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灯初上时,我便来到了黄姚。因为客车的颠簸而变得混沌的记忆渐渐在古镇昏暗的光线里舒展开来。
黝黑黝黑的群山将黄姚拥入怀中,隐隐约约能看到山上茂密的树林。一条小河环绕着整个村子缓缓地流淌着,青山随着这温柔的河水一起向着画面深处荡去,最后消失在夜色的朦胧中。河边黑色剪影般的树木直冲云霄,打破了沉寂的天空。镇口的古戏台在月光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冥冥之中,二胡咿呀响起,华丽的戏服,光鲜的头饰,浓艳的妆扮……花旦、小生诠释着戏曲人生。古老的戏台上仿佛还在上演着传说中的神奇故事。披着月光,在摇曳的灯光中一步一步地走着,一寸一寸地将自己融化在千年古镇的月色中。
我不知道白日里的黄姚是怎么一个样子。而夜色中黄姚平实的色调,古朴的气质却有着令人刻骨的韵味。古镇人沿袭着数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早早就关门闭户。自个儿走在古老的街道上,黑亮的青石板路,倾斜的门面铺板和那晃动着的长长的影,一切都是那么惬意。万家灯火,整个古镇到处都弥漫着和睦的气息:饭菜的香味透过薄薄的木板壁在小巷四溢,惹人垂涎;屋里锅碗的撞击声在黑色的青瓦屋檐下回荡;小巷深处静悄悄跑过面前的狗,又不时在另一条小巷里与游走在巷陌中的我再一次相遇了……
跨过沧桑而古老的带龙桥,便是吴家祠了。“司马第”三个大字赫然刻在正门悬梁的牌匾上。残破的牌匾向人们诉说着此处昔日的辉煌。正门左右两侧各竖着两根石柱,每根石柱上分别有两个方形的孔。听镇里的老人说,那是古时候用来栓马的。那个年代,马就相当于现在的小轿车,是富贵与权势的象征。而此时此刻,在我眼前的吴家祠却是寂寞的,皎洁的月光下它是那么的苍凉。依稀可见那被岁月剥落的墙面,几根孤独的横梁以及后边院子的残砖烂瓦……吴家祠失去了旧时的光彩,但从府第的建筑规模,窗角雕饰的花纹却依然能感受到当初恢弘的气势。黄卷青灯,远处一骑白马翩翩而至,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琴声幽幽千古一辙。
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相契也是某种缘分。《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很坦率地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我想,黄姚对我,就是这么一个曾经见过的地方。我管不住自己不羁的灵魂,沿着那暖人的光影,走在通往远古的路上。
忘记了是在哪条巷子深处,一处青石板中间有一块突起来的石块。石块很光滑,形似一尾三尺长的鱼。传说这是条不慎从瑶池掉落人间的鱼,它给黄姚带来富裕,祛除灾难。每逢过年,古镇里的人都会燃烧着鞭炮,点上高香,杀鸡宰羊,在此进行祭拜仪式,祈求神鱼的庇佑,保佑来年稻谷丰收,年年有余。老人摸一摸鱼石能活九十九,孩童摸一摸鱼石就能考上状元。月的清辉洒在鱼石上,鱼似乎活了,在粼粼的波光中翻滚。鱼鳞在月光下闪动着,一亮一亮的……
入夜了,人声渐渐消失,深巷中传出一声声的狗吠声,街角的灯也熄灭了。我缩进屋里,与主人一家围坐在透着旧时回忆的竹制烘笼旁,细细聆听老人谈起黄姚千年以前的繁华:作为昭平、钟山、八步三地的商品集散地,络绎不绝的商人在这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进行着各种商业活动……老人说从前的船可以从这儿直驶到广东,而那些一整块一整块的青石板就是走水路运来的。而今水浅了,只能看见一群群的鸭子在河里嬉戏,商船来往的盛景成为了古镇永恒的回忆。
码头、商铺、司马第、青石板街上的人来人往……这一切都在千年的岁月中消失了,任何的夸耀都无可对证,倒是平添了旅人的向往。所消失的一切,便可以在回忆和遐想中变得更加辉煌起来。晚风吹过,历史毫无声息地走过,只留下岁月班驳的烙印,留下古镇千年的未完的梦。
[ Last edited by 小薇 on 2005-8-27 at 15: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