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昨天水友们大谈潮汕牛肉丸忍不住发个帖子,细说一番。
记得小时候住家的巷口就有一家手打牛肉丸的铺子。每天清早四五点钟店主就会开始打他的牛肉丸。在一个直径和高都是七八十厘米的木桩上,用两根长约五十厘米的铁棍不停的捶打那一大块牛肉,直到筋肉成泥。然后煮一锅开水,用瓷勺子抠那些肉泥,一抠就是一粒,放进锅里煮熟,再捞起来冷却,就送到市场上去卖了。
那个口感啊,真真是在潮州咬一口可以把你弹到汕头去。
不过这些已经是八十年代的事了。后来到九十年代,这些手工制作的就越来越少了,改用机器碎肉。口感就差了很多,不过还是远远强于广州这些“面筋牛肉丸”,没味没口感。到了这几年,大街小巷又开始出现很多手打的肉丸店来,不过有多少是正宗的就无从深究了,鱼龙混杂的,留意一下,还是能够找到咬一咬,弹你去汕头的。
我也尝试过从家里带来学校煮的,三斤,一哄而完,吃过的大都赞不绝口,但是我觉得已经大失其味了。一些东西还是要在原产地才可以品尝到正正宗宗的滋味的。
我诚挚的邀约后院的水友们到我们潮州来作客,包管除了牛肉丸还有许许多多让你口水长流的美味食品。
至于牛肉丸嘛,嘿嘿,我请,包你吃到腰就胀得像捶丸子的木桩,手臂就像捶丸子的铁棍,两只眼睛鼓起两个大丸子,你合上眼皮,我用手指一弹,嗖的一声~~~就把你弹回广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