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部热播内地电视剧叫做《蚁族的奋斗》,观后颇有些感触,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本很有可能成为其主角的见习生来说,其中滋味,自是既融合了主角般的沧桑感,又夹杂了观众般感同身受的伤感。剧中讲得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在首都北京立足,抱着理想万岁的心态,甘愿屈尊,偏居一隅,艰难地前行。蚂蚁般的存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机会,注定了他们是身在这里,是生活下面,每天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只不过,依旧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无力改变生活,只能努力生存。他们大多是怀着拥抱大城市,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的梦想,在这片人才饱和的红海里展开殊死搏斗,削尖脑袋往城里面挤,宁做“红海”里的沙丁鱼,也不做“蓝海”中的大白鲨。用另一句话形容就是:宁做城里的流浪狗,也不做农村里的宠物狗。这是他们普遍的观念,这种观念促成了他们现行的生存方式,当然,我们无权评判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更何况一个族群。
在大城市里边奋斗的年轻人被称为“蚁族”,那么,像奋战在远离城市甚至是荒野之地的我们又该称为什么族呢?荒野取“野”字,一字活现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也有更少之意,遂称“野族”!野族者,顾名思义,即在野外生存奋斗的族群,而非野人也。这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在偏远的郊区,甚至是罕见人烟的地方挥洒着自己的汗水,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虽苦行如僧人,艰辛似取经,却都为取得心中各自的真经,拿出了克服八十一难之勇气,付出了超出常人之艰辛。他们的生存状态:身在工地,每天早出晚归,面对的是钢筋混凝土,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工兄弟,生活虽单一却自成一派,他们放弃了城市并不意味着不爱城市,只是为了更好地呵护着城里自己那挚爱着的亲人,他们幸免于激烈的竞争,却并不是在逃避竞争,只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诗云: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来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
······
一片树林里分出来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成为“蚁族”抑或“野族”,这是我们踏出校门所面临的两条路,也许大多数人选择了成为“蚁族”,而我们则选择了人迹更少的另外一条路,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野族”,若非得要在这两族之间比出个好坏,我觉得这必将是一个跨越时空且无解的话题,因为一辈子不足以证明,而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我只想说,这条路人迹更少,同样也布满荆棘,甚至比人更多的那条路要难,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少了,却与自然与自身的斗争多了,一个是能力的竞争,一个是心智的斗争,都很强大,但能力不足,可以提升,心智贫乏,却难以成为野族当中的佼佼者,用青春赌明天,赌注之大注定这是一把豪赌。
野族的奋斗也精彩,野族的奋斗更残酷,这就要求作为野族的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青春,勿让青春过后,徒留一片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