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战争,不可避免。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将军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受不了惊慌,还请副军长派人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有什么心事了。
--------------赵登禹将军于1937年
此次北上,报定牺牲,万一阵亡,你们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楠、荫槐、荫森五儿云。
--------------郝梦龄将军于1938年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郝梦龄将军于1938年
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
--------------王铭章将军于1938年
决心死拼,以报国家。
--------------王铭章将军于殉国前
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张自忠将军于平津脱险之后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张自忠将军于1937年
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
--------------张自忠将军于1939年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将军于1940年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张自忠将军于1940年
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唐淮源将军于母去逝后
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唐淮源将军于殉国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