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7|回复: 2

中共改革先锋 任仲夷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著称的中共广东省委前第一书记任仲夷,前天下午1时4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这位改革开放大将去年曾对广东媒体表示,中共在政治体制方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广东省各大媒体昨天刊登官方新闻通告,称誉任仲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多次打电话询问其病情,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专门到医院看望慰问。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日报集团旗下的《南风窗》杂志,前天傍晚临时在网站上刊登任仲夷去年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内容。

  其中,任仲夷认为已故中共最高领袖邓小平生前所提倡的改革,也包含政治体制改革。但邓没有利用其崇高威望,适时进行政治改革,是邓个人“主要的不足之处”。

胡耀邦赵紫阳功不可没

  “邓小平在他一生最辉煌的十八年中,在中国造就了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但也留给了我们一个尚未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社会,一个未能彻底解决腐败蔓延的社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改革滞后。”

  任仲夷还认为,邓小平的左右手、两位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虽然先后因为政治改革而下台,但他们对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功不可没。“这是历史,历史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他指出,官场腐败得不到有效遏制,“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他赞同原深圳蛇口开发区主任袁庚的观点,主张中国应该借鉴西方在立法、司法、行政方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创建中共领导下的权力制衡政治体制。“‘三权分立’与坚持共产党领导并不矛盾,怕什么?”

  任仲夷还说,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非常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但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经济发展,最终还会出大问题。

  他提醒最后中共,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民主的政体,这是毛泽东当年向人民庄严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还未完成的历史任务”。

  任仲夷原名任兰甲,1914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西小庄,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建立政权后,他曾担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务书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被批斗和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2年到1985年,他先后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革委会副主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1985年,他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和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为首的改革派,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当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的“两个凡是论”。

  当时担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公开发表文章《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率先对邓小平表达支持。1980年,邓小平希望广东省在经济改革开放“先走一步”,便将领导该省改革的重任交给任仲夷。

  2002年,《南方都市报》报道孙志刚事件,导致广州市政府多名法政官员下台。去年6月,《南方都市报》前主编兼总经理喻华峰、前执行总编辑程益中等人被控贪污行贿,一般认为是广州市委法政系统对该报进行的报复动作。据香港媒体报道,任仲夷曾向现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求情,希望当局“善待文人”。
发表于 2005-11-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仲夷走了 他有着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2005-11-17 01:46:53)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有一些改革者的勇气至为关键;在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些改革者的智慧不可或缺。

任仲夷这个名字,当然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书上留下浓墨。这位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老人,留与我们这些改革事业的受惠者与后来人去缅怀,去承继。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批评要挨,检讨要写,但任仲夷坚决不让广东就改革开放的政策搞大辩论。这样的一位改革勇士,这样的一位智慧老人,这样一位披荆斩棘的行动者,在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伤感,但不必有遗憾。

因为他的勇气没有老去,他的智慧没有老去;因为这是一个不曾结束的时代,这是一场还没完成的变革。让我们再用一句他生前喜欢的“天天向上”来缅怀任老。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任仲夷,因病于2005年11月1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

根据任仲夷生前愿望,丧事从简办理,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任仲夷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位先驱人物。他在辽宁、广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以思想解放、作风开明著称。他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开放事业的事迹,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为张志新平反

1980年,广东改革开放已经开局,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杨尚昆调中央工作,谁来接棒呢?中央经过反复挑选和研究,最后确定由任仲夷去担此重任。

任仲夷1977年2月调至辽宁省主持省委工作,政绩斐然。他作为地方领导人,在全国第一个公开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支持和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他冲破重重阻力,把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女英雄张志新这个冤案翻了过来;他首先提出要给被计划体制捆绑得死死的国营企业“松绑”;他大胆提出农村要敢于“抓富”,并恢复了过去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的农贸市场。

让任仲夷到广东挑起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重担,可谓理想的人选。

火柴提价要省委决定

任仲夷来到广州后,发现物资极为匮乏。计划经济到底管得有多死?任仲夷举了个例子:“我记得当时一盒火柴,要提价两分钱,能否提?得拿到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决定。当时的现状是:党管一切,鸡毛蒜皮,什么都管。这当然不可能管好。”

正在任仲夷和省委酝酿着逐步放开物价的时候,1982年邓小平来到广东。“他(邓小平)不说‘上面认为好’,而是说‘你们认为好,就坚持搞下去’,这是对我们省委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汇报完后,我们省委同志对搞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更坚定了。”任仲夷生前回忆说。

1982年春天,广东省决定放开鱼价,敞开供应。时隔一年后,广东的物价几乎全部放开。三年后,广东省调查全国十八个大中城市,广州人吃鱼最多,鱼价最便宜。

为个体经济正名

任仲夷还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政策规定个体经济雇工不能超过8个(因为当时的说法是,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了),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办?任仲夷很苦恼,要求社科界研究。

看到一位研究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论文后,他很感兴趣,亲自约见。他对这位研究生说,现在对个体经济,只能扶持不能压制,你这篇论文非常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支持你。

此后,任仲夷主政下的广东改革开放的步子越走越大。1984年广东省委下达31号文件,给了蛇口4个具有政府权力的权力:任何进来投资的商人,蛇口自己可以批,批了之后,报上备案就行了;进人、干部转户口,蛇口自己就可以批。从此,蛇口真正成了特区,成为了“改革试管”。

惟一一次向中央作检讨

曾有记者问任仲夷:主政广东工作期间有无失误?任仲夷坦言,人哪能没失误,1982年差点过不了关。

当时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深圳特区速度更快。有些人求富心切,一窝蜂地在公路沿线、街头巷尾兜售走私货。

当年2月,中央书记处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专题研究打击走私贩私、贪污受贿问题。胡耀邦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气氛极其严肃。

会上,有人尖锐地说:“这是资产阶级又一次向我们的猖狂进攻”、“广东这样发展下去不出3个月就得垮台”。

任仲夷希望中央不要收回给广东的特殊政策。胡耀邦等明确表示,政策不会变,但要总结经验。

座谈会结束后,任仲夷再度赴京。在胡耀邦的建议下,任仲夷向中央写了检讨。这是任仲夷参加革命以来惟一一次向中央作检讨。


任仲夷妙语录

不要事事“一慢、二看、三通过”

“有的人老于世故,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认为解放思想这个头不能带,还是‘稳当’一点好。在新形势下,已有许多事实说明,那种思想僵化、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人,是不受群众拥护的,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同志如不转变,早晚要被淘汰。”

走着唱就是资本主义?

大概是1982年,大连歌舞团到上海演出。演员在台上拿着麦克风边走边唱,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因此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报纸连续批评这是“港台资产阶级腐朽台风”,还为此写了内参。

对此,任仲夷说:“我认为,共产党的省委只管唱什么,不管站着唱还是走着唱。我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只有站着唱才是社会主义,走着唱就是资本主义。”

一目了然、浑身是胆

任仲夷同志九十高龄的时候,虽然身体已不如前,但头脑活跃如故,幽默乐观如故。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健康状况时,他总是笑着回答:“我的一只眼睛已失明——一目了然了;一只耳朵已失聪——偏听不偏信了;一个胃已经切除一半,无所谓(胃)了;一个胆也已摘除,变得浑身是胆了。”

感觉“父母官”很刺耳

任仲夷说,他对“父母官”的称呼感觉到很刺耳。老百姓称干部是“官”,我们干部也把自己当成是“官”不以为非,反以为是。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封建意识的沉渣泛起。

(都市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現 年 九 十 一 歲 的 任 仲 夷 , 雖 然 有 過 輝 煌 的 革 命 履 歷 , 官 至 遼 寧 省 委 書 記 、 廣 東 省 委 第 一 書 記 、 中 顧 委 委 員 等 要 職 , 但 因 年 齡 關 係 自 1992 年 起 已 離 休 , 不 再 擔 任 黨 政 重 要 職 務 , 只 當 一 些 刊 物 的 顧 問 等 閒 差 , 所 以 , 可 稱 他 已 「 在 野 」 。 但 他 「 離 而 不 休 」 , 仍 然 十 分 關 心 黨 國 的 前 途 , 經 常 藉 機 會 鼓 吹 政 治 改 革 。 與 當 權 者 開 動 一 切 宣 傳 機 構 的 宣 講 相 比 , 他 的 聲 音 顯 得 十 分 微 弱 , 在 當 今 內 地 的 政 壇 上 , 並 非 主 流 , 所 以 , 可 稱 他 為 「 非 主 流 派 」 ; 而 胡 錦\ 濤 為 總 書 記 的 新 一 代 黨 中 央 , 相 對 地 可 稱 為 「 主 流 派 」 。 但 是 , 兩 者 都 是 改 革 派 , 現 在 的 中 共 政 壇 已 經 極 少 非 改 革 派 ( 或 稱 保 守 派 ) 的 生 存 空 間 。

若 將 任 仲 夷 的 談 話 , 與 政 治 局 上 個 月 集 體 學 習 的 主 要 內 容 相 對 比 , 可 以 看 出 基 調 大 體 上 是 一 致 的 , 譬 如 , 都 主 張 要 切 實 地 推 行 政 治 改 革 , 要 加 大 反 腐 敗 鬥 爭 的 力 度 , 要 解 決 貧 富 懸 殊 問 題 、 建 立 公 平 和 諧 的 社 會 等 等 ; 明 顯 的 不 同 者 如 下 :

一 、 推 行 政 治 改 革 的 方 式 與 時 間 : 任 仲 夷 認 為 , 應 該 劃 出 一 個 縣 、 地 級 市 甚 至 一 個 省 ( 譬 如 海 南 省 ) , 辦 政 治 特 區 , 搞 民 主 選 舉 試 驗 。 但 是 , 主 流 派 還 未 決 定 是 否 設 政 治 特 區 。

二 、 政 治 改 革 的 最 終 目 標 : 任 仲 夷 認 同 西 方 的 民 主 選 舉 、 三 權 分 立 、 互 相 制 衡 的 民 主 政 制 ; 但 從 鄧 小 平 到 江 澤 民 , 都 明 確 反 對 照 搬 西 方 的 三 權 分 立 、 全 民 普 選 制 度 , 印 象 中 胡 錦\ 濤 尚 未 對 此 表 態 。

三 、 遏 制 腐 敗 的 方 式 : 主 流 派 不 斷 推 出 反 腐 措 施 , 最 新 的 做 法 是 制 度 反 腐 、 立 法 反 腐 , 但 是 , 腐 敗 愈 反 愈 嚴 重 。 任 仲 夷 認 為 , 「 現 在 腐 敗 得 不 到 有 效 的 遏 制 , 根 本 原 因 是 權 力 得 不 到 有 效 的 制 約 」 , 所 以 , 他 主 張 學 西 方 搞 三 權 分 立 、 相 互 制 約 , 相 互 平 衡 , 權 力 受 到 制 約 才 可 以 防 止 腐 敗 。

四 、 關 於 槍 桿 子 與 筆 桿 子 : 任 仲 夷 認 為 , 「 靠 槍 桿 子 和 筆 桿 子 統 治 的 社 會 絕 不 是 民 主 社 會 , 也 不 會 長 治 久 安 」 , 他 主 張 不 要 禁 書 、 封 報 、 攔 互 聯 網 搞 愚 民 政 策 , 這 與 主 流 派 嚴 格 控 制 媒 體 的 輿 論 , 緊 緊 抓 住 軍 權 , 顯 然 意 見 相 左 。

任 仲 夷 大 膽 表 達 了 意 見 , 內 部 刊 物 還 可 以 全 文 發 表 , 而 他 本 人 並 未 受 到 打 擊 報 復 , 這 已 是 一 種 進 步 了 。 但 是 當 權 者 現 在 還 不 敢 採 用 他 的 方 法 , 恐 怕 還 是 鄧 小 平 晚 年 的 想 法 : 怕 亂 。 正 如 任 仲 夷 講 話 的 總 題 目 所 指 出 的 , 是 沒 有 勇 氣 推 行 政 治 改 革 。

國情專家:李谷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20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