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旅游边“踩点” 广东大学生流行“求职之旅”
- z$ `* E/ v! y( J$ `9 R(更新时间:2006年5月5日 9:4) % ?+ d3 F8 Z9 g' q$ S8 y# ?
* v8 r, W# i' O3 h& D4 c) r
5 k+ {: [2 N% _3 h8 l+ F- j0 c1 m0 ~; `; c( D' Q2 Y/ l; w
: d) ]5 J8 _7 K0 C “我哪儿都不去,就猫在宿舍写简历,准备暑假到大公司做Intern(意为‘实习生’)。”这几天,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小严的“口头禅”正代表了广东一部分大学生黄金周的时间消费观。据了解,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不少大学生早早就为求职做准备,争取到“理想单位”# `1 @9 b$ N" D9 ~2 }
9 K) T. ~; O! m% U6 _( w% A- W" p
留下“良好印象”;另一方面,上一年的求职潮的“余浪”吸引大学生继续寻求机会,所以,学子们或是出门寻“伯乐”,或是留守“充电”
: b6 R; n5 P: E* H! t' W( L* i: T7 a- |1 l4 G/ F
修炼内功,使原本在高校校园相对冷门的“五一”黄金周,旋起了一股“求职小热潮”。旅游求职两不误“妈妈,我们几个室友一起去上海转一转,你们不用担心。”前天,原籍湛江的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小刘与同学出发前,在电话里与亲人话别。而他们口中的“转一转”
/ t, n: \9 @' K A1 j
3 R. R) K) T: H. W5 \ ,意思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而是包括到一些知名大公司看看,了解当地就业情况,为明年找工作做准备。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虽然广东不少大学生仍有出行计划,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寄情于名山大川,而是选择去北京、上海等理想的就业目标城市,边旅游,边对今年的就业行情进行“踩点”。而就读广州、深圳两地大学的学生也抓紧这几天时间进行“互访”。就读北京大学数学系三年级的“广东仔”阿峰告诉记者,他早在黄金周前就被高中同学“预约”了,要求他呆在北京。“他们在这里可以‘借宿’省点钱,我还可以做导游,大家把臂同游的同时,还有机会找工作,多好啊!”虽然未能回家,但阿峰的心情却是相当愉悦,对“求职之旅”趋热还十分赞同。“要想先发制人,就必须提早介入,利用‘五一’黄金周赶个早恰恰好。”有的大学生甚至出门前就把简历放上网,获悉心仪单位招实习生就直接从网上发简历,并计划留在当地,准备面试。; g' ?9 D9 T5 Z7 e0 I% W
1 ?$ c, ~+ x4 R( p5 p 据悉,在不少大学生心中,作为“新风气”的“求职之旅”,确能把旅游和求职二合为一,既省时、省力、省钱,还能了解当地城市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准以及心仪单位或行业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可谓“一举多得”。$ D5 m. L& q& s/ U7 I# w; Q) k+ r& k8 `
5 n+ u# `$ P& [
通过兼职赚经验. F$ Y: ~# ]' ^
) V4 a, d; k" w/ y6 s2 A
“五一”长假对许多上班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休闲放松机会,但对于那些正走在求职道路上的莘莘学子来说,七天假期只是一个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加油站”而已。特别是在今年全国413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军中,对许多工作还没有敲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黄金周不啻于高考的“最后冲剌”。& u4 e% Z+ v0 n0 V+ E9 J+ x. F
: O9 D. Z4 F2 j. D0 s+ X
“现在班上真正落实工作的人并不多,大家都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找工作的压力很大。”昨天,在南方人才市场门外,曾经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的应届生小李告诉记者,他深思熟虑后,认为面试被刷主要是“实战经验”; i9 P0 E. F' C* z
# q/ M! ~1 Z4 M: {/ Z0 Y' x 太少,所以,他这几天都在忙着做兼职,锻炼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单位”。3 h/ N4 E! `; q8 t: f. G$ L( G1 W% u
! N1 _; P: k4 W F! i, T& W 据了解,小李的个案正是当前大学生求职难的一个缩影。很多大学生简历没有问题,却因为过于紧张,或自以为是而在面试被拒。于是,很多想搭“尾班车”的应届生很希望在“五一”黄金周这个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兼职,一边充实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为自己加分,一边希望藉着良好的“工作表现”或“评价”,“顺藤摸瓜”摘取“门票”。9 I5 s* \2 ~- J2 ^% \& G5 ~$ n
3 v& c1 T4 I5 a6 ], V
据悉,大学生们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寻找节假日兼职方式。一是从高校校园BBS入手。他们认为,这是校园内最值得信赖的搜索兼职信息的地方,往往每天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对相关页面刷新,惟恐漏掉招聘信息。二是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各大求职网站也成为了高关注目标。学生们常常在这些网站上更新简历,以求吸引“猎头”。三是直接到人才服务中心或市场“蹲点”,发掘像导游、翻译、商务助理等工期短、实行项目负责制的“散工”。8 N w* G- Z6 l. I
3 r2 N r2 x, p1 C. C& f$ ^7 w; p
闭关修炼忙充电5 m. A% T% L) ?* Z
; n/ X! @/ a6 @2 b& T. M* [" ] “5月1日至5月7日:9:00-11:30外教口语;14:00-16:30商务口语特训;18:40-21:10词汇速记。”这是华师大一名大四学生的黄金周安排,她为在广州新东方学校的这次“速成”总共花了近3000元。看着这满满当当的“时间表”,记者问她“五一”这样过会不会亏待自己,这名女生笑了笑反问:“如果牺牲一段小时间,就能换上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你也会这样选择吧?”6 f5 M8 \; K ?: a9 H5 h9 T
3 \! Y6 f$ I/ w& k+ } “四、六级的证书是‘硬指标’,在准备过程中都是应付的心态,虽然考试都顺利通过,但考完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结果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知识不够用。”据了解,选择黄金周进行“充电”的大学生多为职业着想,无论是已有“约”在身的,还是仍苦于无“婆家”的,他们都希望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码”。前者,大多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储备不足,希望趁早“进修”,好为将来升职或跳槽铺平道路;后者,则加紧“恶补”,缺什么补什么,以求早日顺利找到工作。记者发现,英语、计算机仍是多数学生的热门选项,而“交际技巧”及“法律常识”亦崭露头角,被部分应届生列入了培训计划中。
% C3 [8 ?! j% O2 ?+ f! ]9 d2 ?' v2 v- B0 w& } L/ f
除了应届生“知识储备”外,也有一部分学弟学妹留守校园,未雨绸缪忙着写简历、备战留学等。“书到用时方恨少,当要准备考研、应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过去为分数读书太片面,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学到的知识都不能被自己所用,结果常常吃亏。”中大法律系小薛说,“不如及早准备,利用黄金周专心‘充电’,等到要上阵的时候再‘放电’,在社会上与别人一较高下。”& g) d% z* O1 K5 q q) ~
- n; ?& A, Q- `# l
与小薛一样,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劳逸结合,那么通过黄金周来“充电”,其意义远胜于天天睡觉、看电视或玩游戏,更能达到调节身心、平衡学与用的目的。) [$ q; B' g% r8 u# B4 E1 I! f
: z% V3 Y: K- |! G9 `5 T
9 j% w( u, p1 Q7 f6 J/ s&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