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钱文忠评"谜语大会":猜谜需知识储备、开放性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文忠评"谜语大会":猜谜需知识储备、开放性思维9 n# m# |; [! X7 P
华夏经纬网   2014-02-18 14:23:34          
. b3 v+ B0 n3 L字号:小 大7 \% f8 j: u$ |- J- W: k
, N( z- u) d* x- l' _, |

1 b+ G7 ]) g& W$ X& T5 o. N《中国谜语大会》比赛现场。 (图为央视网视频截图)  J. O+ _2 U8 `8 X) j. Z. K# R

+ K+ Q/ h% W9 o- \- T1 V9 z  《中国谜语大会》最近在央视连播3天,掀起了一阵“猜谜”风。与去年红红火火的《汉字听写大会》相似,《中国谜语大会》也凭着中国文化这张大牌,跳脱出娱乐致死的窠臼,让荧屏综艺“玩”出了新内涵。! W. |0 ^7 A0 k
, ]8 e3 B1 l0 Q5 x
  有意思的是,猜谜过程中,选手的正确率并不高。文化学者钱文忠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猜谜语相较于汉字听写又多了一份开放性与活学活用的思维运作,猜的是谜,最终考的却是生活阅历与文化掌故。
7 {' j! f5 D" m1 E3 S. |1 A$ \- e# H9 b9 A
  猜谜这一传统娱乐形式已渐渐小众; m6 f3 p4 Q' V$ k# y3 V7 J

: j" R% w! l6 Y. z3 a( D8 t  中国素有猜谜的传统。美学家朱光潜曾评论说:“中国的谜语可以说和文字同样久远。”可见“猜谜”这一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相得益彰的关系。然而由于各类娱乐手段的丰富,猜谜这一传统娱乐形式已经渐渐小众起来。最近随着《中国谜语大会》的热播,又将“谜语”推到了人们面前。
0 o6 s; t$ p& X' o6 a
6 X9 H8 ]2 _* E5 M  如“遇水一片汪洋,逢木可闻花香,打一个字”,“成年后走出峻岭,打一山名”,“匈奴困苏武,打一古代剧作家”,引起不少观众的兴趣。除了一些经典的古谜外,在节目中更是出现了不少“热词新谜”,央视主持人郎永淳、恒大足球队、新浪微博、QQ等都成为了让人苦思冥想的谜底。随着《中国谜语大会》的热播,节目中的各个谜语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新谈资,更有家长细心地将谜面记下,耐心地教给孩子。
7 W7 I8 i! S2 n' G+ D& }
& v0 i. P) q: F% C0 X; g* {7 ]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似,《中国谜语大会》的参赛选手们同样以初中生为主,而后者的命中率却远远低于前者。第一期节目中,题目的正确率刚刚超过50%。“不知医药何来,忽然沉疴脱体,打一西汉人物”,选手给出的答案却是略显无厘头的“胡可”,而涉及到“墨斗”、“溜三丝”等词汇,小选手们更是有些不知所措,直言“听都没听到过”。, t$ Q# h$ t+ N9 Y9 V

: D% m/ R! w. H* Q$ n, y  功夫在谜外,知识储备才是第一位
5 }! H- M2 A& ^+ Y0 s5 W* D2 s7 k- E( |- e4 v, n( p. s
  据节目组介绍,《中国谜语大会》的选手们虽然只有十几岁,却都是猜谜高手,他们中有的从小接触灯谜,有的是学校灯谜社的社长。而此前,更有消息称,为了能在首届谜语大会中拔得头筹,选手们也在赛前接受了专家的系统培训。但是从现场效果来看,选手们的表现却并没有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般惊艳。有人将原因归咎于选手上台后的紧张,也有人直言50秒思考时间过于仓促,而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存在极大的差距。
% U1 M$ g, ^  o! A9 r) l4 j. O% }) s: \" @) `
  钱文忠认为,这些谜语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而谜语的难度本身也是极其难以评判的。如不少人觉得简单却没能答出的一道谜语:“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一物”,钱文忠就觉得大有讲究。“这题的谜面是中国第一首打油诗,作者也因此诗一鸣惊人,而被称作‘张打油’。如果此前并没有听说过这首诗,光凭当场50秒的反应时间,很有可能会‘卡壳’”。而谈到大家公认的难题“一言难尽打水浒一人”时,钱文忠表示:“这对于《水浒》相当熟悉的人来说可能不算太难,知不知道相关的历史文化点是猜谜的关键。”0 L. w! Y- [0 [" y5 \. C9 ~8 K

2 X; e9 H, f5 B* q7 u' z) n4 n1 F  而《中国谜语大会》评价嘉宾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则总结,猜谜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庞杂,因而如欲猜谜,功夫在谜外。“许多人都认为猜谜需要靠技巧,但是从比赛中不难发现,技巧其实是比较靠后的东西,而知识的储备才是第一位的。”记者 张祯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3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