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影响的人物,也是被用作话题较多的人物之一。通过小说、戏剧的方式在中国社会和民间广为流传,深入到人们的思想中;在大多数人们的心中,岳飞是一个忠、孝、仁、义齐全的英雄人物,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楷模。- P$ l/ X: @, H' ^9 v
6 b+ T6 ]1 G2 L3 l1 b, O1 c. ] 9 E9 u6 H0 ~/ w# N8 S' m- A) N
生在宋代的岳飞,离我们有近千年时间了,我们无法直接了解真实的岳飞,所对岳飞的认知和印象,多数来自小说、戏剧或者民间故事,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认为,有不少是偏离了历史事实的。+ r0 [. a$ o+ ~! S4 Z; q& {. m
3 y9 L D9 ?# X2 W* @
) M% o! D s# r$ j& W 关于岳飞的故事,多数都是来自岳飞的孙子岳珂撰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和《金佗稡编》,甚至《宋史》中关于岳飞的传记也有很多照抄岳珂的这两部书中叙述的事件;再通过故事、评书和戏剧,把岳飞一步步神化。例如故事中的“八百破十万”,有一定知识的人都一看便知是虚构的;甚至还有“直捣黄龙”的荒唐故事,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9 z. |3 J+ [1 @" z/ a% t
' n; d9 w$ F' R# u4 Q
: u+ H3 s- Z+ I6 \ 虽然传说和故事有失实之处,但岳飞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这位军事上出类拔萃,战功卓著的名将却在最年富力强(39岁)的时期被自己的朝廷所杀,因此给后世人人们留下了千古的话题。: D( r4 n4 O* V6 k/ Y
7 S. Z( Q) Q: G" m% T7 A+ \9 x9 s
" o% z; x3 H# h4 K* `: O! T 在一般中国民众的概念中,这一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忠勇双全的民族英雄岳飞被一个罪大恶极的奸臣秦桧害死了。英雄应该歌颂恶人应该惩罚;由于秦桧已经死了,无法惩罚他本人,于是就在岳飞墓前铸了一个秦桧的铁像,跪在岳飞面前,永世不得平身。
) ^" d; n# ~8 S& v* x* E2 @7 ?. l; k' R' ^! l" g
E o8 Z& V- {" ^
往深一步的分析,认为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的结果,主和是卖国的,是爱国者和卖国者之间的斗争的结果;按照这些人的思想,主战是爱国的,主和就是卖国;按照这个思维,岳飞是爱国者,秦桧成了卖国贼;于是便产生了秦桧私通金国,秦桧的妻子王氏私通金兀术的说法,使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的妇女王氏也因此被铸成铁像跪在岳飞面前,被人骂得遗臭千年。 N2 R& x0 Q. d' N$ d7 K+ P. e
/ t, T3 e& p7 f
9 r/ g, E3 t8 z( w0 X& E 另有一种说法,是皇帝宋高宗害怕岳飞直捣黄龙,迎回被金国掳去的哥哥宋钦宗,夺去自己的皇位而杀岳飞。
3 {8 L, L+ \# _1 i. i( t* L; L0 U& x8 T3 g
2 d' d; m" @0 x: ?1 a# E: y
不管怎么样的说法,都逃脱不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只有忠与奸、主战与投降、爱国与卖国的对立和斗争。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思维中,无非脱离不了这几种模式。( u- Y& @- W$ X) X! L2 F8 W
+ t" |# U; K# y* T8 E" Y. ]- J( l' X ) O3 X! S: g0 a( K3 J3 Y" e6 {
抛开千年以来镶嵌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概念,理性地分析一下岳飞、秦桧和宋高宗之间地位思维及其发生的因果关系,不难找到岳飞被杀的正真原因。
4 ^1 u( E1 W$ _
, f; H/ h1 { p, E& }
0 Y! ?# C# j" }& A6 K- r4 q2 E/ H 首先,岳飞、秦桧和宋高宗都是爱国的。岳飞自十七岁就进入军事生涯,所接受的思想观念自然是保家卫国,正是这个观念使他在作战中勇往直前;在这个国家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认可和尊敬,没有不爱国的理由。
; O7 Q3 d: E. W
5 ]3 U8 O# ^/ Q1 O3 H 2 m) b% s. s& n) P. ~8 q i
其次,秦桧在南宋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是相当难得的,卖国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南宋被灭亡,他不可能得回现有的地位和利益,因此秦桧没有卖国的理由。
) V) `+ X& P2 N% _: _- t" _7 c: `
' o* _$ W* J# [3 U) ] K2 ]/ d! x* \ ) n) n3 H" X% ]8 G! ]* D
至于宋高宗,就更没有卖国的理由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是愿意向本人称臣的。一些说法是他害怕岳飞打败金国,把他的哥哥宋钦宗迎回夺去他的皇位;这种事情并不会发生,宋钦宗并不是很强势的人物,而且没有军人支持,当皇帝的时间很短,因此在宋朝国内也没有什么根基,像这样被敌国俘虏的废帝怎么能够夺取领导大家打败强敌光复国家的明君的皇位呢?精明的宋高宗不可能连这点肤浅的道理都考虑不到。
/ Q1 j) Z) I2 w b( \/ i5 h4 `: X! C
6 g4 i% ?( B4 T5 a5 g1 T B 岳飞当时是武官,与秦桧没有争权的情况,并且岳飞当时身挂多个官职,其中最高的头衔是少保(正一品),虽然不如秦桧在朝中的权利,但级别是相同的,秦桧没有权利杀岳飞,也就是说,有权利下令杀岳飞的只有皇帝宋高宗。但宋高宗为什么要杀掉这个军事才能最强的杰出名将呢?这要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l0 b, m9 s4 N: m% u& C* o
$ C/ I7 J" {1 }/ Q+ x
7 i: n$ j4 W* e% o' s1 K& g 南宋是在国家危难时期特殊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当时宋朝在北方金国的强势进攻下遭到惨败,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多数朝廷官员被俘虏抓到金国,北宋灭亡;宋高宗在危乱之时立为皇帝,建立了南宋朝廷;然而这个朝廷在建立之初危难重重,不断遭到金国的追杀,曾经逃到海上避难;在南宋人民的支持以及一些爱国将领的勇敢抵抗下,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也拥有了一些比较善战的军事将领,如张俊、岳飞、韩世忠、刘世光、吳玠等,但在他们之中,只有岳飞擅长野战,其他几位将领都是以防守为主,因此岳飞的战绩最瞩目。1140年前后,金国大举南下进攻南宋,在攻城屡屡受挫,士气衰落的情况下北撤,岳飞趁势追击,到达河南境内;后因宋高宗下旨,更是因为其他几支军队没能及时跟进而退回。次年被朝廷所杀。
( p; G' u$ w* D H1 o2 `) A3 s, a2 w; Y! S
* N, a" z7 R& X5 U. ^ 前面既然说了,岳飞、秦桧和宋高宗都是爱国的,为什么他们要杀岳飞呢?说穿了,是由于经济问题。
! w2 `6 j2 I: R3 {% U; g2 Y2 C: E! \- A$ a
5 n, I- J) W- E. r2 _8 t
在南宋军队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百姓欢欣鼓舞;而朝廷却是先喜后忧,战争的胜利使朝廷避免被灭亡而感到欣喜,而战争的扩大却让朝廷内部感到忧;在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南宋朝廷控制的地方比北宋要小很多,并且一直饱受战争的摧残,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家收入极其有限;而为了抗金,朝廷供养的作战部队在70万人以上,仅军费开支就达4000万贯以上,而北宋较好的年间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万贯左右;可以想象这4000万的军费开支在南宋的财政收入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加上地方部队和地方官员,宋朝的开销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财政开支严重不足。由于战争破坏了原有的财政运行体系,新的财政体系尚不完善,加上军费开支浩大,所以皇室费用与中央行政费用等财政开支严重不足。首先,平时被认为“国之要务”的各种皇室祭祀仪式已不能按照以前的标准去安排了,大多“因陋就简”,供奉与祭祀祖先宗庙的牺牲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其次,中央政府不得不减省大多数官员、宗室的俸禄与赏赐数量以缓和财政危机。' a* N1 N( @# s
! S D% l3 F% r" N# G( z
' |/ ~2 }# U" r* M. N" P% [ 虽然以岳飞为首的军事将领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南宋朝廷的财政已经无法支撑了,继续北伐,未必能一举消灭金人;
6 I# \# M3 D% e
4 d, E( _* ^5 i% Z! F6 j
, |7 |) C5 _2 Z5 @) K 虽然岳飞想要“直捣黄龙”,但若没有其他军队的配合,光凭岳飞手下那支岳家军是心有力而力不足的,这一点岳飞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宋高宗的圣旨下了很久,直到看到其他将领都撤回了,岳飞也就无可奈何的撤回。5 ~ x0 M" ?5 B5 R q1 Z
3 i9 N; j: P3 m" {
6 L g5 n) V* C$ i+ }' B 精明的宋高宗不是不想光复中原,他知道,除了岳飞,其他军队都是擅于守城而不擅于野战,一旦其他军队在野战中失败,岳飞是孤掌难鸣的,尤其在北方平原地区,更适合金国骑兵的优势,岳飞胜算不大;而战线拉长,军费开支无疑还要猛增,没收回北方领土,自己内部反而崩溃了,才是他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趁着战场上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和谈,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价码。结果事实确实如此,与金人的谈判结果是每年给金国25万两白银,加上绢,合计50万贯价值,换取了和平。使南宋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财政收入不久就达到8000万贯,甚至超过1亿贯,国家的元气逐渐复苏;相比之下,50万岁币只占南宋财政收入的1%以下,所以说宋高宗当时的收兵讲和还是比较明智的。
9 P1 B+ y. h9 q" z0 ^. @# q5 M
/ t/ O, f' ~ q/ e: |5 B+ B $ s5 ?5 ~1 p& i0 G% v) u) k7 r- n
回到临安后,岳飞被委以一个闲职;但从小就开始军旅生涯的岳飞,习惯了战场上的冲锋陷阵、叱咤风云的生活,对这样官场上的生活是极为不习惯的,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同时也失去了在军中那种手下十几万大军,一呼万应的气派,难免有着巨大的失落感,因此无时不在设法从上战场,找回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另外一个更是经济问题,岳飞身为一品官员,每年从朝廷领取的俸禄自然不菲,但比起在军中犒赏三军时一掷千金的感觉相差简直是天地之别;何况结束战争,必然面临大规模裁军的现实,跟随岳飞血战的很多将士们将面临失业的处境,岳飞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经济问题,因此说什么都不愿意停战。因此他一次次要求北进,并用“迎二圣还朝”这样皇帝难以回应的理由来要求带兵北伐,这使皇帝难以做人,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刚才所分析的经济原因。! Y* Z" i! h6 A$ v. o#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