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Pacino
阿尔·帕西诺 如果,我是说如果——好莱坞变成一个舞台,时光回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那么有多少偶像明星将会石沉大海?而守护着电影这面帅旗的,将是一个个子不高、 目光凌厉的男子。他象是从米开朗基罗的草稿纸上走下来的雕塑,不修边幅但神情孤傲。他叼着雪茄站在阳光下忧郁地眺望远方,冷冷地问我们,MMD,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教父的声音。这个声音会使阳光变得阴森。然后他坐在黑暗的角落里。黑暗便开始说话。
Jim Carrey
吉姆·凯瑞 他是好莱坞的神话。他从一个滑稽演员一跃而成为两千万俱乐部的成员,除了那座奥斯卡小金人之外,他拿到了一个喜剧演员所向往的所有荣誉。他是能让所有投机分子都为之着魔的票房魔术师:《大话王》让人疯狂,但《楚门的世界》却让人落泪……很显然,四十岁的吉姆并不仅仅是靠疯狂的无厘头表演才得到世人的认可。这是因为他很诚恳,“……如果有一天我能拿到那尊小金人,我一定会欣喜若狂,但我绝对不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表演。我所从事的一切已经给我带来足够的乐趣。”谢谢你。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Will Smith
威尔·史密斯 这是一个筋骨剔透的家伙,好像一阵咒语之后忽然凭空降临的精灵。 他喜欢在舞台上卖弄舌头,或在电影里卖弄各种噱头,他竟然敢对汤米·李·琼斯这个老酷哥说,嗨!老兄!你知道为甚么我比你更酷吗?因为我从不考虑退路。别看他行头华丽,下盘灵活,可他也会一本正经,比如这段演讲,“兄弟们!输赢很难定义。应该看你是否跟人生路上的每件事做斗争了,如果你做了,不管怎样,你都是赢家!” 他的这段话,萨达姆该听一听。
Tommy Lee Jones
汤米·李·琼斯 我对他所知不深,听说,他是个英雄。当然,那是在电影里。我又听说——其实——他只是一个孩子,电影里的刀山火海枪林弹雨不过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英雄梦……所以,在成人的世界中,他还一如孩子一般纯真。受伤,成长,然后世俗。所以他不再是我们心中的黑衣人了。不过,相对于虚假浮华的好莱坞,他仍然纯真得让人心疼。
Nicolas Cage
尼古拉斯·凯奇 哦,瞧他总是这副德行,似乎总有十足的把握在末被看穿之前吞噬掉每一个对视的灵魂……他不想给任何人一个读懂的机会,任凭自己的傲慢肆意助长日渐偏执的张狂。他会对你笑,就像现在这样诡异地,但他更乐于游戏,在低吟中突然歇斯底里地露出獠牙向你猛扑过来然后像完成仪式般向你狼狈仓皇的背影致敬。曝露表面的隐讳只是对年轻时迷茫和不安定的一种救赎,正像他如今的人格一样,必须分裂着颠疯着在边缘游走着……然后仅凭单个细胞来危险地支撑着不可预知的前程。当我们蒙着双眼时无法判定对错,就像我们无法分辩在影像与生活中他们到底是谁在演绎谁……也许结论是: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Paul Newman
保罗·纽曼 可惜呀,这张照片是黑白的,你无法感受到保罗·纽曼先生的那双如海水般蔚蓝的眼睛。会相面的女巫说,拥有这样的眸子的男人表面看似忧郁,其实内心狂热。他被誉为“马龙·白兰度第二”,他总是在成功与失望之间徘徊。他品尝着快乐与兴奋。在羞涩的少女面前,他又是位多情杀手。无论他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总能赢得观众们的青睐。他对“忧郁”的诠释比电影史上的任何演员都来得丰富与深刻。他不无调侃地说,“那些聪明却又不懂得利用的人太傻了,我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的聪明,但我会把它充分地利用起来。”
Tim Robbins
蒂姆·罗宾斯 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又名《月黑高飞》……不管它叫什么名字,都改变不了它是上个世纪好莱坞奉献给世界的最牛逼的电影之一这个事实。而蒂姆·罗宾斯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屹立于高处啸傲江湖的牛逼之人。这么形容他似乎比较糙,实际上蒂姆·罗宾斯是那种温和里透着执拗的男人,在他可以接受的底线之内,他基本上不会和你计较什么。因为在他内心,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你只要看他斯文的眼镜底下的那对固执的双眼,你就能体会到:任何时候他都不会放弃自我,一如摩根·弗里曼的那句名言,“……即使是在监狱里放风,他仍然像在自家院子里似的闲庭信步。” 这种浮于尘世和人间之上的气质,正是来自于内心强大的信念。
Tom Hanks
汤姆·汉克斯 汤姆·汉克斯现在只跟那些快老得成了精的演员配戏,如此方能化解一些他那“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至于像迪卡普里奥那样的小屁孩,汤姆基本上是逗他玩:)演《逍遥法外》时,汤姆根本就不会去看一眼监视器,这不是什么工作态度的问题,用一句“英雄”点儿的话来说——我手中无剑但心中有剑,飞花摘叶,均可伤人。互飙演技需要来自对手的强有力的刺激,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将使自己如一脚踏空般地无着无落。让我们期待汤姆·汉克斯和保罗·纽曼的决算,这是一场“华山论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演的意气风发,而我们也会抻长脖颈看得也心痒难搔窃喜不已。
Tom Cruise
汤姆·克鲁斯 你看你看克鲁斯的眼——坚定得像个假人,有点儿发呆。你以为他是在深情地看着你吗?错!其实他大脑空空。是的,只有傻子才会放弃天生丽质的妮可而去选择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所以呵,请不要埋怨他那笨拙的演技,更别拿他跟老道格拉斯相比——其实他不是一个演员——他是上帝的模特儿,在一个所谓的“后现代”的夜晚让爱他的女人受欲望的苦刑。
Ben Affleck
本·阿弗雷克 如果我们要用电脑生成一个完美的电影明星的话,结果肯定会造出来一个走路、说话和相貌都很像本·阿弗雷克的家伙。也许正是因为太完美了,所以你找不到他的毛病,可也挑不出好来。所以我本人比较同情那些好莱坞的老板,他们塑造了一个偶像并为之砸下了一亿零四千五百万的票子!可换回来什么呢?影片如同医院的白床单一样枯燥,除了那十几分钟的戏——主角还是飞机。
Russell Crowe
拉塞尔·克劳 好莱坞奶油小生横行的时代因他终结。他是新的雄性图腾。无论是激情跋扈还是深沉内敛,他都得心应手。当角斗士终于倒下古罗马斗兽场天旋地转时……我落泪了。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从此又有了立体的个性与灵魂。再说一说他的私生活——其精彩程度不比他的电影逊色。地球人都知道,他喜欢泡妞,而且不泡则已一泡惊人。尼可基曼,梅格瑞恩,她们跟你什么关系?狗仔队穷追不舍地麻烦他,他只好摆个甫士,回答道,是的,我有吃。好在生活中的放浪形骸都掩盖不住他的表演才华。公元二○○年,美国人把历届奥斯卡影帝中的“最伟大演员”奖送给了他。
Martin Sheen
马丁·辛 总觉得他最合适的角色还是那种居家男人——系着围裙,手拿锅铲,笑容可掬。可他年轻时,也曾在热带丛林中探险,曾被防暴pol.ice乱枪扫射,曾感染恶性病毒九死一生,曾乘坐高速快车直趋断桥……这一切,都有胶片为证。但是他老了。他的生活变得极有规律,且彬彬有礼温厚待人。他养了一个名字叫做查理的好儿子,他并不介意公开他的教育之道,那就是“不要对年轻人横加指责,他们现在的倒行逆施仅仅是个过程,你看我的今天,那就是这些年轻人的明天。”嗯,多么明白事理的老头啊!善哉,善哉。
Johnny Depp
约翰尼·德普 在他身上有一种迷幻的、勾魂慑魄的、颓废的性感。他吸毒,他酷爱暴力,他性情狂躁,那些出言不逊的记者常被他饱以老拳。他将自己的个性带进电影,并得到蒂姆·伯顿的青睐,于是银幕上的彩色变成黑白,白天变成夜晚,淑女变成荡妇,好汉变成无赖。我要颠覆!他怒吼,然后摧毁道德建筑。时至今日……那个暴躁的约翰尼·德普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住法国乡间衣着朴素表情温和每天都拎着熏肉回家的模范丈夫,有时候他会极目远眺,嘴巴里喃喃地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薇诺娜·赖德。为了不该忘却的记忆,他用刀将这个名字刺在自己的身上。
Gary Oldman
加里·奥德曼 一位英国人,一个对绅士风度嗤之以鼻的英国演员,一位不愿与他的同乡为伍、视学院派表演为敝履的性格巨星。他有天生的不可思议的角色驾驭能力,仿佛毫无策略,却又能让灵魂的悸动在近乎潜意识的游走中作一次酣畅淋漓的历险。那是一种剃刀边缘式的表演,危险近在咫尺,却又被他狡兔般地化险为夷。怎么说呢?他的戏就像一滩还冒着热气的鲜血洒在雪地上,令我们醒目提神的不光是那一抹鲜艳的颜色,还有那刺鼻的味道和那忽冷忽热的气息。他时常处于紧张状况,并乐于激变。他是罪恶的化身,以杀戳和饮血为荣。同时,按他自己的话说,又有些小丑式的粗鲁。他在光影之间扭转之时,始终不忘记要对自身进行一次讨伐。
Harrison Ford
哈里森·福特 在他那张脸上,孩子看见了老父,女人看见了丈夫,而男人们干脆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票房就是这样诞生的。我们既不能说哈里森·福特曾经是一位偶像,也不能说他一直都是所谓的演技派,我们接受福特的角色,就像在接受一个人在没完没了地重复同一个人。那张木头般的沧桑老脸略显歪曲,很熟悉的惊恐和愤怒——即便你闭上眼睛也能看得见——但福特的秘诀就是这样——简单,真实。
Jude Law
朱迪·劳 很多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十分坚决地反对我选择朱迪·劳的这张照片,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漂亮,她们花痴般地告诉我——即使第一百次看到他,也还是会惊艳,就如同第一百次看到孔雀开屏——很显然她们忘记了,孔雀一但调头,就会露出丑陋的屁股。所以我力排众议,很独裁地为他加了一部胡子,这使他看起来更爷们儿一些,也更个性一些。不过我还是感到沮丧,因为无论怎么修炼他,他还是站着不动就可以让女人们窒息。是的,有的人必须红得发紫,必须是大牌,比如朱迪·劳,虽然他缺乏一些智慧。
Woody Allen
伍迪·艾伦 我必须不加调侃地评价这位大师,在他面前,我只剩下膜拜的份儿。他是一位永远不知疲倦的斗士!他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影艺界最具才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集编、导、演于一身,且奇迹般地样样都取得了成功。谁也不敢小看这个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家伙,从一系列低成本的嘲讽喜剧到含蓄深沉的艺术片,两种人生,尽在他的帷幄之中。
Kevin Spacey
凯文·史派西 他是一个真正的演技派,不管他是否愿意,事实上他必须充当本世纪最抢眼的坏蛋。这个在《七宗罪》中砍下帕特洛脑袋的圣经杀手,用闪电般耀眼但转瞬即逝的角色堆积着他的事业——做英明神武智勇双全的主角的绊脚石。他热衷于恶人的角色,并自信只有自己才能胜任。为了一个片段他会预先设定几十种恶心观众的方式,而且从不拒绝悲惨的下场。很多人掏钱买票,就是为了看他这回是怎么死的。
Arnold Schwarzenegger
阿诺·施瓦辛格 一直这样悲壮地守望着不肯放弃,他把自己铸造为人类的神经中最为坚韧的一根。有意无意间,他也成为我们生活的符号,所以他必须把自己昂扬为一面旗帜,在北风的呼啸声中完成自己对生命的诠释,于是他的故事就在人群中渐渐流传开来。可是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在他坚硬的心灵深处,还有一处柔软得不可碰触的角落……在枯等红尘人来。
Robert Deniro
罗伯特·德尼罗 没有哪个演员能像他那样控制他的角色,没有。他可以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使自己脱胎换骨,比如一下子增肥六十磅;也可以在监狱或者贫民窟住上个把月,去体验他要呈现给观众的生活。总之他可以毫不含糊地为角色干任何事——如果让他扮演魔鬼的话,他也一定会找到地狱的入口。他是众多演员的楷模,从西恩潘到迪卡普里奥都尊他为导师,但他们只学到了他的皮毛。那是因为他们都不了解罗伯特·德尼罗——他已经把自己的灵魂献给了角色。
John Malkovich
约翰·马尔科维奇 他并没有一张经典的恶棍脸孔,但没人怀疑他就是那些恶棍。他那邪恶的表情总有一股让我们说不出来的滋味,好象其中蕴涵了太多的东西,是正是邪?是纯真还是老道?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难得糊涂的人生态度也带到了表演中,所以他能够挥洒自如地应付各种有棱有角的角色。他绝对不是那种能让你要死要活的男人,但电影或生活中少了他我们都会觉得不大舒服。
Anthony Hopkins
安东尼·霍普金斯 极简化的动作和话语,便构筑起一个惊世骇俗、充满危险又承载着诱惑的时空。在接近临界点的瞬间,碎裂成人性毕现的多棱镜。身为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却对同类进行肆无忌惮的恐吓及歇斯底里的摧毁……睿智和凶残……都被他淋漓尽致地写在这张脸上。不过那只是他饰演的角色,真实的激情和爱意,他埋藏在心里。
Samuel L Jackson
萨缪尔·L·杰克逊 可能他更适合灰色,游走于黑白之间,眼神邪邪地扫过,魑魅魍魉瞬时灰飞烟灭。但他又是绝对的黑色,在暗处也能闪闪发光,那是只有黑到了极致才能产生的效果,正如炭在雪地里——所以他的名言就是当被问及他在《星战前传》中扮演的角色时,他简短地答道,“哦,他是个黑人。”他也是透明的,宛如毫无声息,可一旦出现在你的身边,那种无形的杀伤力便会弥漫开来。
Sean Connery
肖恩·康纳利 关于他,我们无须多说什么,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肖恩·康纳利:“人们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那个跟我毫无关系的詹姆斯·邦德。如今,到了我这个年纪,唯一现实的话题可能就是死亡。我不忌讳谈论死亡,因为我活得已经够久了——相对于那些不幸的人而言。我有一个应有尽有的人生。但我要说的是,一个人死去时能带走的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的体面。” 忘记是谁说的了——人是为了体面地死去而活着。
Sean Penn
西恩·潘 如果你看到某人挥舞着拳头在追打记者,那么此人有可能是泰森。如果你看到某人举着板凳在追打两个记者,那么此人也许是约翰尼·德普。如果你看到某人拎着把枪在追逐一群记者——不必多想,此人一定是西恩·潘。在圈中,他的名声最坏,他的风格与好莱坞惟利是图的宗旨总是格格不入,但奇怪的是,从来没有谁敢低估他的演技。可惜他脾气不好,所导致的后果是——迄今为止,他都没有一张像点样的照片。
Ben Stiller
本·斯蒂勒 成名之前,本·斯蒂勒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在十几部电影里只是默默无闻的小配角,似乎表明他不过是为了充数而存在。但这种无奈和阅历给予他丰富的情感和富有特色的演技。现在,本·斯蒂勒已经和喜剧片分不开了,他在影片中时时透出小人物的阿Q精神,那种真切的自嘲和反讽让人认同,也使人感慨万千。 他说,“你在电影中的出场时间长短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这些时间。”
Hugh Grant
休·格兰特 神在水边行走,他也在水边行走,还顺便抖落了一身风尘。神在远方,更像是神。而他在面前,不像是他。他还是腼腆得近乎于敏感,敏感得近乎于神经。他还在表演中生活,他也在生活中表演。他恋爱,他失恋,他功成名就,他诽闻满天…… 原来,他就是那个上帝不许他长大的孩子。要他在人间冷眼繁华浮世,身处其中,而魂飞天外。
Bruce Willis
布鲁斯·威利斯 他从来就不符合好莱坞英雄的样板——个子不高,相貌不够奶油,谈吐不够文雅,动作不够轻盈……等等。最重要的——他还是个无发主义者——但——没人否认他性感——没错,性感。也没人否认他就是英雄的化身——也许在真实生活中他就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一个身怀梦想的小人物,一个怀才不遇的自大狂……也许——正因为他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喜欢他。
Bill Murray
比尔·默瑞 八十年代,他曾经是十大卖座影星榜上的常客。现在的他仍常出现在卖座片中——从让人笑翻了的《捉鬼特工队》中的红花变成今日酷呆了的《查理的天使》中的绿叶——看来似乎并不是一种失落——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大美女相伴工作,不知多么羡煞旁人呢:)他语录,“我是颗螺丝钉,也不只是颗螺丝钉。”
Michael Douglas
迈克尔·道格拉斯 他说,“有很多小报都在报道我,说我沉迷于性事,MMD!胡说,那都是胡说!我的意思是,我从没假装过自己是个圣人,就让我轻松一下好吗?”呵呵,听听他的话,跟他所饰演的角色一样,充满了挑战传统和道德伦理的欲望。他喜欢暴露人性的短处和生活的阴暗面。由他一手缔造的“道格拉斯式危机”使所有成年男人都惊喜交集——喜者,道氏使他们找到了活着的感觉。
Christian Bale
克里斯蒂安·贝尔 两岁时贝尔就己经拥有了超凡的魁力——他在斯皮尔伯格的影片《太阳帝国》中的表现实在让人惊叹!未过弱冠之年,他已被誉为八十年代最有希望的童星。而今的贝尔己成长为气质洒脱、刚柔有致、充满魁力的成熟男人了。新一代当红小生的帽子似乎给他戴得太简单了一些,因为贝尔已经有了更加体面的资本——演技与魁力这两件法宝都渐渐地被他纯熟地掌握与运用,《美国精神病人》之后的他已然拥有了更加强烈的表现欲。
Joseph Fiennes
约瑟夫·范恩斯 这个英国人,这个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他脸孔干净,双眸清澈,连他的影子都有洁癖。因此,他还受不了培养和发酵细菌的好莱坞温床。他垂直地、忠诚地、义无返顾地睬着自己那洁白的影子走路——和好莱坞背道而驰。他认为,“一个导演最重要的不是告诉我如何去做一个动作或者表情,而是告诉我,他想要的那个人是怎样的。”这才是一个演员该说的话。
John Travolta
约翰·特拉沃尔塔 他从没有被好莱坞吓倒过——你知道他是因为《低俗小说》而死去活来的,但如果没有这部让他咸鱼翻生的片子他照样会活得很好。当然,表演始终是他的梦想,不过他显然从未在这个领域里得到他能够绝对主宰的某种类似权力的东西。他应该不会选择《地球战场》这类烂片,而且他认为——他无需改变什么。约翰,他才是我们要寻找的那种美国白种男人——绝对自信,同时绝对愚蠢,绝对乐观,同时也绝对地郁闷着:) 他语录:“有人说我是傻瓜,有人说我幸运,实际上我是个不停地在寻找战机的斗士——你相信吗?有时候我比史泰龙更能打。”
Richard Gere
李察·基尔 我敢跟你打赌——这是一个绝对的老“摔锅”。虽然有很多人抱怨他的眼睛较小——可我还是敢跟你打赌——眼睛细小的男士眼神更为聚光,比如梁家辉等,都是师奶杀手。不过,老“摔锅”也有尴尬的时候,当他凭借着踢踢踏踏的《芝加哥》风云再起并与道格拉斯太太在奥斯卡领奖台上面面相觑时,他会发现,一个是鬓发染白霜,一个是胖得走了样,但后者还可以拼命地去恢复,前者却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看来好莱坞是混不下去了,所以要跟中国搞好关系。继跟凯子哥哥合作了一部烂片之后,我们这位老“摔锅”又向“老谋子”抛出了红绣球。
Jeremy Irons
杰瑞米·艾恩斯 这位真正的绅士拥有模仿和表演的天分,偶尔他也会恩赐般地娱乐大众。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他是一个憔悴且忧郁的波兰劳工(《月光》)、犯下乱伦之罪的男子(《爱情重伤》)、 为了爱而身败名裂的大使(《蝴蝶君》)或是心狠手辣的罪犯(《虎胆龙威》)。不过最适合他的,大概还是那个穷尽一生之力去拥有珍爱而不被社会所容的中年男人。
Christian Slater
克里斯汀·史莱特 无论这个世界怎么改变,史莱特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始终如一,他总是带着微笑走进我们的生活。热情和洒脱是他的个性招牌,疯狂与张扬才是他的本性。他的才气不容小视,他热爱生活同时珍爱自己——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空等他去翱翔——而他在风中长吟——不错,他就是“风语者”。
Denzel Washington
丹泽尔·华盛顿 关于这位老兄我只想说五句话——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提名并捧过两次小金人。他的导演处女作《安东尼费舍》引发二○○二年黑人电影现象。身价两千五百万美金。大嘴萝卜丝为了和他一吻苦苦地等待了十五年。只有西德尼·波蒂埃才够资格和他相提并论。
Danny Devito
丹尼·德维托 五短身材成了他有名后的资本,他的喜剧表演令观众回味无穷。他是上帝派来人间的使者,给世间带来欢乐,带来福音,带来生动的气息。谁都不可以瞧扁他,因为他的奋斗,他的形象屹立于好莱坞而经久不衰。
Morgan Freeman
摩根·弗里曼 用一条江来比喻他再合适不过了——平缓处微波荡漾,激越处万马奔腾。如果说《七宗罪》是他江水辗转于岩石转折处的沉思,那么《黎明前》却是他于春江水暖时的一场春梦了无痕。《天地大冲撞》可谓峡谷峭壁间的奔腾放纵,《肖申克的救赎》,则是来自深夜里的江流呜咽——那是对一声声对灵魂的拷问。电影是他激情澎湃的旅程。他应该是天上来的银河水,要不怎么会如此地善变与多情?
Daniel Day Lewis
丹尼尔·戴·刘易斯 他那早逝的父亲是一位英国诗人。也许是血脉承传的缘故——他的性格里有十四行诗的优雅和愤世嫉俗的气质。他的母亲是一名话剧演员,所以少年时代的他钟情于舞台,直至在浮土德的天幕下看见父亲的魂魄——父亲说——你应该去尝试新的表演形式,而那种形式叫做电影。于是他醒悟,继而投身电影的怀抱,犹如一个感情夸张、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开始他的初恋。于是有了《布拉格之恋》,有了《星星和酒吧》,有了《永远微笑吧,新泽西》。他那近乎苛刻的挑剔导致的他的作品不多,但却都是精品。这使与他同样苛刻的英国影艺学院将“当代最佳男演员”称号颁发给了一个名字叫做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家伙。
David Fincher
大卫·芬奇 他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摧毁欲望和革命精神!这在他的电影中都有充分的诠释——无论是代表“神的旨意”铲除罪人的《七宗罪》还是浴血搏杀发动无go-vern-ment主义战争的《搏击俱乐部》,都继承了库布里克、奥利佛·斯通的黑色电影理念。面对他,你象是与一个智商超群无所畏惧的对手进行一场赌局——只不过他玩的不是桥牌或象棋,他只会在他和对手之间放上一把只装一颗子弹的六轮手枪,在对着自己的脑袋扣动板机之后,微笑着,把枪递给你。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暴力美学,血浆与伤痕能给予你的冲击不只是视觉表象,而更象一个烧得深红的十字架,直接烙在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