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良八老:用13.6万亩松林见证32载岁月; v& j- ~( \: q! P6 l
7 I& v6 z3 |- @! f) O1 i0 p3 z在偏远的云南陆良,有这样八个老人:32年来他们矢志不渝地做着两件事——造林、守山;为了做好这两件事,他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他们奔波劳累、不畏艰辛;为了做好这两件事情,他们中有人甚至10多个年头未能回家过年、享受一个正常老人所应有的天伦之乐。
7 u. Y( {# ?8 O) x b+ {- g) }2 b5 N! r
32年,或许我们无法想象这段时间出能带给我们什么,能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在这32年里,人们却可以清晰地看见这八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他们用佝偻的肩背替代了挺直的脊梁,满额的皱纹黯淡了先前的风华,花白的头发变换了最初的颜色;同样是32年,13.6万亩松林却傲然屹立,郁郁葱葱的满目青翠取代了了原本光秃的山岗。
- p/ o2 h# L5 g [* {/ ^; o$ \8 z) m4 q
http://img14.poco.cn/mypoco/myphoto/20130701/13/6438873220130701133454033.jpg
' o* D+ [# [4 w" f. F( C" Z* Z7 A4 N* F; Z+ D
这,便是32年时间带来的改变,这,便是32载岁月里坚持的痕迹。这不是一个人的坚持,这也不是一天、一年的坚持,这是八位青年小伙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谱写的一曲大爱之歌,为祖国添一片绿色,为生活种植一缕阳光。他们就是:王小苗、王家寿、王长取、王云方、王开和、王家德、王家云、王德映八位老人,人们亲切的叫他们“陆良八老”。
) K4 M& r- `4 W7 y8 w5 L4 s7 K2 R6 L9 K! f
如果不是甘肃卫视《坚持》节目的讲述,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还不知道世界上存在这样默默奉献的八位老人。他们话不多,却种下了13.6万亩的松林,他们每天领着7毛钱的工资,却依然无声的为祖国大地增光添彩。, m0 D8 V; P* e* Q) Q. G" }$ ~
' y% ]2 `8 T7 ?* u( j
跟着《坚持》节目的镜头,观众沿途看到的都是飞沙、乱石,这是陆良典型的岩溶地貌,土地石漠化程度严重。然而在距县城30公里处,道路两旁忽然出现满眼的郁郁葱葱,这就是被称为“花木山林场”的7400余亩林地。其施造者,便是人称“陆良八老”的8位耄耋老人。" T" l+ l# ?* m1 ]4 O" t% G
& d5 Z+ v' f9 w" Q& \
谁能想到,这苍翠青葱的林场,32年前乃一片荒芜。斗转星移,如今那片荒芜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e6 q! H) j8 Q
@/ K3 \5 m$ @! k) a6 j1980年末,当昔日那个年轻的民兵营长王小苗在带领民兵上花木山训练打靶时,发现目光所及竟是满眼荒芜。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不久便下定决心上山开荒种树。在他的召唤下,其他7人陆续加入。从挥起锄头凿开第一个树坑起,这八位汉子或许未曾想到,此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将始终与这座山、这片林为伴。他们更没想到,这一坚持,竟已是32载春秋。/ P, m& O4 ~' |3 b
* }& q! d, C' U; A+ b% ^
在荒山上种树,辛苦可想而知。三十年前,“陆良八老”还都是敦实的汉子。他们凭一身蛮力和简陋的工具,硬生生凿石挖坑,一个星期就要报废一把钢锄头。雨季来临时,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他们便冒雨栽种;冬季到来后,天寒地冻也得住在山中。这样的岁月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不值得一提,因为比这些更难、更险的时刻都经过。+ U/ _: V$ f1 U' V0 \* T
# N- `6 R6 Q: l4 w/ J, F
如今“陆良八老”已风华不再,从前的年轻壮汉都是将近80岁的高龄老人。也许他们的力气大不如前,也许他们的付出再不不似从前那么多,但这份无闻的奉献,这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已经在《坚持》栏目的讲述下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为之骄傲。
9 t2 j2 R+ T8 |骄傲。9 ?7 m( N8 M$ H& u9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