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理解B节题型是对阅读理解A节题型和“英语知识运用”所考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测试,在难度上远远高于这两种题型,以下对该题型的命题形式和考查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 {4 J! Q) n2 ?& y" ?' j一、命题形式! ^7 M' @9 B. {. p+ C% k( N1 K
考研英语大纲规定,阅读理解部分B节(5题,每心理学考研题2分,共1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阅读理解B节有3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3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
' M1 l4 |, z3 Z9 K3 r% U% ]7 ^ 备选题型有:0 k1 R6 [& j, y9 a$ f- c0 X- M1 t
(1) 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6 k6 t- j$ q7 `$ h
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7 f. {9 M7 ^' T$ ?* W' E
(2) 在一篇长度约500~60O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
f4 ^; b1 Z/ U% G" o: E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T" V' i7 T% Q0 z# @. h
(3) 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
1 R% ?0 y0 ]1 N# r3 F7 w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 w( v/ }0 [2 l5 L7 i, L3 \
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3 P p5 Y) E, E* _+ v6 p二、试题考查要点
6 o5 Z1 F4 ~: b! b+ K! Z9 h: }3 _阅读理解B部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和微观结构。考生既要理解和掌握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思路,又要弄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w- T# E; F4 u- u5 H5 B
这一新题型的增设,使文章长度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400词左右增加到500~600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总量。这就要求考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猎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要义,尤其是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并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新题型考查重点从较低的语言基础知识即词汇和语法、句子的层次提高到段落和篇章这些较高层次的语言知识上来。因此,考生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主干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结构上的逻辑关系和整体布局,从而准确无误地将选项部分和文章某个部分一一对应,并可考研辅导班以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
6 I3 b& n5 J3 a" G2 H8 A; S' R P新题型更加突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英语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其表达上的语言规律和篇章结构上的层次安排,所以,如果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可以做到主题突出、段落层次鲜明、行文自然流畅、衔接手法多样、文字连贯,在做此类阅读新题型时必然有所裨益。
' X2 q5 K9 ^! _! q7 Z+ u( j(三)文章结构特点
8 \+ ^2 `# l* B4 K$ e0 f由阅读理解B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限,该部分所选取的文章,逻辑性强,结构紧密。常见的阅读理解B的英语篇章结构包括以下几种: t" t, e8 `" N) T( d( H5 K
1.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W! C9 h- a' r8 k6 D# F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者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讨论分析,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3 r- R8 S J' v% `2 w
解答这一类型的文章,考生关键要抓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
2 Z* [# w! d. ?2 p. P: _- H/ V2.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1 P! ~& v' O3 p2 \& q' |- J1 x, O6 S这一类型的文章与我们较为熟悉的议论文有很多共同之处,与问题型文章也不乏相似的地方。所以考生解答起来应该颇为容易。其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阅读这类文章,考生只要细心掌握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据,结论又是什么即可。
% Q7 z. S: X2 K$ K4 B$ m; v3 z3.立论/驳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
M3 d$ q, a4 a! D0 T7 h0 U, H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
, H' y7 z& [4 {) \/ K8 K* c4 `这类文章虽然与前两类文章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相比较而言,颇为复杂,同时也是考试中出现可能性较大的一种。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也可能会涉及到大众的舆论)。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考研英语,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遇到这一类型的文章时,考生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观全文,弄清楚其中哪个是作者的观点,哪个是作者要驳斥的观点,每个观点都有哪些论据作为支撑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这里面大多有明显的转折意思,考生可以去找一些提示语,比如:However/But/Nevertheless/As a matter of fact。这些词语常常可以作为作者观点和其他观点的分水岭。 m. N' q! \& w. [4 j
4.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3 r9 r$ o" v6 Q
这一类型的文章接近于说明文。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文章大多围绕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 s- S" A9 R8 n
了解新题型所考查的要点,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加强对文章写作思路和结构组织安排的理解,对迅速增强此类新题型的应对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考生可以在备考阶段选择文章,勾划掉几个重要句子,自己进行练习。4 y# e- O3 N7 h/ q4 Z* b
三、各题型考查频次
; x: T3 A/ _! t6 e X z3 }/ X表一:2005——2013年阅读理解B考查题型统计情况$ t- k* f8 R/ t# ~& _$ y
年份 选择搭配题 排序题 观点例证题
8 _2 `: }1 L/ M- d8 _3 { s, H2005 √ ﹨ ﹨
Z. g9 [0 ~3 b; {9 u& E2006 ﹨ ﹨ √, _; g: c2 u& e L% M3 C
2007 √ ﹨ ﹨
; g* `& P9 V) ^& K6 i1 |2008 √ ﹨ ﹨
; {0 T+ c. L' k8 P( R: Z2009 √ ﹨ ﹨
+ Z9 k7 |! ^: V1 o* E" H9 u. O2010 ﹨ √ ﹨% U0 ^0 F3 ^$ g; d0 e
2011 ﹨ √ ﹨
$ E4 a) _+ u8 \6 b' y2012 √ ﹨ ﹨- Y# y5 y" T) [/ y
2013 √ ﹨ ﹨
. X: @6 m# T) C, @( W5 _" ^$ q【分析结论】, X8 `3 e% z; Q' u' Y
由上表可知,虽然近年的考纲中明确列出了新题型的三种备选题型,可只有2007年考查了观点例证中的标题选择题,排序题考过两次、选择搭配题考过6次。该题型的命题趋势呈现了这种格局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h" f$ A8 e+ T对于第一类题型即选择搭配题,其侧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的把握,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同时这类题型的考查范围也兼顾了后两种,其考查的概率最大。' N8 u4 A" ~7 T0 l' O
对于第二类题型即排序题,其侧重点首先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要考研 钻石卡兼顾对文章中语段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把握。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但是是命题的新趋势、考生也不容忽视。1 b- j; [$ L' [4 U# O4 B/ s
对于第三类题型,其考查的侧重点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这类试题本身难度就不是很高。如果考查,一般区分度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 w' Z9 Y, j5 [+ y2 _ w9 H: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