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5|回复: 2

朝新民主主义前进之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浙江蓝汛 于 2011-3-28 15:40 编辑

五、先天性缺憾及其诸多原因

那么,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科学构想一旦进入实践便会屡屡受挫呢?进一步说,这个构想究竟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到底还缺少什么呢?

说到底,就是这个构想还缺少一种核心的内容,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而之所以会有这个疏漏则又因为,**从来就没有意识到他所设想的其实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当然,对这个致命的理论缺陷,仅仅局限于**本人的论述是根本无法发现的;若想把它彻底揭示出来,还需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才行。这是因为,**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整体构思,是依次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平行地展开的,从而他所设想的这种社会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平面构造;故此,当我们顺着他的思路,并且从这种平面构造出发去解读这个社会时,就会觉得它似乎并不缺少什么,甚至还会认为它已经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和面面俱到了。可是实际上,**所提出的却分明是一种既非旧资本主义社会又非社会主义社会,还能够“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的特定社会形态,并且还理当是一种隶属于资本主义历史范畴的特定社会形态;而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尤其是类似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旧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即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定社会形态,却又都不可能是一种平面构造反倒是一种立体构造,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当我们从这种立体构造的角度,即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的科学构想时,那么作为这个构想基本内容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其内在缺陷便一下子就暴露无遗了;说穿了,就是它还缺少一种可以作为其经济基础的东西,即一种既能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又能够实现劳资两利和有益于国计民生,并且还能让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建筑其上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知道,正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已经阐明的那样,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典型的或曰特定的社会形态,都必须具备一种既为它本身所特有、又可以把这种社会形态与其他社会形态区别开来,还能够让这种社会形态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205]即在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205]中占据着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特定生产关系或曰基本经济制度;其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正是由于它的生产、形成和存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才获得了得以立足的根基,而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等上层建筑也才可能随之产生、形成并竖立其上,从而这种社会形态也才得以全面建立并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上从此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奴隶制、封建制和旧资本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其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旧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意义和作用便都如此。相应地,一种旧的社会形态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即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也首先是从旧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渐渐被一种新的特定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所取代开始的,即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06]正是鉴于某种特定生产关系或曰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某种与之相对应的特定社会形态具有如此重要的决定意义和作用,所以马克思才不无理由地把它放在同由它决定的社会形态等量齐观的地位加以重视,以致于“生产关系”有时竟成了“社会形态”的通用词,并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提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207]

现实生活中每种特定社会形态产生、存在及其历史变迁的客观规律尚且如此,那么若想提出一种关于新的或者未来社会形态的科学构想,当然就更需要首先——至少是同时,提出一种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并以此作为这个构想的核心内容和这种社会的经济基础了;不然的话,设想中的这种社会形态就会因为尚缺少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而变成一种空中楼阁即空洞理念,并且或者根本就不具有任何的实践意义即进入实践的可能性,或者尽管有幸进入实践,也还是找不到得以立足的根基,并反而会同原来的经济基础发生碰撞直至败下阵来。也就是说,这种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本身就承担着双重职能;它既是取代旧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东西,又同时构成新社会的经济基础。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种特定社会形态的科学构想的同时,不就相应地提出了作为这个构想的核心内容和这种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吗?而20世纪出现的那些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它们实际上已被搞错了实现条件、方式和目标,不还是因为建立了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段时间吗?但是,**在提出他的新民主主义科学构想的同时,却反而由于压根儿就没意识到他所设想的本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而且还理当是一种属于资本主义历史范畴的特定社会形态,并从而不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种作为这个构想的核心内容和这种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因此,他所设想的这种社会形态便既缺少了一种针对和取代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对旧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改革”与改造的东西,又缺少了一种可以让新民主主义的劳资两利和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经济原则作为其社会经济基础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发挥作用的东西。而这么一来,**关于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丰富构想,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在内,便不得不都因为尚缺乏这个最起码的物质承担者而无法落到实处了;事实上,过渡时期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不正是**试图把他的新民主主义构想建立在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却反而陷入了徘徊不定和两难选择境地的真实写照吗?

据此可知,**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之所以会经不住实践检验并最终不得不放弃之,概是因为**从没有意识到他所设想的本是一种资本主义历史范畴的特定社会形态,并从而没有相应地提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所致,而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来自苏联和斯大林的压力在内,虽说有,却并不构成决定性的因素;不仅如此,当我们找到了迫使**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学说的真实原因之后,我们也就会同时发现,胆敢在六十年代亲自发动了中苏论战的**,竟然在当时会接受来自斯大林和苏联的批评、建议并默许其对中共的决策指手画脚,不过是出于他本人和中共不得不放弃新民主主义并只能选择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权宜之计而已。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致使**没有意识到他所构思的其实是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呢?反过来说,假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又是否有可能提出这种相应的生产关系呢?

首先、**之所以会意识不到他所构想的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而这个错误的历史定位,则又来自他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及其科学构想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之间难以割舍的关联性;而这种难以割舍的关联性,则又源于**思想一以贯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立场,并包括对其中一切原始错误的教条主义情结;而这种教条主义情结,则又始于他接受了列宁主义对十月革命的错误定性,并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深信不疑。

我们知道,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中共独立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兴起的,即如**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8]“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209]“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71]可是,正因为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原始启蒙作用,所以**自始便认同了列宁和斯大林对十月革命性质的错误判定,并在此基础上又对被列宁主义进一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叹为观止,即如他自己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210]“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211]而这也就决定了,**独立思考的思维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始就并不彻底;因为它们事先就被不由自主地嵌入马列主义的理论立场和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之中了。而这么一来,**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对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来说,就不再可能具有唯一和终极的性质,反而被他本人纳入到一个错误的理论框架中,并仿佛被人为地向左前方推进了一步,即同已经被搞错了实现条件、方式和目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无端地嫁接在一起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212],“这是我们的最低纲领。”[212]“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212]从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也就不再可能是一种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特定社会形态,反而被处置成了一种介于旧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并将两种社会成分兼收并蓄,而其历史朝向则又趋于社会主义的东西,亦如**所说:“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因素。”[212]“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213]但又“决不可以……限制得太大太死”[213]

其次、即便**能够意识到他所设想的是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解放前也不可能提出一种相应的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制度;因为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需要必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的配合。例如、谁都知道**固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甚至还是一位诗人,却惟独不是一位经济学家;可是若想提出新的特定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如果没有经济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则是万万办不到的。次如、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不可能允许一直处在领导岗位的**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相对纯粹的学术研究;事实上,**研究经济学是后来的事,并获得了“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214]的体会,只不过在这时,新民主主义对他来说早已事过境迁了。又如、若想提出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还必须得有一种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作为考察对象和客观根据才办得到;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不就是以当时最为典型的英国作为对象和根据,并“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18],才得以写成的吗?然而,解放前的中国社会却不具有这方面的典型意义,更何况在当时,中国社会比重不大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主要是集中在少数沿海或中心城市;可是,中国革命所走的却完全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而若以封建生产关系一统天下的农村为背景从事这种研究又怎么可能呢?

    但是话说回来,解放前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共已经控制了全部国民经济的解放后,却反而变成可能的了;更何况,**在此前提出的“劳资两利”,实际上就是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基本准则。只不过,这种可能性却必须建立在**已经知道他所构想的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之上;所以说,最终导致新民主主义科学构想走向失败的,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
发表于 2011-4-1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O(∩_∩)O谢谢分享了,来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圣是我高中时同桌的绰号,此人某次自习睡觉,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自习,当时是冬天,北方冬天七点钟还很黑,此人以为是晚自习下课,HLL跑回宿舍倒头就睡,直到中午才醒。
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考入清华又一路在中科院读到博士的。
前几天他来我们医院,满头乌青,我大吃一惊:“谁吧你打成这样?”
“别提了,和GF还有小姨子一块看片,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以为在宿舍,觉得穿衣服不爽就脱光了,GF和小姨子坐前面也没发觉,后来老丈人回来,以为我们在玩3P,一脚踹我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14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