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 R9 l3 J* b1 ~) ?# v6 J8 z 3.方差同质性(齐性)
; }$ j6 A' Q' W5 \ 即要求所有处理随机误差的方差都要相等,换句话说不同处理不能影响随机误差的方差。由于随机误差的期望一定为 0 ,这实际是要求随机误差有共同的分布。如果方差齐性条件不能满足也可采用数据变换的方法加以弥补。
4 _0 H. |. \/ S, [ 四、综合题" T+ Z* N' y. J) X3 Z1 ]
42、【答案要点】
/ h, z6 H, S( s4 t! S0 T }) N 答:注北京哪家考研专业课辅导好意的理论
& d. e( P, J- ?* l$ o3 K4 _ 一、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
, v# |# v) X' r( t0 p (一)过滤器理论模型) d5 y0 ?& I# n5 T, g/ w$ y! b
由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认为注意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它按照“全”或“无”的法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一些信息通过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他通道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 对选择性注意的系统研究开始于E C Cherry(l953)对鸡尾酒会效应的兴趣。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人们被各种谈话的声音包围着;人们只听到某些谈话,而听不到另一些谈话。如果别人议论到你,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会异常敏感地听到它。1.Cherry(1953) 的实验研究2.Broadbent D.E。(1954,英国)的实验研究。; E5 X! M( ^2 R$ g
过滤器模型较好地解释了Cherry和Broadbent的实验结果。
' E' U5 G9 P: c# b3 |/ Y (1) 在Cherry的追随实验中北京哪家考研专业课辅导好;被试只接受了来自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过滤器的作用,对非追随耳的信息几乎完全消失。6 |: z+ d4 ]5 Q! Q P, e8 F
(2) 在Broadbent的分听实验中,大多数被试倾向于先报告从一个通道进入的信息,后报告从另一个通道进入的信息,而不是按信息同时进入两耳的时间顺序进行报告。这种现象是由于,当被试先报告来自一耳的信息,后报告来自另一耳的信息时,他们只在两个通北京哪家考研专业课辅导好道间进行了一次转换,因而成绩较好。相反,当被试按信息同时进入两耳的时间顺序进行报告时,他们必须在两个通道间来回行多次的转换,因而成绩就差了。! `8 f( V4 P, E$ Q% g' t
模型的评价(局限性)
# d0 O" q5 G+ v6 u- b (1) 首先,模型是根据听觉实验的结果提出的,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通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它只是一个单通道模型。) i0 Q% r- B9 e! p( W" X
(2) 其次,模型只解释了刺激的物理性质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而无法解释材料的语义联系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事实上,当实验是用有语义联系的材料来做时,被试者对不注意的材料是能够加工的。5 A. l2 z o6 u, R) [7 `. D
(3) 第三,由于人们可能对语义进行加工,因此,假定注意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是没有根据的。
1 c% `5 o$ y/ d/ V2 u8 j (二)衰减理论模型# A: [3 }+ D; L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提出,认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随的信息也可通过过滤装置,但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Treisman实验结果的解释,不被注意的通道也能通过某些信息。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北京哪家考研专业课辅导比较专业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作出更好的预测。5 d. w# D+ r& D; S/ `8 W" f
两个模型的共同之处:
* g2 n+ s. o7 E (1)两个模型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输入的信息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
0 A, R+ x8 v3 v; E (2)两个模型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或在初级物理分析与高级意义分析之间,耳不是反应选择阶段。, I4 e1 u4 a* X4 E8 j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3 ?. D% h2 B- e
(1)假设不同。过滤器模型假设,注意选择的基础是对刺激物理属性的分析;衰减模型认为,注意分析更为复杂,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8 j F3 j0 q5 ^; j
(2)加工性质不同。过滤器模型假设,是“全或无”的方式;衰减模型认为,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是关小或抑制。5 B- o' C; q3 }& }" B* ~
(三)反应选择理论模型
1 y0 l q! j% l! Y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后经诺北京哪家考研专业课辅导比较专业曼(D.A.Norman)加以完善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的反应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