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正在不断升温,越来越多人开始参加这项难度越来越大的考试。但也要许多人对这项考试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考察应试者,这样的考察能体现出谁更合适当公务员吗?其实公务员考试无论从出题角度还是出题目的上看,都是为公务员所需素质而度身定做的,笔者认为从事公务员工作需要许多必备的素质,而其中之一就是“中庸的个性和中庸的处事方式”。公务员的“中庸”与公务员考试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下将为大家一一论述:
8 ~: v3 u' I: j' L8 i' \8 C$ h/ F. B8 w H$ l4 D
首先谈一谈“为什么公务员需要中庸的个性和中庸的处事方式?”笔者认为有三大因素: 5 ^/ ]' Q5 X: p* A" a* L
) p8 }3 f/ u8 E* A' i6 [$ g4 Z 第一,民族因素: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强调中庸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处处总是以和为贵,不愿意轻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古代的例子就不详谈了(因为太多了),就拿当代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崛起”等一系列主张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中庸之道。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已经是在用中庸的处事方式来解决许多国际问题。同时从微观角度来看,公务员是代表国家去执法的,执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执法时要与社会常理相一致,而中国的社会常理中就包含了中庸之道,因此公务员需要中庸的个性和处事方式就不足为奇了。 5 B6 {0 R1 }* @, a( q
第二,党的历史因素:在党的历史上,内部曾出现过两种错误: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主义”,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前者是一种激进的处事方式,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方式。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过左过右都是不对的,都会给党的执政带来不利的因素,屡次党能够度过难关,靠的也是一种中庸的处事方式,不过左也不过右。在这里请大家不要误解的是,真正的中庸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的一种积极的处事方式。因此总结党的执政经验,中庸的处事方式(不过左也不过右)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公务员当然也要有中庸的处事方式
: U+ n7 k( R9 Q! ]9 K7 S" K 第三,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公务员是代表国家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当然就是执法。从行政执法的特点看,公务员握有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如果处事方式不中庸很容易造成执法尺度不一。比如城管大队对路边小贩的执法处理,少数执法人员可能脾气比较差,一看见路边小贩似乎就“义愤填膺”,干脆连人带货一起押上车,少数甚至又打又骂,其实处罚是要的,但更多还是要教育。而有些执法人员似乎天生就是个老好人,说什么:“算啦,看你生活也不容易,这次就放过你啦,下次不要这样”,这不是明纵容他们吗?所以过左过右造成执法尺度不一都会影响公务员执法效果。中庸的处事方式是既适当处罚也积极教育,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执法效果,又有利于社会和谐。 3 o0 D9 y. ?8 \& C5 l/ J
请大家要注意,笔者要再一次强调,中庸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不代表天天喝茶看报纸无所事事;也不代表事不关己,己不操心。那是旧的,腐朽的,假的中庸观点。新的,真正的中庸,笔者认为是八个字:“适可而为,勇而为之。” ) Y n& ^) K: R
这个原则尤其在公务员面试中尤其重要,下面笔者给大家讲几个面试题大家就会明白了。先解释一下“适可而为”,就是你只做与你身份、职责相适应的事情。笔者有个朋友考了某省的选调生,现在在某乡镇做公务员。有次吃饭他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镇的镇委书记不大会讲普通话,所以在开会时常常委托镇的宣传部长帮他读发言稿,有一次他辖区内的一个村被评为模范村,有电视台要来采访,村长这下可高兴了,于是整理好行装后就赶去了记者招待会现场,没想到到场后,那个宣传部长竟然习惯性地自动自觉替书记念了发言稿(这里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大家都以为宣传部长是镇里的书记。第二天宣传部长就上了电视和报纸,接受广大群众的赞扬。书记心里当然是痛苦啊,在镇里兢兢业业辛苦工作了十几年才有了一点成绩,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上一下电视,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认同,那十几年的辛劳也就值得了。可是被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哎!后面的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或许宣传部长后面的日子也不不会好过。后来笔者在某省的公务员面试题中见到这个例子所改编的一个题目,问的是如果考生是镇委书记的秘书,发现宣传部长“越权” 发言了,现场你怎么处理这个情况。最佳答案当然是要“中庸”的,即要维护书记的权威,同时也要让宣传部长能下得了台。这里体现的就是作为公务员要“适可而为”。 0 U0 F( [6 R+ U9 n m9 v: V
2 o1 p3 [5 I" @* {- M! U" \- S “勇而为之”,就是该你担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尤其是领导或组织的权威的时候,你要勇敢地站出来。有一次某市国土局长去到乡村视察农转非的问题,在农田边经过的时候被当地的一群群众围住了,问为什么要拆他们的房子。事实上这些农民并不懂国家相关法律,非法占用农田建房子,而且所建房子不符合安全标准,如果保留还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依法是要拆除的。但当时群众认为是领导的意思使他们的房子被拆除,所以情绪都很激动,局长一时半刻也无法解释清楚给他们听,结果被围困了,场面一度僵持。随行的秘书因为刚好走在后面,没被围住,这时他很怕,竟然抛下领导,自己跑回村委会,找村长帮忙。他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懂得脱身找人帮忙,但实际上等到他找到人来帮忙解围,局长已经被围困将近一个小时,危险指数已经五颗星了,好在国土局长毕竟行政经验丰富,群众虽然没有散去,但在局长的解释下,情绪还算稳定并没有恶化下去。这个例子后来也曾被改编成一道公务员面试题,就问考生如果你是那个秘书你怎么处理。这道题后来的最佳答案是:自己加进去,跟大家说你是相关的负责人,有问题你留下来解释给大家听,并假意让领导回去单位拿文件来核实一下情况,保证解决群众的疑问。这样就可以让领导迅速解围,同时又不影响现场群众的情绪。领导回头肯定会回来帮你。因为作为秘书的你不是直接关系人,领导才是真正的危险对象。其实这也是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 J/ l, h1 M. q& x, K3 g" Y
& S. b' ~& P; D( I( S! M" \ 其实好多面试题都来源于真实例子,考察考生在实际的场景中,所做的反应符不符合公务员素质的要求。在面试中是如此,几乎所有的最佳答案都是中庸的,过左过右的做法通常得分极低。在行政术语中,“中庸”其实就是要“统筹兼顾”。因为面试题中常常就是给出两个都需要兼顾的利益,看你如何巧妙地“统筹兼顾”。
( B3 Q1 O* H [2 x" D* k' [+ K; Y) f& x- E
' ]: H, S7 F1 K9 x* J, A
. Q2 Q3 _ \ o) Z0 G
* Q( f- D o$ e" a# ?
6 r! _: s$ c5 Z# \删除了广告内容。。by SM7 ~' M1 [* L+ J5 l1 J; X
$ U' L8 Q+ \0 n# Y
[ 本帖最后由 smresultwithout 于 2006-8-22 17: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