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4|回复: 43

腊八,你和粥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腊月八日啊。
喝腊八粥了吗??
发表于 2006-1-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不是杨白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甘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哦,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过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吃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吃过腊八粥~~
其实咩系腊八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这个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粥就是闰土,祥林嫂,杨白劳等旧社会人在农历12月八日喝的粥。。。
北方的节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个请喝粥啊!龙洞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担担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在北方我们都会喝的。
腊八的来历
    腊的本义指干肉,读作(xi 一声),也是另一种读作(la 四声)的字的简化字,本义指一种祭礼的名称,开始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后均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于是称十二月为腊月。汉代以后又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腊祭,遂又称此日为腊日,后来固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叫腊八。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有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原来是古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以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道节”。这个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辛勤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八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励自己勤劳俭朴过日子。
    现在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一个单纯的节日习俗。每到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用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腊八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腊八粥”又有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边个去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楼主北方人??广工好少的~~稀品稀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石担 at 2006-1-7 10:50 PM:
!。。。。边个去报名!

我!!举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甘远,!呵呵。已经无了。好似饭堂11点关刷卡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响龙洞好无~你玩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话你系G栋甘远啊。以家甘冻,行去G栋,实会冻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今天晚上喝的粥竟然成了腊八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6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