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2|回复: 2

向霍老致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老一生热心公益,特别是体育事业的发展。

  70年代霍英东的爱国心就倾注于协助祖国体育事业冲向世界。他认为在国际竞技场上夺取金牌至关重要,是国家威力的体现。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应有的地位,从而参与各项赛事,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个紧迫问题。但当时外有**势力作梗,内有“左”的干扰,要解决这一紧迫问题,曲折颇多,阻力甚大。1974年霍英东曾邀请国际足联会长和秘书长到北京,官方竟无人出面接待。晚上9时,外宾抵达北京饭店宴会厅,大厅冷冷清清,仅霍英东与其长子震霆迎接。住房也安排在一般外宾住的中楼,不安排到贵宾住的东楼。霍英东处此尴尬境地,既迷惑不解,又无可奈何,只好多方解释。
  尽管遭受这番挫折,霍英东仍然满腔热情,继续抓紧一切机会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而奔走。同年,当他以香港足协负责人的身份,赴伊朗德黑兰参加亚洲足协会议时,便立意先从亚洲足球协会打开缺口,争取我国加入这一组织。
  当时联合国虽然已经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但国际奥委会及许多国际体育组织仍保留了tw代表席位,我国仍被排斥在外。那时候,东西德、南北朝鲜都分别同时参加国际体育组织,也都分别参与国际体育比赛。而我国情况不同,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因而均以地区参加,tw改个名称作为地区参加还是可以的。这样办,许多国家的代表比较容易接受。
  关于恢复中国在亚洲足协中合法会籍的议题,照章应在60天前提出,大会前一天足协执委经已决定,本次会议不讨论我国入会的问题。我国家体委也认为不可能在这次会议上解决问题了。尽管如此,霍英东仍抱一线希望,积极争取。他想,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两年后才再召开会议,又得拖后两年了。但按照章程议程之外的问题,均不予讨论,除非有出席者四分之三以上人数支持,作为紧急事项,提出临时动议,才能列入议程。当天午饭时,霍英东再三考虑,决定四出活动,通过这唯一途径,争取列入议程。这次首先由伊朗代表在会上提出,应让中国入会。主持会议的会长是马来西亚的东姑拉曼。此事在会上经过约一个钟头的辩论,支持动议一方所持的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把它长期排斥在亚洲足协之外。许多会员同意作为紧急事项列入议程,会长虽不大同意,也只得付诸表决。投票结果,赞成票刚刚超过四分之三。
  列入议程这一步总算争取到了。接着是讨论中国加入的问题,这时又碰到难题,按章程规定,亚洲足协只接受已参加国际足联的成员。那时我国尚未参加国际足联。霍英东等又建议修改章程,提出章程可改为足协不限于吸收国际足联会员,凡曾被批准参与亚运足球比赛的,其队伍亦可被接纳为会员。按照规定,修改会章亦须有四分之三以上票数通过。这次是用举手方式表决,结果又以四分之三的多数票通过了。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是:接纳我国为会员,就得开除tw。当时一些国家与tw仍保持微妙的关系。但一经举手表决,赞成的仍是超过四分之三。于是我国足球协会取代tw,在亚洲足协的会籍终得恢复了。
  连闯三关,一连以三个四分之三通过议案的事,在世界体育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虽然主要是因为中国强大,而霍英东的积极活动争取的确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重大突破,为中国全面恢复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其它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打开了广阔通道。
  亚洲足协的决定,不少人感到意外。国际足联会员闻讯十分震动,当即采取措施,由国际足联写信给亚洲足协,指责接纳我国加入的决定是非法的,要求即予取消。此后麻烦事多了。国际足联有意要处分亚洲足协,tw方面唯恐足球被突破了,会引起连锁反应,也极力向国际足联施加压力。
  为了“维护票数”,国际足联的态度是很强硬的。国际足联会长历来都是欧洲人担任。那时刚好第一次以非欧洲人(一个巴西人)当选会长,他对我国是友好的,但因刚上任,各方压力又大,只能谨慎从事,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研究处理。这个小组由每个洲选一名代表组成,霍英东那时已当选为亚洲足协副会长,代表亚洲足协参加这个小组,每逢讨论他均据理力争,使国际足联无法作出结论。
  1975年,亚洲足球赛在香港举行,中国能否参加,这是关键性问题。虽然中国在亚洲足协的会籍已正式恢复,而在国际足联的官司尚未了结,如不获国际足联认可就让中国参赛,势必引起更大波折。香港足球总会曾拟拍电报到国际足联请示。但霍英东考虑如单靠一封电报,万一复电说不行,便无转圈余地,这将形成恶劣的先例,以后参加其他比赛也会遇到麻烦。于是他当即和震霆商量,要震霆马上赶去瑞士,请求会见国际足联会长、秘书长,他也随即赶去瑞士。会见时,他提出许多很有说服力的理由,说明香港亚洲足球赛拟邀请中国参加,希望会长、秘书长同意。终于,他们开明地答应了,这便突破了缺口,1975年后所有比赛均可顺利参加了。
  其它各单项体育组织陆续接纳我国为会员国,是在我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以后的事。


  “文革”结束,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zhongyang确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体育战线和其它战线一样,呈现一派蓬勃生机。霍英东欣逢其时,更加积极热情地支持祖国体育事业。
  1979年中国奥委会提出,只要tw奥委会改名、改旗、改歌,就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体育组织,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内。这一设想,大多数代表都易接受,因而,1979年10月,在曰ben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上中国的设想被正式提出,并付诸表决,获得绝大多数代表支持,使中国在国际奥委会被剥夺30年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使霍英东备受鼓舞,更加积极地为争取我国体育的合法权益尽力。
  本来,有了国际奥委会解决中国问题的模式,其它许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皆可依样恢复我国会籍,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最早处理此事的,是1980年国际自行车协会大会。那次大会上正式提出表决,要求tw改名为中国tw或中国台北,不能使用“国歌”、“国旗”,同时接纳我国入会。会上tw代表发言,认为tw与其他会员是一样的,为什么要改名,又不能奏国歌、挂国旗,说这是歧视。那次,霍震霆代表香港出席大会,他说,姑勿论对此事如何看法,但照此通过,对中国,对tw都有好处,海峡两岸的运动员都可以参与比赛。及后表决,以一票优势通过了。
  几天后轮到国际足联开会,霍英东据理力争。那时有个情况令他担心,tw代表对欧洲代表说,改名是可以的,但不必加上“不能挂国旗,奏国歌”那一句。欧洲人对此也表示同意,但如果不坚持加那一句,那岂不是又在制造两个中国吗?霍英东建议:tw不能使用过去所谓“中华民国”的国旗和国歌,可仿效奥委会做法另制一旗,另选一歌。经过协商,欧洲朋友也同意他的意见,最后由国际足联的负责人与tw代表讲清楚,这事终于解决了。
  我国恢复国际羽毛球协会会籍更是困难重重,波折横生。羽毛球在各比赛项目中,也是重要的一项,在世界各地比乒乓球更普及,在东南亚影响也更大。东南亚各国羽毛球实力很强,特别是印度尼西亚。有些国家对我国的态度不友好,解决问题难度很大。
  经无数次会议反复讨论,在国际羽毛球协会上终于通过了以中国代替tw,后来tw告到英国法院。我国外交部向英国表示,不能制造两个中国,但英国推说司法独立,还是判tw胜诉。当时除乒乓球外,我羽毛球队最强,未能参加国际比赛,十分可惜。我国便和其他一些国家筹备成立另一个国际组织。但办起来比任何工作都困难,那时欧洲大部分国家不支持,东南亚国家表面上是支持的,但内心很复杂。霍英东为新建组织而进行了大量游说活动,首先是争取强队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中国和香港又不适宜担任会长,霍英东只好到泰国去,恳请泰国副总理当会长,这个国际性组织最终于成立了。
  新的国际组织一旦成立,对原有组织就有压力。因为同一项目有两个国际组织,它就不能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不久原组织终于接纳了新组织,两个组织在1980年至1981年间合并。这以后,又经历一些反复。到1982年,羽毛球又重新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霍英东随后也被推选为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
  我国加入篮联组织的事,在霍英东周旋下,早已解决了,但tw策动另搞一个亚洲的组织,以南朝鲜人为会长,又产生新的问题。霍英东不得不往南朝鲜进行工作,提出是否成立这个组织,应通过投票解决。南朝鲜用通讯投票表决,他恐有人借口收不到票,制造麻烦,于是亲自出马,先后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把票收集了,直接送往南朝鲜,终于否决了这个组织。
  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在体育工作上霍英东强精竭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除致力于我国体育运动冲向世界之外,他还不惜资财,在经济上支持发展我国体育事业。
  1979年霍英东成立10亿元的基金会,用以在内地办些好事,其中不少款项是用于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
  1986年秋,霍英东获悉我国为改变高等学校体育落后的现状,拟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学体育训练基地,他认为这是实现体育强国的一项重大措施,当即致函国家教委,建议广州地区大学生训练基地设在中山大学,并捐资3500多万港元,在中大兴建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现代化的功能齐全体育中心。建议马上得到国家教委的赞许。这个现代化的体育中心,包括五个标准网球场,两个排球场,六个篮球场,一座有400米塑料胶跑道、6000座位看台的足球场,两个25×50米游泳池,一个标准跳水池,连同体育馆,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这样规模和设备的体育中心,在国外高等学校亦不多见。目前每天到体育中心进行锻炼的达2000多人次,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体系开拓一个新局面。
  我国承办第11届亚运会,霍英东立即慷慨捐赠1亿港元。他还资助举办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并与中国足协、广东省体委一起,发起在广东举办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


  为了将香港与内地的交往用某种形式固定下来,霍老于1978年提出了创办一年一度的省港杯的设想。至今已经举办了23届的这一赛事的诞生,在当时为中国体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发表于 2006-11-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7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