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家犯罪现象触目惊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昔日光彩夺目的企业家人功败垂成?中国企业家为何如此脆弱?难道这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宿命?
湖南某企业总经理兼厂长贺兴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这些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之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有待完善的体制缺陷,以及在监管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有机可乘,有的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挪用资产、职务侵占;有的在资本市场中内部交易,制造虚假财务报表,操纵股价、**……从打擦边球直到堕入违法泥潭。这一点,正是成千上万家中国企业共有的不堪一击的命门,从牟其中到黄光裕,都没能逃脱这个创富的怪圈或者说宿命。
经历了30年巨大的发展变迁之后,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虽然得到了很好的锤炼和成长,我们的环境和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和改善,但是中国企业家还是很年轻的阶层,浮躁与幼稚在所难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家阶层已有300年历史,而中国30年前还没企业家。尽管中国企业家进取心和勤奋早已为世人公认,但企业家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和西方一流商业人才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有先天不足,更有后天失调,草民创业,野蛮生长,缺失规范。拥有太多的冒险精神和淘金冲动,有着太多的智慧和敏锐,但他们缺乏诚信、道德、正义感、人文关怀以及做人的原则,更缺少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理念,贪得无厌。在我们社会对商业推进有效规范运作到新的高度时,这些人的经营行为惯性就会踩“地雷”,以致自我毁灭。因此,民营企业要从管理中突围奋进,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法则。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商界依托**一夜暴富的人大有人在,因**而“落马”的企业家举不胜举。企业家因**而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更为鲜明和独特的中国式特征。
一百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亦官亦商、钱权互动的明潮暗涌下,“政府越大、市场越小”乃注定的经济结局。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是一颗从体制硬土中破壳的种子;而他们的经历、感悟、思想、观点,则是折射商业发展史的明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