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8|回复: 63

抗日英雄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8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party。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party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确山县改名为靖宇县。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曰ben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曰ben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曰ben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party,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曰ben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party,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party。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party。同年11月,入武汉zhongyang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party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占山,字秀芳,国民党陆军上将,1885年11月出生于怀德(今吉林省公主岭市)。
马占山幼年时家贫如洗,为谋生计,19岁的他就给本镇的大地主放牧糊口。因忍受不了地主的侮辱和压迫,离乡出走,落草于黑虎山(即哈拉巴喇山),后被推为头目,过着占山为王的草莽生活。1911年,马占山带着自己的兄弟们投奔了清军吴俊升的部队。1913年,吴俊升部被改编为zhongyang骑兵第2旅,马占山擢升为第3团少校连长。1925年又递升为旅长。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马占山调任黑河警备司令兼任步兵第3旅旅长。
正是这位出身绿林,发迹于奉军的马占山,“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热情的推动下,违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打响了中国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而光照史册。
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使东北军分崩离析,有的不战而溃,有的不战而降,余部则退入关内。身为军人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曰ben军队在我国到处地烧、杀、抢、掠,却无力反抗日军的侵略以尽军人天职,马占山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但没过多久机会来了,1931年10月10日,马占山突然接到张学良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代**兼军事总指挥的电令。这一纸电令使他心情极为激动,满腔的热血在奔涌。他看到了报国的机会,当即决心率部与日军血战一场,誓死抵抗敌军的侵略,以尽一个爱国军人的神圣天职。马占山受命之后,于10月19日即率所部李青山团,进驻省城齐齐哈尔。20日,他宣誓就职,布告安民:“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社会治安者,决心全力铲除之以尽我卫土之责。”1931年11月4日,滨本大佐指挥日军嫩江支队主力,在7架飞机、4辆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的配合下,向中国嫩江桥阵地及大兴车站等处,突然发起进攻。马占山遂令守军坚决还击,从而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就这样爆发了。
“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对曰ben侵略军首次进行的大规模阻击作战,充分显示了中国爱国军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江桥抗战”爆发后,国外许多国家及地区的报刊发了报道和评论,对马占山的抗日行动备加赞扬。人们把马占山誉为“抗日英雄”,“江桥抗战”也作为中国军队的光荣和骄傲而名扬海内外。“江桥抗战”失利后,马占山再举抗日大旗,驰骋于东北边陲,同日军展开了新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七七事变”后,马占山怀着一腔报国热情,率所部长期转战于阴山山脉和黄河之滨,真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6年10月,不愿助纣为虐的马占山,以治病为名,从沈阳飞至北平,后来还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盛情邀请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这时,马占山却因癌症缠身,病入膏肓,未能出席这次盛会。1950年11月29日,一代抗日名将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中,终年7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party,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zhongyang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在平型关大战中,他深入到战斗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负伤后坚持指挥部队,立下战功。1938年9月14日,指挥部队在汾离公路西公岭伏击由汾阳开向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名,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接着,又于9月21日指挥686团等部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千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1939年3月率部随115师东进支队进入山东,指挥686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全歼伪军1个主力团500余人,并重创增援的日军。后任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初,指挥教导第3旅运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创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同年赴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zhongyang党校学习。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斗。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和建设鲁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zhongyang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8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很多人物都不曾了解
敬仰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岳,外号“老虎崽”,一个农民的儿子。只有10岁便进入黄埔陆军小学,13岁毕业便加入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就是薛岳冒着枪林弹雨救护宋庆龄逃离虎口。说薛岳是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是指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将,仅他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张治中将军称其为“百战名将”。曾经是老战友也曾经是死对头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则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在松沪抗战、长沙会战,武汉大会战中,万家岭战役担当中国抗日主力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宗仁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出色地打击了曰ben侵略者,在中国抗战史上,在爱国主义者的行列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篇章.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一个重要城市,它位于黄淮两水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是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四周山峦重迭,河川纵横,在我国历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政府鉴于徐州战场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抗日大事,决心全力防守,在此进行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以徐州为中心,史称徐州会战。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临沂之战取得了惊天动地的胜利,它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日军会攻台儿庄的计划,,促成了以后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围歼孤军深入合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这次战役,李宗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party,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zhongyang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在平型关大战中,他深入到战斗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负伤后坚持指挥部队,立下战功。1938年9月14日,指挥部队在汾离公路西公岭伏击由汾阳开向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名,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接着,又于9月21日指挥686团等部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千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1939年3月率部随115师东进支队进入山东,指挥686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全歼伪军1个主力团500余人,并重创增援的日军。后任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初,指挥教导第3旅运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创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同年赴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zhongyang党校学习。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斗。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和建设鲁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zhongyang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云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892年生,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party。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1931年3月率部进入湘赣苏区。同年冬后任zhongyang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12月任zhongyang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受**zhongyang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前委书记。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zhongyang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zhongyang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zhongyang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03年生,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party。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是我党培养的早期军事骨干之一。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起在**zhongyang特科工作。1931年10月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后在战斗中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曾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坚贞不屈,拒绝诱降。后经**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于5月底脱险到zhongyang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师长。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1队队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率部挺进晋东南,指挥所部取得长生口、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南下邯(郸)长(治)公路,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1938年4月,指挥长乐村战斗,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作用。此后,率部转战冀南和鲁西北地区,参与创建晋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指挥所部在威县香城固设伏诱敌,歼灭日军第10师精锐一部,创造了平原诱伏战的模范战例。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攻克榆社县城。1941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参与组织指挥对沁源日军围困战,历时2年5个月,累计歼日伪军4000余人,被八路军总部誉为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模范。在长期抗战中,陈赓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战果累累,多次受到zhongyang军委的通电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他坚决贯彻zhongyang军委的战略方针,指挥若定,连战连捷,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劲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杰出军事家。1903年生,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party。参加了北伐战争。曾两次赴苏联军事学校学习。1930年12月后历任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zhongyang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zhongyang苏区许多战役战斗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1月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受到错误处理。在逆境中,他相信党,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忍辱负重为革命工作。遵义会议后,zhongyang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初,任红军后方司令部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后兼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遵照古田会议决议精神,组建了留守兵团,率领部队出色地完成了陕甘宁边区的剿匪任务,稳定了边区秩序;打退了日寇数十次进攻,固守了千里河防。他在党zhongyang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处理了陕甘宁边区反磨擦斗争中的许多尖锐复杂的问题。他多次做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有效地争取了中间势力。为解决“晋西事变”,他与阎锡山谈判,促使了和平协定的缔结。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他以身作则,领导部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还重视研究军事理论,致力于军队正规化建设。他在留守兵团倡导了把战术和技术分开的军事训练方法,开办各种军政训练班、研究班培养干部。他多次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他写的《近战战术》被作为军事教材印发,他撰写的《游击战争指导要令》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被**采纳。他为保卫党zhongyang、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萧劲光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曰ben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曰ben侵略者的“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party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
  “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被迫在欧美等海外游历期间,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国人在曰ben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危难之秋,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兄弟阋墙外御其侮,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
  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曰ben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party,成为中国party的秘密党员。
  1933年5月,在**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随即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抗日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与**党员南汉宸等共同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party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party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铁汉,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国民党军人。抗战时,他浴血奋战抵抗曰ben侵略者,虽是东北军出身也能在国民党军队中一路高升;内战中,他的部队数次被人民军队全歼,自己侥幸只身逃脱;沈阳解放前夕,他抛别亲人,搭乘最后一架飞机,逃亡tw。
“九一八”,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22点20分,曰ben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那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任620团团长。曰ben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王铁汉告诉阚朝玺,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他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在长城会战、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战役等著名战事中,都闪现着王铁汉的身影。
  1933年2月,王铁汉所部改番号为107师620团。不久,王铁汉奉命参加长城会战,率部开赴古北口作战。同年5月,他升任第67军少将参谋长。
  1937年8月,王铁汉从陆军大学毕业,回到东北军任49军105师副师长、代师长。当时正值淞沪抗战后期,蒋介石调49军赴上海增援。王铁汉在部队伤亡很大且来不及补充的情况下,果断指挥,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8年9月,王铁汉升任49军105师师长。
  1939年3月,第105师防守江西永修。日军大举进攻,“全力炮击观音山阵地. 1939年9月,王铁汉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因指挥有方立大功一次。
  1941年3月,王铁汉又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从日军手中收复万寿宫(南昌附近地名)。
  1941年10月,他升任49军中将军长,不久兼任金(华)兰(溪)警备司令,驻防浙江。
  1942年5月至8月,他率部参加了衢州会战,多次收复失地。衢州会战后,王铁汉率部驻守江西上饶、浙西江山等地。
  1945年8月曰ben投降后,王铁汉奉命赴杭州受降,之后率49军进驻江苏武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8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俊男不正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俊男,和你聊聊中华民国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tw现在还是用
民国多少年来计算年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C兄傻咗未好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和师妹聊国家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16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