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0|回复: 3

[推荐]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精彩图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上封锁

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双方海空军部队,8月23日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域进行海上封锁作战演练。

图1:


11时许,首先演练夺取和保持局部海区制空权。中方多批先进战机飞临作战海区,以空中待战和截击行动,对海上联合机动编队实施空中掩护。随即,联合部队空军后续梯队临空,“敌”我双方围绕夺取局部海区制空权展开激战,中方发射空空导弹,拦截来袭“敌”机,有效控制作战海区的制空权。

图2:


在保持作战海区制空权的同时,海上联合机动编队针对来袭的“敌”潜艇,实施海空立体反潜作战。舰载反潜直升机持续实施对潜搜索,并发射反潜鱼雷实施对潜攻击。水面舰艇编队在直升机引导下,编队发射火箭深水炸弹,一举将来袭潜艇“击沉”。

图3:


11时20分许,在中俄预警机和巡逻机的引导下,首先由潜艇发射潜舰导弹,对“敌”水面舰艇编队实施隐蔽攻击。继而,中方歼轰机临空,连续发射空舰导弹对“敌”实施突击,俄方驱逐舰发射“马斯基特”导弹对“敌”舰进行精确打击,中方水面舰艇编队利用巡逻机数据链传输的目标信息,连续发射数枚导弹,对“敌”实施超视距远程毁灭性打击。

图4:


在海上连续突击的同时,联合机动编队运用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敌”空中来袭兵力兵器,组织编队舰空导弹和速射火炮,对来袭飞机、导弹进行拦截。同日口发射红外干扰弹、光电干扰弹、箔条干扰弹,对不同制导方式的来袭导弹实施软抗击,削弱了“敌”空中反击能力,赢得了海上封锁作战的主动权。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两栖登陆

8月24日上午,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俄两军部队在山东琅琊台地区举行了两栖登陆作战演练。

图10:


通过海上封锁作战等一系列联合交战行动,已夺取了制空权和作战海域制海权的中俄联合部队,决定投人登陆作战集团,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图11:


上午11时08分,12架歼击机、12架歼击轰炸机从琅琊台上空直扑而下,把百余枚航空火箭弹倾泻在“敌”岸舰导弹阵地……12分钟之内,中俄联合部队接连出动多批次战机连续对“敌”前沿和纵深要点实施火力突击,掩护海上作战群展开。就在各型战机对“敌”阵地进行反复火力突击的同时,一支登陆舰队已森然列阵在远方海面。随后,扫雷舰不断引爆密布海上的水雷,破浪前行;中俄两军共同编成的登陆舰队依次跟进;在两翼担负掩护任务的驱逐舰不断用舰炮火力轰击“敌”岸滩和前沿阵地。

图12:


11时23分,中方轰炸机编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刘“敌”炮兵阵地实施密集轰炸。联合部队通过多个波次的空中火力突击和海上火力准备,摧毁“敌”大部前沿阵地和纵深重要目标,瘫痪“敌”防御体系,自』弱“敌”防御能力,为立体登陆创造了条件。继而,6批12架次武装直升机采取超低空掠海进入,跃升俯冲,实施对地攻击。此时,第1登陆输送队抵达泛水线,登陆舰打开舱门,放下吊桥,中俄两国海军陆战队开始换乘和泛水编波。

图13:


滩头一线,中俄海军陆战队乘风破浪,快速抵滩,数十辆两栖装甲战车在火力支援下向海滩疾冲,超低空掠海而来的武装直升机实施轮番攻击,压制“敌”纵深火力。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当“敌”我双方处在登陆与反登陆、冲击与反冲击激战的时候,3架“伊尔-76”运输机临空,在“敌”防御右翼侧后,空降一个加强连,阴霾的长空中突然绽放出近百朵伞花……



图14:


同一时刻,在“敌”防御左翼侧后,一支特种作战分队搭乘3批18架运输直升机,采取着陆、掠地、悬停等方式占领有利位置,迅速向“敌”纵深要点发起猛烈攻击。

图15:


11时32分,“敌”对中俄联合登陆部队实施火力拦阻。联合部队水陆坦克发射消光弹,掩护登陆兵编波。破障分队分乘18艘冲锋舟,发射火箭爆破器,破除滩头障碍。与此同时,数批战机临空,对岸滩障碍实施空中火力清障。喷火分队对“敌”岸滩残存火力点实施喷火、拨点。发烟分队发射单兵火箭,形成烟幕遮障,掩护破障分队作业。陆上和水下破障分队对岸滩和水下实施直前破障,水陆坦克对岸滩目标实施破坏射击。

图16:


11时38分,在12架武装直升机掩护下,俄方1个海军陆战连、10辆装甲输送车和中方1个两栖装甲营、33辆装甲战车,以锐不可当之势抢滩登陆。

图17:


11时40分。第一波登陆兵顺利抢滩上陆,夺占“敌”滩头阵地。

11时52分,联合部队3艘登陆舰抵滩,搭载装甲步兵营的32辆步战车涉水上陆,作为二梯队遂行夺占巩固登陆场行动。

图18:


“敌”依托纵深要点,以火力打击、兵力抗击,阻止联合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为加快战斗进程,联合部队综合适用火力摧毁、火力遮断和火力掩护等手段,对“敌”实施持续猛烈的火力突击。联合部队各攻击分队对据守纵深要点之“敌”发起多路、多方向攻击……

图19:


12时10分,两栖登陆作战演练结束。



强制隔离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最后一个实兵行动课目——强制隔离作战演练,8月25日上午在济南军区潍北靶场举行。

图20:


图21:


a上午11时。从俄罗斯本土起飞的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经四个半小时长途奔袭。准时飞临演习地区上空,强制隔离作战演练在战机的巨大呼啸声中拉开序幕。此时+A-50预警机升空,建立空中预警指挥;航空兵突击群,完成远程奔袭编队的空中加油;空降作战群、机降作战群完成了登机装载;快速机动群完成攻击部署。

图22:


图23:


11时07分,从俄罗斯本土起飞的4架俄“图-22M3”远程轰炸机飞临演习空域,向“敌”机场发起连续突击。紧接着,中俄双方航空兵突击群连续出动各型作战飞机9批18架,对“敌”纵深重兵集团、指挥所、防御工事实施猛烈的空中火力突击。



图24:


图25:


11时17分,联合部队炮兵群开始对“敌”实施炮火打击,刹那间,饱和的火力覆盖了“敌”前沿防御阵地和纵深目标,一个个目标在炮火中灰飞烟灭,硝烟弥漫在整个靶场上空。与此同时,中方炮兵向“敌”阵地发射宣传弹,配合军事打击,实施心理攻势,动摇“敌”抵抗意志。遭联合部队火力打击后,“敌”开始调整兵力部署,扼守机场和纵深要点。

图26:


图27:


11时26分,运载中俄双方空降兵的10桨“伊印-76”运输机在同空域编队。同等员额、同类装备的双方空降兵,在电子干扰机和战斗机群的掩护下,到达作战地区上空。

[ Last edited by 不归的狼001 on 2005-11-10 at 09:52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8:


图29:


11时38分,第架“伊尔-76”运输机开始空投,3台伞兵战斗车相继离机,启动伞降系统,缓缓降落。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中俄双方各4架“伊尔-76”运输机投下了24辆伞兵战斗车。紧接着,中俄双方各86名伞兵从同一高度——800米高空飘然而下。天空中伞花飞绽,俄方士兵使用的白色降落伞和中方士兵使用的彩色降落伞变相辉映。空降兵着陆后,迅速解脱伞具,向战车方向集结,短时间内即完成收拢并做好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的准备。随即,夺控机场,封控“敌”空中通道。

图30:



图31:


为加快作战进程,在左翼实施空降作战的同时,在右翼实施机降作战,夺占“敌”翼侧要点,切断“敌”海上通道,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条件。11时53分,运输直升机在空中火力掩护下,飞临机降场,机降兵或从悬停的直升机上飞快滑下,或在直升机着陆后迅速离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预定目标发起进攻。

图32:


图33:


联合部队对“敌”实施空降、机降作战,切断了“敌”空中和海上通道。“敌”退守纵深残存要点,继续固守抗击。联合部队投人快速机动群,在火力掩护下,交替前出、快速展开。在工兵的配合下,迅速将“敌”前沿前障碍物撕开多条口子,为后续部队进攻打开通路。

图34:


图35:


12时15分。作战地区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传来排山倒海般的轰鸣,数十辆装甲战车疾驰而出,超越对峙战线,快速向“敌”纵深直插。

图36:


精兵超越、多位攻击、纵深突贯、分割围歼……中俄联合部队密切协同,英勇战斗,成功地建立了陆上隔离区,失去退路的“敌”军虽负隅顽抗,但溃势已成,败局已定。

参演主要装备

中国: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俄罗斯: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中国方面空军出动了 Su-27SK,Su-30MKK,FBC-1,歼-8II.海军出动了现代级和号称"中华现代级"的169号驱逐舰,还有"宋"级常规动力潜艇.我想 知道陆军方面有 没有出动T-98或者ZTZ-99式?望知情者赐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1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