层,但是基层跟这个又不一样,我想北京还有那样的地方吗?好奇的去看,看了之后我发现,其实唐家岭真实情况比他那篇文章里写的还严重。当时我感觉唐家岭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房子,所以开始研究。
搜狐博客:邓锟住在唐家岭吗?

邓锟:对,我2007年、2009年开始的时候都是住在唐家岭。
搜狐博客:你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邓锟:可能刚开始进入唐家岭的确是挺震惊的,因为感觉唐家岭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家里的情况好,虽然我们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当时看到的时候有一个疑问,这里真的是北京吗?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还是要住平房,比较潮,比较乱。
搜狐博客:只有一个床位是吗?

邓锟:我们还好住了一个单间,我跟我同学两个人一块儿合租,摆了两张单人床还有一张桌子,其他没有什么东西了。
搜狐博客:你作为一个学者是怎样开始关注这样的社会问题,而且比较成功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廉思:是的,我们其实也有很多朋友感到很奇怪,因为我是北京人,北京人怎么想研究北漂的群体。实际上我感觉我们做这个研究,包括我带着我的团队,我的团队也都是80后,实际上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里面,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没什么钱,钱都是我自己垫的,还有一部分是我的导师给一点,但是很快就用完了,因为费用比较高。
我开玩笑说,我要是易中天和于丹老师就好了,跟我干还有点名,也不知道廉思是谁,没钱,没名跟着干。当然我想可能还有一种就是感动,当我们调研员走到聚居村的时候,看到自己同龄人的生活很触动他。我们原来也有学生做一些农民工的调查,农民工他们也感动,但是他们毕竟觉得跟我还不是一个群体,还是有距离感的。
搜狐博客:这些人可能曾经就是你的同学。

廉思:我们有的看到自己的师兄在里面,特别尴尬,曾经在学生会中非常活跃的部长,他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这种冲动特别强。也让我们调研员深入的思考,自己以后会不会也成为“蚁族”?


三、80后大学毕业生缘何成“蚁族”?
搜狐博客:根据你的调查,形成“蚁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廉思:从宏观因素上来讲,当然有一些像咱们国家就业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变化。实际上,“蚁族”以毕业五年内大学生为主,毕业五年以上大学生只占6.8%,非常少。
搜狐博客: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廉思:对,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据毕业的年限呈递减状态,五年以后基本上没有了。2009年往前推五年是2003年,2003年是咱们国家99年第一批扩招生开始招生,也就是说在第一批扩招生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出现工作不好找的情况。当时找不着工作,工资又比较低,给师兄、师姐打个电话,你们住哪儿?我住唐家岭,这比较便宜你来了,到2005年聚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到2007年我去调查的时候,他的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搜狐博客:对,唐家岭住了四万人。

廉思:四五万人,本身的村民实际上不到三千人,非常少。邓锟最有感触。
搜狐博客:你是基于什么原因到北京来的?

邓锟:因为我本身是山西人,想回北方,还有一点个人原因,因为我女朋友想回北京这边发展。刚好我的朋友,有一个同学他在唐家岭住,所以我来北京的两次都是到了北京第一站就是唐家岭,然后就住进去了。
搜狐博客:你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邓锟:是在一家医院里做市场,介绍病人过来做检查或者体检这一类的。
搜狐博客:你们到北京是因为大城市的吸引力吗?

邓锟: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可能这边机会多一点。还有的考虑到父母,自己未来子女。
搜狐博客:像你这样大学毕业,如果回到你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邓锟:如果要是回到家乡的话,就我的专业来说很难找到相适应的工作。
搜狐博客:你的专业是什么?

邓锟:生物医学工程,是电子信息类医疗器械方面。
搜狐博客:你在北京,也没有做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邓锟:对,开始的时候曾经想找相关的工作,但是发现很难,因为我们这个专业它要求很高,要求硕士、博士。我去GE面试的时候,要求硕士才有资格面试。到后来慢慢的扩大,与专业相关就是做医院市场方面。
搜狐博客:你回老家有没有可能到医院(工作)?

邓锟:也有可能,(但是)我们家毕竟是一个县里的,像我们专业学的更多是设备,像CT、核磁共振这样的仪器。一般来说(县里的医院)不会有,因为这些都是价格比较高的。
搜狐博客:廉思怎么看这个事情?是不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有问题。

廉思:是有一些问题,其实我们也问“蚁族”为什么不回家乡?“蚁族”告诉我,廉老师我学的是国际金融,我学的是国际关系,我学的是文化管理,我学的是电子编程,我回家能做什么?我连做一个农民的能力都没有,因为“蚁族”我们做调查,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县级市,50%他的家乡是农村,20%多来自县城,来自农村和县城占了八成,来自省会和直辖市的不到8%,也就是说“蚁族”基本上是“穷二代”,所以对他们来说,他们也想回,但是他们在县里面,你以为还是春秋战国吗,我们回去还能搞国际关系吗,没办法,所以这里有专业设置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了,但是你的专业设置还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在设置,招多少人,招什么专业,可能没有跟市场对接起来。
搜狐博客:而且没有跟他们将来做什么事情对接起来。

廉思:对,所以就会形成这种冲突,找不着工作。
搜狐博客:你们当时在考大学的时候肯定是怀揣着梦想,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将来就一定会成为GE公司的员工,有这种想法吗?

邓锟:当时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学校录取我们专业的学生,据说分数在全校排在第一、第二的,大家刚开始觉得多学科交叉,边缘学科,找工作会比较好找。结果没想到出来以后发现我们做不了,我们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做不了。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我们技术员是上海的专科学校(毕业的),他学的跟我的专业应该是一样,但是最后他做技术员我做市场。

搜狐博客:他们很注重实际操作。

邓锟:对。
搜狐博客:你们在书本上学了一大堆,可能连那个机器都没见过、没摸过,是这样吗?

邓锟:对,就是这样。
搜狐博客:扩招的政策,还有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了我们家里倾尽所有培养的大学生反倒没有就业的市场。

邓锟:是这样的。其实在宝马、奔驰做一个技术工人,对他的社会尊重程度往往比大学生还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未必比大学生差,所以真正良好的教育体制应该是高中生毕业以后中专、大专、职业教育都有,中国现在还缺技术工人。但是没有人培养出技术工人,教育体系,这里面就是有问题。
搜狐博客:还有我们的观念,我们就业的观念还停留在原来的计划分配,尽量脱离自己的家乡这些概念。

廉思:这是有的。
搜狐博客:实际上通过“蚁族”现象的揭露,整个教育界应该反思,还有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反思,到底怎么样为自己的孩子打算。父母还抱着以前的观念在想,清华、北大是第一目标,实在去不了清华、北大也要去省会城市。其实就近的教育资源更好,比如说就近的师范学校,就近的专科学校,尤其当地有大型企业设立的专科学校,可能反倒是一种学以致用的途径。
廉思:是这样的,所以就业的观念,教育的观念也得改变。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是我们整个教育界,包括我们的父母都要反思的。因为很多父母觉得我们的孩子在北京工作就是北京人,其实有些“蚁族”他也不想跟家里说,他觉得他不能回去,因为父母觉得很自豪,孩子在北京工作,也有这样的问题。
搜狐博客:对,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说我孩子在北京,好像有很大的光环,但实际上孩子在这边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有家回不去,自己在这儿过的生活,整体质量不好。
四、大部分蚁族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搜狐博客:你们对“蚁族”进行了心理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怎么样?

廉思:调查结果挺出乎我们意料的,“蚁族”整体的心理状况呈现亚健康的状态。
搜狐博客:我觉得这是正常的。

廉思:强迫、焦虑、挫折、抑郁的情绪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我们一开始觉得可能会有问题,但是高出平均值这么多,我们也很意外。
搜狐博客:这简直就是一个很窄的缝,一方面家乡有那么高的期望值,自己又背负着伟大的梦想,(另一方面)生活又这么的残酷。

廉思:是,刚才邓锟谈到一点我也特有感触,问“蚁族”为什么会留在北京?他们说会有梦,还有说是为了父母,当然还有很多人说为了下一代。
搜狐博客:为了父母其实是(为了)父母的期望。

邓锟:对,也有一些是这样,像我们家里那边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一些,总想着把父母从山沟里带出来。

搜狐博客:那你的压力是很大的,每一天除了自己要应付一日三餐,低收入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里,现在萝卜都快十块钱一个了,你还要想着把父母带出来,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邓锟:因为我们家那边的情况可能跟一般其他“蚁族”人还不太一样,我们那边是一个大型的国企,本身在那个地方收入各个方面已经不是很好,生活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因为国企是以矿产为主,所以想把父母接出来,不管在医疗,还是在生活环境这些方面可能都会好一些。
搜狐博客: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我们中国人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父母总是在为了孩子,只要我的孩子好我一切都好。孩子在想着我的父母,这样双方都很累。有很多悲剧其实是因为我想对你好,你想对我好,然后我们都不愉快,还不如把这个链条断掉,你去发展你自己的,我是父母,我也是成年人,我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样可能双方的生活质量会明显提高。你赞成这个看法吗?
廉思:我也挺吃惊的,大多数“蚁族”是80后的群体,我们认为80后不是会想这么多问题的,原来都说是最自私的一代,最不负责任的一代,还有会垮掉的一代,觉得没有这么多的背负。但是在“蚁族”中我觉得他们背负确实很多,我苦可以,但我让我的孩子要幸福,他们不光背负上一代还背负下一代。
搜狐博客:我觉得这个说实话真是不可取,我一方面非常佩服你们愿意承担这么多,但实际上我觉得国外的生活理念,父母对孩子有抚育的责任,当你18岁成年以后我就不再承担,你的生活你自己过。我也因为自己是成年人,我也会过好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这样的观点反倒健康一点?

廉思:可能是,实际上我今年春节是跟“蚁族”一起过的,其实好多“蚁族”他不回家并不是他不想家,他不敢回家,倒不是因为买不着票,是因为回家还得给父母钱,像这个年纪基本上都有小侄子、小外甥,自己经济上确实难以承受。
搜狐博客:其实从父母来说他并不希望你背负很多,他是希望你过的好。所以说,其实有些时候人活的自我一点,自私一点不是坏事。大家都很累,还不如大家都放下。其实你父母在国有企业还是应该有基本的保证,如果说当地环境不好的话,他也可以在周边找一个生活成本相对比较低一点的地方生活,是不是这样反倒你的负担会轻一些,你可以真正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而且你还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再教育,你才可能有好的将来。
发表于 2009-12-3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问题是,有没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来的,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9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