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1|回复: 5

他们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一个最严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寒流暗涌。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通告栏里,近80%%的职位只针对有工作经验者,而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旗帜鲜明——“应届生免谈!”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用人单位招不到优秀学生可以选择不招,可大学生毕业了不能不就业。大学生被抛弃?本文为大学生一线招聘人员的口述实录,点评大学生就业失败个案,力图揭示“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的因由……
3 q/ \( {3 Y  O/ I6 ?- ~4 Z" }0 O1 S6 W3 n; ~1 N( O0 v, D

  l* t' v2 e  |. e* q1 ~4 L  【寻道篇】
; o! H, N1 N* o% @
% E+ Z* J0 S) |. \9 o  口述人:马先生
$ n/ M! P. P/ G, {) R
- L5 h+ Q* n7 W' |, x  职业背景:出版社社办刊物负责人 + @1 T3 I0 r+ ^* Q
5 b0 \  d& I1 k" O) p  n
  个人感言:一个跳板 4 k$ J" T  v1 o0 w

; L! j) a1 |3 z8 D6 n$ m/ G4 T+ i9 r  4个应届毕业生中惟一的男生小杰是学新闻传播的,新闻敏感度和写作文笔都相当有潜力,日常为人也较实在。在试用期里,他做事很勤恳,看得出是真心在学习,渴望提高。交待给他的工作任务,他总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业务上他也逐渐熟练起来,没有造成什么失误。对于这样的员工,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说真的,我还真为自己的眼光得意过。我想,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好好培养,要为杂志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8 [1 H! h" T9 w6 I3 r, G5 C  j3 i
5 d% L! Y: i1 J  但试用期满合同签好没过多久,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很有礼貌地说想和我汇报一件事。他先回顾了来到杂志社以来学到的不少东西,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接着话锋一转,说考虑到这里的工作不太适合他,所以打算换一家单位。
' X& L- ~1 r2 ~% h% c/ _0 q) a: W! Z2 M0 N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些突兀。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事情,想不出来会有这么一出。头些天我还在为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喜,是我对应届毕业生收用的惟一成果,怎么也没料到他会主动离职。 + p$ ]. p' M) h

& O) G& H$ ~; b* J5 m! e  J2 \  几个月下来,我们费心费力的招聘在应届毕业生这一块全军覆没了。这会儿再怎么挽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他的心已经不在这儿了。我只能说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最后我让他写一个书面的辞职函,他说已经写好了。他是有备而来,我似冷水泼头。
" x% y- x. D3 }0 q8 E6 m7 x0 C/ e, h: I& G+ l" h
  按照社里的聘用合同规定,辞职者应提前一个月递交书面辞呈,按理此后的一个月他还应该在这里上班,他也做好了这个准备。但考虑到他找到一份满意的报社工作不容易,我很体谅他,所以让他把下期要发的稿件发完,就可以走了。
( G4 z6 k$ f0 m% W7 l& ^, N' M
! C5 |6 p2 q; ~1 {" P1 m8 I% K  后来听报社的朋友说,他在那里兼职已几个月了,但一直进不去;后来经过努力,加上表现出色,报社领导终于把他接收下来。我明白了,我这里对他来说就是一块踏脚石、一个跳板、一个短暂的过渡。他的离开虽然对工作并没有大的冲击,但是作为用人者,我心里总是酸酸的。 ) d* q; ^+ R8 k4 D6 _0 J: l
: G2 j! C8 N& z$ L# F2 Q5 H/ Y* G
  再后来,我和一个朋友说到这个问题,他用很惊奇的口气对我说:“你真是落伍了,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成为一些高校指导学生就业的主导思想,目前采取‘先就业后择业’方式的毕业生占了应届毕业生的80%以上。有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就业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占10%,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至于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现在的毕业生,一切都为自己考虑,哪还有什么信义观念,哪像以前你们那时候?时代不一样了。”一席话说得当时我在惊异之余竟无言以对。
3 `( T# Y- z+ f  w7 {, h2 y8 k& X  k
7 L: V# z( t* ^: n  要说我不论办杂志还是自己写东西,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少,可我总没能和自己的身边发生的事联系起来。以我们的年纪在社会思潮也是属于被推着走的了,看着领跑者的背影我心里不踏实,而他们跑得欢着呢!是啊,时代是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塑身篇】- M5 v! R. A+ [  n4 K, S
, y3 ~6 B# q7 W: p; Z3 ]
  口述人:郭先生 3 }& ?, E" ^' b. I
5 v* I8 ]3 y2 p; \3 {3 C3 i! \
  职业背景:房产置换公司总经理 7 M  O' F+ u  D( X4 x7 }

  S# @. M# i  F6 j$ Z- b# \1 X- W  个人感言:孤家寡人
2 d( Y! l" F. b2 x" K
% L8 T! ?0 h- o! k1 H/ T" P" H" i+ h  我有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一般难得托我什么事。去年他突然热心了一把,一定要给我介绍个大学生来。
7 D3 Y1 f& N! W: H/ v2 F% \& f5 L* F' U
  第二天,那孩子来报到了。挺高的个头,人看着也挺精神的,名叫晓东。问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他说的跟朋友介绍的差不多。我问他在大学里有没有打过工。他说家里父母让他以学习为主,钱给得很充裕,不需要他去打工。看起来这是个有些娇生惯养的主。 + g4 E1 D- D# v' b' D
& B5 T# G$ q( D( Z
  我问完了他的情况,让他谈谈自己对新工作有些什么想法。他扫了一眼我的办公室和外面的员工办公室问我:“郭总,你这里就这么点大啊?不是说贵公司是业内很有名的公司吗?”口气明显带着些顾虑和不满。
) a  Y# t! ]! r  Q5 G
/ g; f# m* J' h8 V7 s$ A4 X; P  听到这话我有些不舒服,不过考虑到毕竟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样的虚荣心,也还是耐心地跟他解释说这里是总部,只有老总、财务、行政和大宗房产等部门人员,其他人遍布在全市十几个门市里呢。只要他肯认真干,摸清这行里的门道,再加上肯动脑筋,将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 u; l0 C% D* x& Y

8 Q* Y2 b7 v; n6 V. g/ Q$ o4 i  听了这话,晓东大概是有些明白了。于是我让他到人事部小姚那里报到。不一会儿,晓东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找我,连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气哼哼地问:“郭总,为什么人事部让我做行政,工资只有1200!不是说工资有3000多吗?” $ Q, f/ O8 n9 f: B' W$ f* A

/ c9 I2 e6 l1 L. ~1 T  他这么没礼貌,我很有些不高兴。但考虑到老朋友的面子,他也还是第一天来,我又跟他解释半天:“别看我们是中小型公司,但是分配机制比大公司灵活得多。只要你勤奋努力,收入不会比那些大公司差。像我们现在的一线业务人员拿几千块钱的工资是常事,做得好一个月上万的也不少嘛。只不过一线业务员采用的是基本工资加提成的计酬方式。他们的基本工资是很少的,一个月只有500元底薪;其他的都是靠提成奖金,工作业绩越好提成越高,拿得肯定就多些。员工拿得多,说明他卖得也多,帮公司赚得也多啊。这不是皆大欢喜吗?你刚来,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直接让你做一线,搞不好一个客户都拉不到,每个月只能领到基本工资,到时候你岂不是会意见更大?完全替你考虑,人事部才会安排你从行政做起。一来,行政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尽快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二来,工作相对轻松、稳定,基本工资也比较高。如果你自己能力强,在熟悉行业情况后,再去做业务也是可以的嘛!考虑到你的情况特殊一点,工资标准已经定得很高了。一般的行政人员工资只有800到1000元,也没有见谁来向我反映说定得不合理。”
% {* e. D7 u( z
6 m- t8 P4 B( m( m8 y" y* K$ d  听到我这样说,他想了半天,才勉勉强强回人事部去办理员工登记。其实,他不知道,我安排他做行政还有层意思,就是想把他留在我身边工作,这样能够直接看到他真实的表现——谁知这孩子的表现跟朋友当初说的相差得实在太远。
( d4 [& G. o( ^% S% S# j0 z: I1 l7 A/ V" O% L( S* [  t
  行政一般负责比较琐碎的事务,要求人员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同时能够在各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按道理讲,这些要求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这晓东说是计算机很好,还应聘过IT行业,可让他制作一个简单一点的规范表格都说不会,更别提编辑文件了。让他做点事情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一有空就打游戏。 3 l4 P; u9 [2 W! P7 S( \
      ; L1 m; |( X( h4 R
    这还不算,最可气的是他根本瞧不起别的同事,也不跟别人交流,自以为是,别人跟他打招呼他也爱理不理的,要么说起话来就特扎人。那天中午休息时间,大家一起聊天,同事白小姐嚷嚷着要减肥。大家通常的礼貌是说:“你又不胖。”晓东却上下打量了她一通,道:“对啊,你太胖了,有几斤啊?”白小姐霎时满脸通红,狠狠白了他一眼:“关你什么事啦!”办公室有一辆车,供大家出外办事时用。当然是否载你,要看司机高兴——司机都有点臭脾气,得捧着。晓东哪里懂这些,上班没几天,就吩咐:“下午我要出去一趟,我要用 - M% n( t8 k/ X/ N( {- O
车。”完全用对“下人”的口气下命令。还用问吗?车当然是没有空的。渐渐地他在办公室里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谁都不想理他。他倒也不在乎,反正可以打游戏消磨时间。他就没想想,一个行政人员,所有同事都不买你的账了,你还怎么开展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觅才篇】
3 f2 c2 f) i& V7 q5 v% x. ?5 g. p2 j, |1 Y# G5 q* x9 ]7 ?2 T7 i
  口述人:谢小姐 9 n5 b4 i+ P6 s$ R+ y* a

. z! |1 `: M( K4 F% m  职业背景:珠宝公司行政与人力资源总监
2 P( E" G& V% b. V% o& I  x- K3 J$ L% w
  个人感言:狂得可以
  y4 l6 N1 s. R; }# u$ R6 v
1 L/ f5 P) T/ E. f! E. B/ r7 ~( \; I  小周是学设计的,来我们公司应聘时也是刚从学校毕业。当时她想参加当年的一个国际性的大溪地黑珍珠首饰设计大赛,她看了前几年的获奖作品,认为自己能做得比那些获奖作品更好。
' v- W8 E: J+ G. f9 V, O. G/ G" n" y7 X; A, }3 z  P7 @( }
  首饰设计得相当漂亮!我们老总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请会计做出经费预算,价格还算比较合适。老总就答应了她,条件是得让陈师傅跟她一起制作,遇到问题要她多请教。 $ M. Y! A( C/ Y+ |- c# [: ?
0 i; d+ d, ~6 X# O; y
  谁知小周把人给得罪了。有一天陈师傅下来看,发现她首饰的一个部位的设计有问题,看着是好,却根本做不出来,就好心提醒,让她改改。小周没吭声。陈师傅刚一转身她就说什么陈师傅不过是个工头而已,懂什么叫艺术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话,刚好陈师傅回来拿东西给听见了,当时脸就绿了。
% C) _  x! h) p
+ r% Q6 u: @4 z" }  我听到这些,也有点窝火,连我们老总对陈师傅都礼让三分,非常尊重。她有什么资格对陈师傅无礼?别看陈师傅只是个工人出身,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人家可是业内的一等一人才!把他请到了厂里担任我们的总工艺师,拿那么高的薪酬,靠的可是几十年的经验和手艺。一个刚出学校的小姑娘居然敢这么说他,也真狂得可以了! 6 h5 g: Q& m+ }3 I; @

" x6 M/ I3 G$ B# E8 b7 H  我找到小周的时候,发现她正在处理的就是当初陈师傅给她圈出来说是有毛病的地方。这小姑娘一用力,不但把手里正在镶的一颗黑珍珠敲碎了,还把工具台上的另外一颗也挂花了,两颗一起报废。 # p6 {" @3 v: R) T. H! _

. }, p6 `, |  V9 C4 D7 Z( t& z: q: j  小周当时有点发愣,我也吓了一跳。这两颗珠子可好几万块钱呢,这么一下就坏了,真是可惜! " W! \6 z2 w0 L) u( b1 X8 |
! T" e( p0 Q4 `. `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厂里。小周坐在沙发上哭,询问了李姐,才知道原委:小周昨天赌气,想凭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于是不顾公司的规定,悄悄把所有的材料带回了家。结果熬了一夜没解决问题不说,今早来上班时还在公交车上把东西给丢了。李姐粗估下来,里面的东西大约要值四五十万元呢!
0 `, _5 A% u; C7 n2 _+ R( W4 S. L& S4 w9 i1 Z. Z- e
  小周这个祸真是闯大了!
8 s" O% Q3 ~2 Q8 @& K9 f
. O, N4 Q0 n; E2 }" a  最后还是会计部李姐提出了个法子:给小周签长期合同,每个月从她薪酬里扣一定的数额来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她自己有能力提前还清就更好,如果不能就一直扣,扣到偿还完本金为止,利息就算了。当时有个同事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开了句玩笑,说小周也算因祸得福,成了“终身员工”,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下岗的问题。 & e4 ]- Z  s5 N3 y! A$ ~

6 y# h# g# E. ~6 e: p  好在小周还算是个有志气的姑娘,经过这次打击后成熟了很多。她在后来的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整个人变得踏实细致了,在好几次大型的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主力设计师,在业界的口碑挺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务理篇】/ l8 m0 S  j# A, x, z/ s
; T! U# N6 Z7 B' F* S9 l
  口述人:老冒
0 i# M7 ?! G. M7 O. k4 J+ O/ }% K. J) t4 K, n  B; E8 l3 Y
  职业背景:企业营销咨询专家、著名刊物专栏作家
% J* Q+ H: B0 Y- L! m( e+ A1 r9 G5 F2 e+ m; @
  个人感言:斯文扫地 " |+ _" Z/ g: e- Y) x- V

4 h4 Y3 x; l( F( b* Q8 _  斯文扫地,这就是我在招聘过程中最突出的感受。 7 o; F+ _: i' g% I, @3 W8 W

# i! |" h! t# ^( e  我就听过一次杂志社总编在工作会上的讲话,他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像读书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热情。不读书不看报只上网的人能当好编辑吗?杂志社订了这么多报纸刊物,油墨清香地拿进来,再油墨清香地拿出去,没有人有兴趣去翻一翻,这么下去怎么行?让编辑部主管一定要敲打好那些年轻编辑——特别是新编辑!想凭着一点儿机灵劲儿就干好编辑记者?想什么呢? 5 \& v( }0 U8 M( _
3 I  X( _' J3 p! n
  总编发火是有原因的: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女孩子,模样看上去老成持重,平时表现得虚心好问。大家对她印象都不错,所以破例让她临时顶夜班编辑,看看清样。在一篇有关台湾局势的评论稿子上,这女孩子在“连战”、“宋楚瑜”名字下打了重重的红色问号,批注“建议在有关人名下面加上注释”;又在“个中三昧谁能解”旁火气十足地重重批注“这种拗口的句子以后不要再出现”…… , T& `$ ^, {# b+ F, ]! d9 X
  @+ _2 W$ ?4 ?/ I. ?1 D5 r: g
  值夜班的副总见到这篇被改得满天花的稿子,一开始脑门一凛:怎么?!都快发稿了,还有那么多问题?再仔细一看标注的那些话,那感觉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整个就是“我晕”,那女孩子早已下班回家了。   M3 l( \/ L2 g+ C$ z( f0 k6 ?

; l3 B8 [8 q- K2 ]  这副总亲自“救火”,连忙张罗着把那篇改坏的稿子又给改回来。第二天,副总把那女孩叫到办公室一阵猛训,问她:“你不知道的人名,就能断定读者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把布什、布莱尔也加上注释?你又凭什么断定‘个中三昧’是酸文假醋?”
4 g3 K( }. x2 ^- M9 U. |+ n4 o& {. d! Y3 T
  那女孩不服气,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副总一句话把她顶了回去:“这不是角度问题!这有个客观标准的!”女孩又说:“这可能怪我过于谨慎了,其实这些人名我都知道……”副总当时就拍了桌子:“你还在找托词?什么‘过于谨慎’?就是你的知识准备不足!你可以不做事,但是请你不要帮倒忙!”
+ q+ b9 }0 S6 o. |. K" J- ?! M2 N
. @5 }2 c+ S( a" J+ h  “帮倒忙”一说出口,女孩子大概觉得副总侮辱了她,哭着跑了……这事被捅到社务会上,所有的人面面相觑,半晌总编才说了一句: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v' c8 S$ e, D
好长~! q* H; Q' `( a& B: u- r: w
要认真及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8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其个别
- Q" c- h3 ]4 [8 w" [' U不具有代表性
# R/ ?  u. Z2 V2 _: G$ C5 ^* q文章在新浪看过,作者为了混口饭吃,什么都敢写.这年头只要写些关于就业的文章,点击就不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10-25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