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8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金钱信仰
攻入朱提后,阿会喃来请示孟获应如何处置城内居民。
“但遇反抗,杀!”!
多年后,他的儿子孟瓒曾问及他的屠城策略。此时早已占据益州、南中两地,兵精将广的南蛮大王丢下了三个字“被逼的”。
是啊,谁能想得到枭雄起家时的窘迫和无奈呢!“金钱”和“信仰”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蛮族的强大,让他吃不香睡不暖。起家时,只有区区八千金,尽管坐拥云南、建宁和永昌三府,但收入却极其有限:云南稍微好些,除了拥有一座天然良矿外,多年的经营也早已将之发展成了都市,可征不少税;而建宁和永昌则不然,尽管是个中等规模的县城,却只能算是个人口聚集地,因为里面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土地荒芜、道路崎岖,城墙失修。因此,开荒种田,修墙筑路,发展经济就是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根本国策,而建设是需要花大钱的;蛮族另外一个大的开销就是军费了。军费分两部分:一是征兵费,二是养兵费;而这对刚起家的蛮族来说是个可怕的数字,征召训练一千名南蛮重甲兵需要两千四百金,而他们一个月的军饷就要五百金,一年就要耗费六千金。
孟获很清楚,蛮族要想在天下群雄中生存下去,屠城是必须的。因为,屠城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可以将大量平民的财物据为己有,充实国库,以战养战。而屠城带来了另外一个明显的效果就是,人口的锐减使得反抗力量土崩瓦解,城内居民将不得不屈从于他的意志和统治,这也就顺带解决了部分信仰问题。
信仰可不是小事情,它事关生死,因为,那是一切傲慢与偏见的源头。
自有盘古开天,伏羲降龙,女娲造人以来,后人便自诩为“龙的传人”,皆因其为人首蛇身。其后,姬水河畔,天降奇才,公孙轩辕,横空出世,他以土为尊,是为黄帝。他兴文字、创医学、推历法、教五谷,壮大部族,并联合炎帝神农大败九黎共主蚩尤于涿鹿之野,继而再败炎帝于阪泉,融合炎黄两部,遂成华夏族,后又平刑天之乱,天下一统,遂登天子位。而华夏以外,皆为异族。
三皇五帝之后,却有一个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便是治水的大禹。禹受禅于舜,建夏王朝,分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并铸九鼎,意为九州归化,天下一统。自此,便有所谓王朝正统之说,王朝以外,便是异族。
夏亡,商兴。待得武王伐纣,商灭,周立。周人好礼仪,不耐异族粗鄙,更兼异族落后,为了财富和利益,好礼之人亦会磨刀霍霍。然而,周人所为却是自掘坟墓:周昭王亲率大军征伐南蛮,却兵败山倒,全军尽没,亡于汉水;穆王南征,亦是无功而返;厉王时期,噩侯驭方(人名)不堪周朝奴役,联合淮南夷、东夷等入寇中原,直至成周(洛阳),幸得诸侯来援,方免于难;幽王时期,西北犬戎攻入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亡。
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始。东周五百年,前乃春秋,后为战国。
公子小白,之所以首霸春秋,皆因其“尊王攘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公子重耳,城濮原野,退避三舍,大败楚军,遂成霸业,而这一切却是从他老爹宠信骊戎之女骊姬而行废长立幼之举开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尔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得到的回复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间有小国夹杂其间如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有越国居东南,且四周皆有异族环伺,北有林胡、楼烦、东胡和仪渠等,南则有巴、蜀、越。秦用商鞅,变法图强;后用张仪,以横破纵;继用范雎,远交近攻;再用李斯,吞六国,夺九鼎,天下遂统。
秦设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其中九原郡治匈奴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则分治南越故地。一座万里长城见证了王朝与异族之间的惨烈,而最无辜者却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秦亡,汉兴。自此,王朝子民便称“汉人”。他们除了敬天拜祖,还推崇孔孟之道,自诩为礼仪之邦,他们占据了最富庶的地方,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最完善的政治、经济制度。
汉初,刘邦被困白登山,方知匈奴不可敌,便行和亲之策,隐忍不发。刘邦死后,已掌天下权柄的吕雉面对匈奴冒顿提出“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充满侮辱的信件时,还必须称自己已“年老气衰”,“不足以自污”,然后赶紧奉上美女,恳求谅解。江山几易其主,直到那人出现,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拜卫青、霍去病为将,三击匈奴,收河套,夺河西,通西域,封狼居胥。自此,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他,便是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
武帝之后,王朝日衰!待得王莽掌权,王朝被篡已成必然,西汉亡。
王莽好周礼,喜复古,对异族更是不屑一顾:强令羌人从青海湖一带移出;降低本已臣服于汉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各头领的规格,改王为侯;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各族大怒,拒绝臣服!于是王莽便大打出手。只可惜的,天公不美,灾害不断,而所谓的王莽改制更是雪山加霜,激化矛盾,天下遂乱!
幸有一天纵英才,温文尔雅,低调却从不失大志。他幼喜农桑稼穑,从不理会旁人的嘲笑不解。年少便立下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尔后,他骑青牛,出奇谋,昆阳一战,天下闻名;面对兄长被杀,他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其后,出巡河北,联姻刘扬,得十万兵,大破铜马,遂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是为东汉。他,便是汉光武帝刘秀。
其后,定都洛阳,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尔后,败隗嚣,灭公孙述,得陇望蜀,天下一统。刘秀为人极具人情味,随之举义最有名气当属“云台二十八将”,人人得以善终,却属不易;后废皇后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也足见其情长仁厚,郭氏虽废,非但不入冷宫,还获“中山王太后”之称,与其子一起生活,郭氏家族更获荣宠,这在历史上却是绝无仅有。
天下底定,有手下劝刘秀扫荡异族,建不世之功勋,却为其所拒。自古知兵不好战。
北方匈奴因内斗,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南下归附,北匈奴则于汉明帝时期为汉大将窦固所败,被迫西迁,北方遂平。然而,南方蛮族却因为西汉末年的动乱,大量汉人的流入,杂居而处,矛盾空前激化。不一样的信仰,不一样的态度;汉人嫌蛮人粗鄙,蛮人恨汉人狡诈,再加上利益的冲突,双方势同水火。纵观整个东汉,蛮汉之争,从未停止!
“以战养战是必须的!”望着四处逃散的汉人在蛮族士兵的追逐下惨叫、哀嚎,他面无表情地对他的弟弟孟优强调着他的屠城之举。 然而,作为一个出色的领袖,他也很清楚一个事实:蛮族要崛起,还必须要有大量的能臣干吏。
环顾四周,手下诸将中:夫人祝融善骑射,阿会喃和董茶那善步射,朵思大王善使毒,木鹿大王善役兽,金环三节和带来洞主善步兵,兀突骨天生勇力善象兵,忙牙长和弟弟孟优以及新加盟的杨锋均善骑卫。而孟本人除善骑卫外,作为天生统帅的他还有一项特殊的能力,就是征兵,所到之处,蛮人们纷纷主动要求参军请战,由他出面征召和训练部队所需要的费用却只需要其他将领的一半。整个蛮族,十二个大小头领中,除了孟获,还有一人善于征兵,那就是金环三节,所以,他才被指令驻守云南,便于未来的征兵工作。可是,这一堆的猛将里面,却看不到一个善于内政建设的人。
正苦恼之际,帐下门人阮冰自告奋勇:“大头领,冰举家逃离成都至此,蒙您不弃收留至今,今冰当思回报。据闻川中有大量人才,冰愿与兄弟木琪前往,游说他们投入大头领门下,以助我族崛起!”孟大喜,善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