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毕业生招聘的专场,开始在全国“铺开”。" z7 e+ M( l' H6 l U% z
' Q" e5 Z' s5 `; z2 x2 d2 b
我很少直接去毕业生专场招人。今天广东的一个综合场,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 @5 ~/ w; J! U+ V$ x+ s2 ]3 ^
% }9 ~* y, y( N+ t' H$ r0 Z今天我是以多重身份,参与这个招聘会的: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我希望为公司招到一批合适的储备人才;作为一个职业规划研究者,我要深入一线接触准备投身社会就业大军——应届生的特点;作为广东省劳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理事,我想藉此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以及他们的所想所思。9 \% @0 Y2 u0 V6 h
, G& D9 \) a2 N( K" |' ~' A
到了招聘场,我感到的不是一种兴奋,而是一种压抑。这是我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以来的第5年,而5年来,中国的毕业生整整翻了5倍,06年将超过360万。进场的时间还没到,售票点外已经排起了多条百米“人带”。这时,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这样在茫茫人龙中,带着满怀的期待排队,每天只能排到3、5个队伍中,去投3、5份简历,而后开始了更加漫长的心里等待……而现在,人龙的规模远远超越我作为毕业生的那个时候。现在是更多的人可以读大学了,但我无法分清,眼前的这种景象,该是用壮观来形容,还是用悲壮来形容,无法说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 J }: d% `: u6 [; K3 I* f9 B) r3 T; b0 B& G" ~
我做了一些统计,也思考了一些细节。
. l; P' g" s. e$ @8 r/ T1 K* i- `% U+ {2 ~5 Z* e8 v2 W
大学生自提的薪酬水平大致如下: t2 P8 d _. T# U7 g( l
, R6 M6 D7 q9 W2 B+ l, z研究生:全部都是说“4000元以上”。
* H$ g1 r% l" W) ~
' \0 O* ~4 k+ @% A& d U本科生:2000-3500元。6 i: @) {( a' M& h) x7 f8 r
1 L5 w4 d0 X# ]+ X4 I$ q' A6 z1 y大专生:基本都是提2000以下。% p m i1 L. ? f, ]
2 P( A& i8 s1 `' [# E' @# N: p" ?
其中,技术类的(如WEB开发),相对偏高,在3000-3500之间。
3 [6 K% {( j, k6 X6 M0 P* V! b$ q& S0 s! V, X
这些数据,除了研究生略有下降,其它比去年偏高(去年我是在5月份以后,才陆续通知一些人到公司面试)。一方面也许现在是刚刚开始,大家把握不到竞争线的准绳,另一方面,我希望是因为就业市场在转暖(但是看不到这种迹象)。! T1 m" j2 j! j9 ~, A
; Q7 t$ `8 x, Y* \9 f
! B) K8 m' t: \# F& Z( {! n. ~' A- L$ @
而其中,有不少细节值得一提。
- ~; K+ G+ G W8 |8 d- G$ H% s* u5 t8 R0 B
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会问也不会看应聘者是来自那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学生)。但是当他们回答薪酬要求的时候,却的确体现了一种差别。今天主要都是来自广东学校的学生,本科线上,暨南大学、华师大、华工、华农提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求在2500元以上;而普通一点的院校,则提2500元以下;专科线上,则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所谓“非正规院校”,比如什么技工类学校、民办学校。他们提的要求,全部都是在1200元以下——问了一轮之后,我就开始对号入座的猜他们是来自那个学校,然后对照简历,我发现几乎达到“问价格则知学校”的地步。敢情是学校给了他们一个“宏观指导”?有几个技工类的大专生,都是说800元,我问他们是不是都是同学,他们说“是”。“为什么你提这个数字呢?”,他们说:“因为我们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大概就是800元”。这种对学生“批量生产,统一价格”的指导方针,令我为他们感到悲哀。老师的这一句“指导”,足以给全面摧残他们3年来的系统教育和信心,也足以毁灭这个学校——不可否认,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确市场上是按照这个价格去招聘的(特别是销售)。但是,学生不是纯粹的产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做这种统一的指导呢?为什么不会有个别人更加有自信的提出1000、1500?我今天感受到的“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差别,最大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学生自信心的差别。我偶尔被邀去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一句话:“你优秀,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优秀。”学生的自我意想,自我心理定位,会永远的影响他一生。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发给这个认为自己的学生值800块的老师400块的工资,但是我不是给他4张纸币,我会换成400个1分的硬币,然后一个个往他脑袋上砸,直到他清醒过来,或者被硬币埋葬。因为他摧残了一批学生。# ]# E4 p4 F' m; H+ [) n' \
) h O' U$ T% ~4 M1 x6 ?0 Q. H
今天的面试,我给每个人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
) J& U0 Y6 |7 \% X. x6 P! c/ U4 j% k) Q+ q( s4 {
有一个人我只和他谈了3分钟,留下他的简历,他后面的同学用一种没有希望的眼神看着他,说:“这么快?”! B1 j. Y! ?; J7 L8 L
B, S7 c0 p# y- d- G6 E我说:“你会更快。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用两句话描述你的优点,我就招你,1分钟”。可惜他断断续续,说了一大堆——显然他心理的“谱”,是他彩排好的自我介绍,我“打乱”了他的部署。% G: N2 U' v1 O, B' X% c2 K( I
2 U5 v0 @, R7 R# R
有一个学生,本来我觉得不错,她只用一页的简历,就表达了她的优势和特点,当我决定招她的时候,习惯的问下学期还有没课并看简历,却看不到她的学校名字,“为什么没写学校名?”,“因为……我的学校不怎么样……”。我还是问了她的学校,然后拿起笔,在她的简历中帮她写下她的母校,然后在她眼前竖起简历:“有没写错?”5 o# ^# ?, A/ e: Z( p
* f* T7 N8 d5 M+ N& _2 F3 G* @
“没有。”
7 q7 u/ P& v, x% t# ~
( `$ S2 s$ Z0 m- C5 p我今天对所有留下的简历,只是做一个动作(在认为特别适合的,打钩)。这是我唯一写字的简历,我不知道她明不明白,我是在告诉她什么。她的做法让我大打折扣。
- j/ o2 {7 o. T3 u$ c& \0 V
% B- i" X! V W; \5 ^9 \. V5 \如果我是负责教育的,我有一把足够大的铁锤,我会抡起来把所有的中国学校都砸掉,因为现在不会有一个学校敢站出来说:我们学校是“教做人的”——全部都是“教书”的。1 K" z3 [ x( P# ^
, `+ H2 z/ Z1 J/ i. n
1 r1 e' B! x4 l, A6 q s
6 B7 t# C6 F+ |9 Z) `0 T& I* y当然,也有些学生非常善于销售自我,比如,有个应聘网页设计的学生,因为他做的东西都是在学校的内部网,没法把作品展现给我看,他和我说:“我把作品放到一个叫职友集上,你可以看。”还有一个应聘文案助理的,也是将她的文章传到自己的BLOG上。晚上我回去打开他们的主页,觉得他们放在网上的内容很充实,比如应聘文案助理的学生,上面有很多她的随笔作品,我看到她不错的写作思路和思维水平,我决定明天通知这两个人上班。他们都是来自那些被人看成“差学校”的学生,但是,他们善于利用多种途径,来表达他们的优势。比如善于利用“职友集”、BLOG这种新的免费工具,的确成为他们赢得我的信任的关键。
) J3 ]& V) x, W: E# D5 Z5 X/ r S' K) t1 z) Y8 C1 P
总结今天的感受,我认为:
9 Q/ l/ b, b% B. |* F2 X& L% V1 } v7 ?6 U' M
2 ^) z( o4 ^ X2 @, F+ L
# _) M5 Z. H5 d& f: t0 v
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天之骄子的高傲姿态消失,是好事,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平衡心、平常心,而是一种自卑、浮躁和茫然。
. z; F- o: i- R# j
6 ?! @$ y( h" }( k C3 i& A5 }! s' u: M3 s8 F
你可以认为我摆谱、摆资格,但是,作为毕业生,我相信你还是愿意听听一个5年人力资源总监、有过1万人次面试经历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你的如下“不满”:! _' J! x7 k4 T8 r5 a9 [2 A6 j. J
7 D N% @4 L6 c/ A& s
0 z5 K9 _5 g9 p0 `* B
* q+ R& b, r, ?" H' ^9 N( B+ j* V T' f; s! L4 B
不要递给我花里胡俏的简历,给我一点简洁(不是简单)而能突出你自己的表达——面对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你真的以为HR会去看你那封100个人有99个差不多的求职信、和装订得像书本一样的简历模板内容吗?4 x$ _% Z: M+ q7 h/ C* g
9 C0 ^: t6 n6 B. ~
不要对我说太多的自我介绍,我不敢说3、5分钟我就准确判断了你,但是30秒之内我就定格了你的第一印象;我之所以很快结束你的面试,是因为你的后面排队的人真是太多,我也曾经作为毕业生这样苦苦的等待,我只是为了给更多的人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的机会,而后我会挑选请你到我办公室复试;你认为我给你的时间太少,而流露出失望(自己是不是没被看中了?)眼神的那一刹那,你就丢失了再次获得复试的机会。我永远坚持:你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你的岗位机会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争取的。
* x: o7 p- a- y1 L& `% f, C6 J& Z+ |/ @
不要一副“只要你招我我什么都肯做”的姿态,这样给我一种“卖身”的感觉,我请你是因为你会为公司创造价值,所以不是你“求”职,而是我“请”你。这不是叫你抬到姿态,而只是希望你抬起胸膛。
% y: S: i( }& J0 j }* P! S5 g/ Y0 y1 a
不要对我拒绝收你的简历,报以晦气的脸色或失望的情绪。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你不行,而是不适合我的公司;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不想给你根本不存在的期待(如果我收了,你会等待着我通知你);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我不想浪费你和你父母的血汗钱——尽管每一份简历只有1、2元,但是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属于你的1分1厘,何况你还是一个纯消费者;我是在帮你节约,让你能够将它投给属于你的机会。我从不想当我拿不了那么多简历回公司的时候,把你的希望孤伶伶的留在招聘场地里;我更不希望,当招聘会结束以后,你的简历会在冷清的场地,像其它被丢下的简历一样,雪花般漫天飞舞,任人践踏——我决不加入这样的行列,而宁可以拒收给你打击(你也必须开始懂得直面这样的打击),因为你熬了多少个夜晚做出来的那个简历,代表的就是你,上面写着你的价值,和你的尊严。我始终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狠狠的批判教育制度,但是绝对不可以否定你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