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大提升的年代,认真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养,不仅被大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而且成了千千万万家庭灸热的话题。
) y. R4 s/ g, X. [* E6 Q6 ?. A # x' |2 ~. j' B; n3 v/ b
关于青少年教育的问题,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 ^+ f4 U) |5 G3 S7 a, T( U# n
' \3 C* w! b$ Q& f. A
何谓“心灵深处的能源?”这个教育家没有进一步深说。依我所见,家长正确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外在动力。当这种期望被孩子所理解、所接受并产生强大的驱动力的时候,这种“能源”就被挖掘出来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念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如何做到“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是需要大家颇费心思的。
- q3 N/ E; s$ ~' c7 {
) k' L9 _2 x1 B# O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宋丹丹一篇关于《我曾让儿子以为我很穷》的文章。
. k0 F2 C* g9 i8 t: f: d
) D" x8 n2 K' A6 q 在这篇千余字的短文里,宋丹丹差不多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了自己如何教育儿子巴图的经过。其中许多细小情节读来感人,本着“奇文共欣赏”原则,且录几段精彩对白以飨读者:' f6 V0 ?3 R. M8 }/ U
0 `4 M1 J- g4 o6 f; ?# L+ O
“妈妈,我要这个!”儿子巴图指着一本精装的连环画对丹丹说。他那么肯定那么理直气壮,仿佛无论他的手指向那里,妈妈都可以随时掏钱。
4 `' |; d* o1 M% ^ 8 }& }- |# H+ b/ ]% V1 F4 l
“不行,这本书太贵了,妈妈需要考虑,可能你得等到妈妈下个月发工资。”7 m& F3 X2 x4 A& ]6 y8 M
7 q; [3 m, G/ X9 Z' R
巴图“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坐在地上。
% j& l: Z# U7 K/ b4 A& [ 0 i! t9 X$ p4 j; n4 T- ?* u# B
“不要理他”丹丹对跟在后面的小保姆说“我们走!”) Z9 m- U6 b. a4 z( F' B
, ?0 Z1 W. O$ D. M
孩子见丹丹不在理他,哭声慢慢小了,最后干脆快步跟了上来。
/ n5 N6 [9 `2 H/ T
1 r. s& {) ~; e( f0 G% P 回到家里后,宋丹丹为了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他拉住孩子轻轻地关上了书房的门,又正儿八经与孩子开始了对话。* ]9 y# j. z9 R+ q2 p! n
8 u. g5 w+ P2 A( T/ \6 {5 |+ C! x “巴图,妈妈为什么关门?”
0 N+ ?9 f1 _! G% e$ R% [& k
+ b; n$ w. I- B, [6 F4 D% L* }9 X) E 巴图神色紧张而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B" H; Q* P9 c9 Y4 ~
" l7 A$ L5 P- g
“因为我怕别人听见。你今天做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
7 l3 x) y7 N" [
6 J" J4 r8 J% X* F- k Z5 c0 C4 c/ \3 r/ D 巴图睁着惊讶的双眼看看一向疼爱自己的妈妈。
) r R3 m3 \# M3 d" `( { 0 K: ?/ U2 Q# o C+ O
看着孩子脸上的变化,丹丹谆谆善诱地对巴图说:
( l" T- G1 n: a+ f9 R 6 s. T& R- {+ l, h; A5 I
“大人挣钱不容易……你不能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坐在地上耍赖。别人以为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孩子,我也为你伤自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