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7 \' R" v. G5 }我们所说的工业设计,一般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改良,一个是创造。无论是哪种,设计都离不开生活,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一个优秀的作品来源于设计师良好的心态加上自己身后的文化,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 y; ]& D8 w% Q0 }4 J
/ x1 x8 D! L# [5 u. I促销员、推销员向客户兜售产品,而设计师兜售的则是他自己。自己的卖点——灵感、智慧、思考,它是一种奇珍异宝,也是设计与设计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离开良好的心态是件很悲惨的事,起码对设计师而言。这点让他终日难以平衡自己,难以体验生活,融入生活,难以提炼生活再至改善生活。生活已零乱不堪,怎会有好心情从事设计,灵感的火花绝不会在乱草堆里迸发。优越的生活可能说得有些绝对,但试想,在宽敞明亮的咖啡厅里,你一边感受着意大利拿铁咖啡的浓浓香味;一边在稿纸上信手涂鸦,时而停笔品一口咖啡,透过落地窗,慵懒地扫一下忙碌的人群;时而斜倚在松软的沙发里,没有人会打断你的思考,影响你,干扰你,灵感却会悄然地靠近你。再试想,你被挤在一间四五平米的办公室里,一屋的职员,一屋的资料,一屋的烟味加上一屋的吵闹,恐怕很难挤出新鲜灵感吧!在我看来,良好的心态与优越的生活就像一对孪生姊妹。我并非在宣扬小资情调,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否认平民化的生活一定没有优秀的设计作品。我想说的是“优越的生活对设计优秀作品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bh_rhay( `5 A" u5 C: V: p6 I
6 R- u5 b K" O. v9 y1 j4 a
其实,在单纯地利用设计元素方面,我们与世界一流设计大师是平等的。同样的点、线、面、体,同样的色彩,同样的设计法则,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呢?撇开“机遇”“文化”不谈,“冷静、独立的思考”是关键。都市生活无奈与纷繁,忙乱匹配。若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不会被一个“忙”字淹没,他会忙里偷闲,让心静下来,保持一方自己的天空,独立思考。偶尔自我封闭一回,做一做“井底之蛙”未尝不可。% f4 W4 t( F/ Y8 M
Z! T5 K. a! L- }0 h9 R. h4 G/ @现在的设计不值钱。印刷费包含了设计费,又不是商场搞促销——买一送一!设计大不如从前受重视,为什么?设计没有贬值,是设计师已贬值。有太多太多不负责任的设计人员在滥竽充数。信手拈来一幅图片,排几个字体,便完成了设计,这简直是天大笑话。一幅图片加几行文字是拼贴,不是排版。不讲版式,不讲对比,不讲视觉流程……只顾快枪快炮,赚钱重要。有没有创意并不重要,只要把作品搞得天花乱坠,以“出跳”的形式蒙人就行。设计自然也就不名一钱。有这种设计人员存在,对于设计是一种亵渎,对设计元素是一种浪费。当设计者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私欲扩张时,这时的产品设计已不纯粹,已经走样,自然也就无法吸人眼球了。
5 k; J6 `8 q% i+ Y2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