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18|回复: 51

朱鎔基近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鎔基近况
两道眉毛不羁地挑着,细长的眼睛射出锐光,宽厚的鼻头前挺闪亮,上唇撇起来时透着一股子倔和拗-----这是朱鎔基当总理时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退休后的朱鎔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 ,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一、闭门谢客 在家读书
  
   2003年3月,朱鎔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鎔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不见踪影的朱鎔基,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一年前,朱鎔基任期届满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
   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正式退休前,朱鎔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
   与退休后的朱鎔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鎔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大大,日子不好过。现在,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二、最大原则 不谈工作
  
   退休后,朱鎔基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不在职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谈工作。
   离开中南海的总理座椅后,朱鎔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即使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当地领导人亦会进行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官位在身的人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鎔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朱鎔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鎔基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监督改造在内,他总共工作了半个世纪又两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一年前,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
   朱鎔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自有其深刻的考虑。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温家宝,如果他再恋栈地指手划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鎔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三、 乐于聊天 谈笑风生
  
   朱鎔基与劳安夫妻俩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朱鎔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鎔基中学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劳安是朱鎔基一位名为劳特夫同学的妹妹。劳安性情温和,且干练。她嫁给朱鎔基后,无论朱鎔基政治上受到什么冲击,她始终不离不弃,与他携手共患难。在朱鎔基卸任前,她以总理夫人身份露面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朱鎔基自然也以这样的妻子为荣,他曾经公开说过,“她很可爱呀。”
   生活中,劳安对朱鎔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鎔基以前在领导岗位时,只要不是必须,他都回家吃饭。朱鎔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鎔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鎔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
   朱鎔基已过了七十五岁,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朱鎔基退休以来,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鎔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鎔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医务人员反映,退休后的朱鎔基很愿意聊天,喜欢像普通人那样东扯西拉。那次,他回忆与中共中央七常委一起去清华大学参加九十周年校庆的情景时,绘声绘色地表示,其它领导人进入会场的时候,掌声一般,他进去的时候,掌声雷动。他低头垂目,有意不看大家,但是掌声由不得他控制。他对此心中忐忑不安,诙谐地感叹,“这不是害我吗?”
   朱鎔基一旦聊起来,甚至有点刹不住……有时,他会自嘲地说,“现在不是怕我没时间聊,是我怕你们没时间聊。”
   而每次朱鎔基的幽默,劳安都是最会意的听众。
 四、清官留名 不返故里
  
   朱鎔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鎔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有说朱鎔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鎔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鎔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鎔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鎔基再未回过老家。
   朱鎔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鎔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鎔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不止朱鎔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
   朱鎔基主导国务院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上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鎔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注重晚节的朱鎔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
  
  五、入世热血 出世平和
  
   朱鎔基自十八岁成年之后,不知做过多少热血之举:北平解放时,朱鎔基是清华电机系的班长,他一马当先,动员傅作义部队的家属进城,以瓦解守城军人的军心;开国大典结束,他立即要求加入共产党,当月就如愿以偿;抗美援朝伊始,他是第一个向党支部递交参战书的清华学生,却未能走成;全校学生会主席大选,他积极组团拉票,最终高票当选。大鸣大放时,他耿直陈情,结果当上右派;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他以副总理之身兼任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力挽狂澜;初任总理,他放出豪言壮语,“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无后已。”
   入世时,他追求轰轰烈烈,波涛汹涌。
   出世后,他却一下子从公众视线中抽身,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谁能想到,曾经那么叱咤的风云人物,说隐就彻底隐了。
   当然,朱鎔基并没有进入深山,他仍在人间,与世无争、乐得逍遥地过着平静无波的退休生活。
发表于 2006-5-1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需要给点压力或者动力接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周总理之后第二个我崇拜的总理级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上一致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以上三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他顶一下~令我佩服的人,尊敬的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大家不爽的,朱确实是个好总理,惩治起贪污腐败来是雷厉风行
98年怒斥"豆腐渣工程"的行为可谓大快人心,可惜的是彻查腐败,顺藤摸瓜的时候
触动了高层的某些人,所以只干了一届就下台了...这是中国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朱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熔基是我的偶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几位楼主说法

真是一位好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总理开启高校疯狂扩招,到现在扩招还停止不了,这些他是不是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要是他还在位~能出现现在只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吗?
再好的政策执行不好~也不算好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行教育产业产业化就必然出现这个问题
虽然这样对抵制亚洲金融危机有一定作用,但会引起很多负面结果
中国很多政策都是在执行中走样的啦,难道做为一个总理他会不知道么?
更何况这个政策就不是好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是在中国做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中国怎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廉出了名的好总理
在位时不知抓了多少贪官

唉,现在下位了………………

好总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漠孤烟 于 2006-6-23 15:10 发表
实行教育产业产业化就必然出现这个问题
虽然这样对抵制亚洲金融危机有一定作用,但会引起很多负面结果
中国很多政策都是在执行中走样的啦,难道做为一个总理他会不知道么?
更何况这个政策就不是好政策


对啊,高校扩招让很多人都进入了大学,您不也进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狂顶!

毫无疑问,在我的心中,他是最棒的,和伟大的周总理齐名!我很少崇拜领导人,但朱总理是我唯一崇拜的领导人,我很欣赏他那种霸气,果断,锐利的眼光,好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8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