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70|回复: 1

致卡农(Cano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4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提琴款款启奏,深沉、浑厚,犹如正在缓缓拉开的帷幕,即将上演的是一场华丽演出,是否也能看到姗姗踱步的姑娘,隐约在飘渺的烟雨之中,若即若离。

  

   我们都知道,会有一场不俗的演出。在这深情款款的两小节、八拍子的凝神等待之后,乐器王国里那位优雅、迷人的王后别致地登场,轻轻地踩着点儿,含蓄而矜持,没有精致的装束,没有艳丽的词藻,仅仅淡若菊花的莞尔,足以让你我为之情动。低沉的大提琴是一位绅士,在辉煌的殿堂里,恭候着这位王后的共舞以及另两抹令人神往的琴声悠扬。两小节、八拍子,又一位王后出场,划着同样舞步;两小节、八拍子,当最后那位小提琴王后舞姿曼妙登场以后,终于我们看到了这场关于一个绅士和三位王后的阵容全部。

  

   两小节、八拍子,在这个间隔里,三个小提琴声部的出场,营造出模仿一个声部的三个声部上的美妙和声,拨动的是你我心灵的和弦。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追逐缠绕,像极了人类听觉世界的万花筒。三位小提琴王后的演出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全场三段不同旋律的重复演奏,已经给我们讲述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不得而知,或是所传的Pachelbel与Barbara Gabler的凄美的爱情,或是亦查无依据的亡妻之后的哀伤和追忆,对于故事的亲历者,局外人仅仅是猜测,而我们能做的是将灵魂置于那悠扬的琴音中聆听自己。

  

   不变的两小节,反复的二十八次。大提琴低沉的琴声,犹如娓娓的诉说,亲切贴心,本以为绵长的往复会絮絮叨叨,可怎知旋律如此之妙却不忍心打扰。大提琴这位默默诉说着的绅士,为那三位优雅、迷人的王后的华丽演出准备着如此协同的旁白,不喧宾夺主,也不呆板乏味,伴着她们曼妙的舞姿,时而舒缓,时而张扬,当舞姿停歇之时,大提琴的诉说近乎个人的独白。

  

   末了,大提琴音渐起,小提琴的和声依旧令人陶醉,犹如绅士已经热情得挽起了王后的手做最后的谢幕演出,绅士举止大方,王后们仪态端庄,在灯光渐渐暗去的时候,他们已经踩起了同样的舞步,准备着最后那完美的一鞠。

  

   一切就这样结束了,Pachelbel的Canon in D.

  

   其实,用文字语言来阐释音乐感受有时真的是徒劳,纵使文字描绘的图景再形象生动,也无法把握音乐家作品里传达的细枝末节的情感体验,所以每当听过这首Pachelbel的Canon in D,我能够做的不是用其他语言的转述,而是反复播放,既是对同一种情感的再体验,更是对Canon这种音乐形式中所包含的反复的特点的行为体验。

  

   说起情感体验,Pachelbel的Canon in D中到底传达是作者怎样的情感,其实很难做判断。是否能在旋律中听到宁静、是否能在反复轮唱中听到哀伤、是否能在高潮时看到阳光、是否能在结尾处又不禁沉默?不同的人听这首Canon会有不同的情感共鸣,相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听这首Canon会有不同的情感关联。儿童能从在跳动的音符中看到天真,于是会有改编版的《彩虹糖的梦》;年轻人会在节奏中找到律动,于是会有改编版的《爱你卡农》;情人会在Canon的氛围中感受到浪漫,于是会运用到《我的野蛮女友》的编曲;信徒们会在Canon中看到上帝,于是会有圣洁天使的圣诞版Canon。全世界能有不少于2000个版本的Canon,除了因为Canon美妙的节奏和旋律,也更是因为人们能在同一首Canon中看到某一刻真实的自己吧,于是改编为更贴近自己心灵实质的品味,将其中的某种感情扩大化,或安静,或躁动,或遐想,或深沉,自己的心灵是最忠实的听众,毕竟真正的艺术是写给自己的,是自我情感的流露,这一点,我很赞同托尔斯泰艺术“情感再现”说。

  

   恕我无知,第一次知道Canon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已经是2009年的暑假了。那时客串在国庆广场合唱团,老师指挥我们分三声部唱一段Canon, 当我们的声音一段一段追随的时候,所唱的那段“vi va vi va la mu zi ca”犹如风吹麦浪般优美、连绵、迭起,沁人心脾,当我们的声线在最后的音符融合的时候,那种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快感迸发到极致,这种无关利害的享受带来的是对Canon这种谱曲技法的折服以及成为艺术家的冲动。

  

   Canon,当知道它其实是一种谱曲方式时,才能认识到它的实质和内涵。一个声部进入,在重复中等待另一个声部和下一个声部的进入和声,同样的旋律,在相互模仿、相互烘托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每段旋律都是简单而干净的,那多声部的模仿营造出的是更大的单纯,这一段段和声涤荡着生命中的尘埃,逼近生命的本质和灵魂深处。

  

   Canon的魅力在于那种声部相随的共鸣吧,没有刻意典雅端庄,没有刻意浪漫奔放,生命的悸动已经在这不动声色的循环往复的大智慧中浑然天成,简约却不简单,大巧者若拙。

  

   除了谱写了Canon in D的伟大的Pachelbel以外,运用Canon技法谱曲的还有其他名家,Pachelbel的学生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

  

   不管是Pachelbel伟大的Canon in D,还是巴赫、比才运用Canon技法谱写的曲子,都带给我们一种只有那种简单螺旋才能带给我们简单的美的享受。当Canon响起时,我们犹如圣洁的天使,双翼拍打出和谐的律动,相依相随,飞向一个美妙的国度。
发表于 2015-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德要发扬,我们要顶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4-24 13: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