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1] 进了大学,忽然发觉如何打发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清楚地记得,高三那年,为了一个遥远的憧憬自己可以从早上六点奋斗到夜里十二点,忙碌而充实,课余时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进了大学,因为课程的安排,也因为生活上的没有目标、无方向感,许多人开始不断的逃课,逃课的原因包括有睡觉、上网、打机、看片(包括数量可观的A片);而课余时间大多数人绝对的睡觉、上网、打机、看片,女生也许相对要好一点,大学里女生相对比较忠于学习;而偶尔去打打球做做运动或者做点兼职之类的是属于很健康的课余生活了。
我是属于班里比较早就演绎“逃学威龙”角色的。我们班的同学算是比较现实的,刚进入大学就目标明确,一副积极向上的姿势。大一的时候大家中规中矩,确定目标、安排时间什么的喜欢按照学校里面的游戏规则来进行,应该说我们班不少同学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每天里好好学习,准时上课、完成作业,按时作息。大一开始不久,我发觉这个所谓的大学里完全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照我的理解,头两年里学的所谓的基础课程纯属是浪费时间,一学期折腾下来什么也没学到,或者说就算很扎实的把这些课程学好了以后也未必能派上什么大用场(后来的专业课程倒是比较有用),于是早早的就开始了我的逃课生涯。记得大一那年,我们班逃课的同学真的很少,确实有事偶尔为之的不算,当时经常性逃课的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人,因为我们混得很熟的缘故,还有“三侠客”的雅称。我们三个在那个阶段里真的很迷茫,觉得大学生活与想象中有很大出入,于是我们寄情于泡网吧,没日没夜的玩网络游戏或者沉迷于网聊,有时也外出做一两个月的兼职。当时的生活状态总体上来说,一言以蔽之:颓废。大二慢慢的觉得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渐渐的我回到教室里上课的次数就多了,不想听课就抱着大本厚厚的小说用力的啃。有趣的是,从大一到大三这三年里,早期逃课的同学越来越多的回来上课,而早期的不少乖学生却渐渐的开始缺课了。
自己切身感受的走过来以后的感觉是,现在的大学生课余生活普遍散漫。课余时间充裕得让人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时光静静的在我们的身边流淌,我们不曾努力过亦无心让这一段青春的岁月过得更有意义一点,我们只是在做着一些或许无聊却能把时间一点点消磨掉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你觉得打打机上上网什么的这样的日子过得才惬意我没什么意见,我的想法是,重要的是你得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虽然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既然身在大学了,多花点时间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我想总没什么坏处。
[ Last edited by 李皓 on 2005-10-19 at 23: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