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平台“跑路潮”急剧升温,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监管层加强行业准入门槛管理,以及要求平台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
+ y. |' I5 `, f3 L" u! W g1 ? 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提出了P2P行业应有一定的行业门槛。从业机构应在注册资本、高管人员的专业背景和从业年限、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资金托管等方面具备基本条件。同时,参与P2P业务的借贷双方应具备一定条件,P2P机构应做好风险评估、风险提示和投融资限额等规定。$ {" C4 h) L7 A% w
而对于如何解决平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起投专家表示,P2P行业应充分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既要向市场披露自身必要的管理和运营信息,也要做好向投资者的风险揭示和融资信息提供,开展必要的外部审计。2 t8 Q3 u$ R+ u$ A0 f" U0 m
P2P机构应明确定位于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P2P机构是为借贷双方的小额交易提供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应是资金经营机构,受托理财机构,也不是担保机构。应清晰界定其业务边界,与其他法定特许的金融业务进行区别,相互隔离。3 u6 p3 s w/ N& o# e
监管层对P2P“信用中介”的界定,或将使得行业重新洗牌
1 l+ \1 [( ?6 p$ e: F- c 未来超过90%的P2P公司会死掉,其中70%会因为不符合监管标准被吃掉。而P2P行业“去担保化”趋势也将愈发明显。
8 _8 I( N, i$ u. H' L" D$ }/ X不过,“去担保化”后,如何让投资人建立对平台的信任是一大难题。信用体系欠缺及信用评估行业的商业化程度不够,是网贷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为此,国家应建立信用体系并商业化运作,形成像美国的信用评估机构、商业市场的信用评估机构(各类企业的信用调查评级)和消费者个人评估机构“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