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cunning

【分享】电影散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Mr. Bean's Holiday

每次电视上重播憨豆系列短片,我几乎都会看,每次妈妈看到这样,一定问我怎么总爱看这个傻气的憨豆。一定是因为我跟他一样傻,才会爱看这么个傻傻的憨豆。
世人眼里的Bean是“一根筋”,固执不会转弯,只要他认定了,就一定去做,就像这次去戛纳。
固执的憨豆又死爱面子,明明只会说一句法语,又要硬装出个样子。果然是条固执的约翰牛。由它的第一部系列片开始,这种执着始终贯穿与憨豆的精神和现实世界。用挂锁闩门的Mini汽车;破旧的公寓单人床,每次就寝时睡衣睡裤却穿得一丝不苟;还有他那只常人眼里一点都不可爱的泰迪熊。。。憨豆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对于影片里他人的轮番表演,他却视若无睹。

大导演,面无表情,始终嘟囔着nothing,看得所有人都昏昏欲睡,却是作为戛纳电影节首映式的电影播放 实在是对现在某些装深沉的电影莫大讽刺。发现电影被换掉后,又火冒三丈找憨豆算账;当发现观众都喜欢憨豆的DV时,又立即见风使舵,把豆豆的DV说成自己的艺术创新之作。在全部人为首映电影喝彩时,只有我们执着的憨豆,依然继续寻找他到法国的目的地--海滩。

90年至今,世界不断在改变,而憨豆依然穿着他那套一成不变,不合时宜的西服出现,旁人异样的眼光不曾在他身上起过什么作用,活在自己世界的憨豆,一路走来依然故我,只为自己活着。
豆瓣的评论里有这么句话--你不曾懂得我欢欣,也不会明白我有多伤悲。 或许,这正是对每个执着于自己的欲望的人的最好诠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hoho~
好执着的LZ
不水这帖了。。。
等帮主们来加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一部喜剧而已

Two Weeks Notice

贴身情人
导演: Marc Lawrence
主演: Sandra Bullock/Hugh Grant


看到休格兰特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爱情片,再看到桑德拉的名字,已经可以猜出九成这是一部爱情喜剧了。
说是爱情喜剧,其实喜剧的成分比较大,不然导演应该不会找Sandra来做女主角啦。从《生死时速》开始就不觉得她漂亮,不过她的确很有魅力,无论戏里戏外,看第一眼时并不引人注目,但总是能吸引你看第二眼并让你喜欢上她;至于格兰特,这类有点傻呼呼的角色简直是为他而设的。
George是个有钱的、幽默的花花公子,但与他那个古板的大哥比起来,他并无实权,在我看来其实也没什么实力的,他自己也承认请太有实力的律师通常会看不起他。
而Lucy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厉害的律师,毕业于哈佛不说,功课从来没拿过B,这样优等了还是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值,妈妈是法学教授,父亲是大律师,自小就教导她要为公理正义而奋斗。
机缘巧合之下,这两个人走到一起,搞笑的故事就发生了。故事内容不详述了,没看过又有兴趣就想想办法了,哈哈
 据说sandra和hugh是关系密切的好朋友,于是导演就想写一部好玩的剧本让这两个亲近却又不是情人的朋友一起来演。 可以说剧本是导演特意为他俩而写的。这反映在很多细节处,像舔信封和george他们在餐厅里帮对方吃掉彼此不喜欢的菜的那段,很见导演的心思。至于导演劳伦斯和桑德拉是老搭档了。他为她写过《触电之旅》(Force Of Nature)和《选美小姐》的剧本,两部都很出彩,桑德拉总是能把那种傻傻又有点古怪的性格演得让人很喜爱。
很喜欢听英式发音,尤其是由格兰特讲出来,无论是《诺丁山》里的书店老板,《理智与情感》里的十八世纪绅士,还是这里的地产巨子,格兰特给人的感觉总是一致的:总是显得局促不安又内向,总是需要时间储备足够的勇气才会去作出表白,事过境迁之后才为自己所作的事而后悔,不经意间总是流露出那总无奈和妥协的表情,时常像个孩子般露出困惑的表情。。。
搞笑的剧情,男女主角生动、有趣的表演,还有众多的元素一起构成了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爱情喜剧。俗套的剧情中又带一点点意外,IMDB的评分才5.7,某些人眼中量产电影 ,故事有点俗,但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对爱情充满信心的好莱坞,在这里继续表达它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个永恒主题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cunning 于 2008-6-13 22: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8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休格兰特的电影就是俗也俗得赏心悦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Hilary and Jackie
杜普蕾的大提琴演奏,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过。
那低沉忧愁的要命的大提琴声,总是让人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但是是带着忧愁的沉醉。听杜普蕾并不多,特别是她演奏的那著名的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至今并没有真正听完一次。
最初知道杜普蕾的名字,是因为她姐姐和她弟弟合著的那本书《狂恋大提琴》也即是这部电影的原著,这也是其中的一个译名,电影原名是"Hilary and Jackie",译名却有很多《她比烟花寂寞》,《狂恋大提琴》,《无情荒地有琴天》, 《中断的琴声》,《姐妹情深》,《忘记她是他》。。。
很久以前看的书,但最近才看了一次改编的电影,但是书的内容依然深深留在脑海中,以至于电影的一开始就让我感到难过,想起杜普蕾那灿烂与不幸并存的一生,作为音乐天才,性格与才华的极端落差。贯穿全片的那首Elgar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影片没有说明,但即使从未听过的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传达出来的压抑的痛苦与寂寞。
这部电影被很多杜普蕾迷们称为心头的刺。因为它颠覆了杜普蕾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因为电影中杜普蕾如同一位孩子,她要和姐姐分享所有的东西,包括姐姐的丈夫。导演把电影的侧重点放在了描写杜普蕾的性格上,而对于她的音乐,显得就不够了,这对于她的乐迷来说,接受不了心目中杜雷普完美形象的破灭,对于那些对杜雷普不甚了解的观众,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她的理解。但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对这个极端压抑的天才的描写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改编自她姐姐和弟弟为这个被音乐扭曲了的天才而写的书,而天才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或者可以选择看看Christopher Nupen关于杜普蕾的另一部纪录片《Who Was Jacquline du Pre?》,或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她。
杜普蕾一生中拥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现代制作师的作品,两把则是史特拉第瓦里古琴,其中大卫朵夫如今则为马友友所有。当初马友友演奏Ennio Morricone的音乐时,不知道是不是用这把琴呢,如果换回杜普蕾演奏,一定是很不一样的效果
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好厉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语成谶啊!也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豆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LS想讲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Jeux d’enfants
导演: Yann Samuell
主演: Guillaume Canet / Marion Cotillard

前面十来分钟,一直在讲那两个顽皮的小孩子的故事,我几乎是有冲动把电影关掉。当然,我忍过了这一段
直到看完电影,忽然有种头皮发麻感觉--而那不是属于看爱情片的感觉。
不是让人感觉甜蜜的爱情,而是接近于残酷的爱情。残酷得让故事的主角互相伤害,残酷得让旁观的人也一起难受。。
两个什么都敢的人,什么都愿意为对方付出的人;
居然就是不敢相爱,甚至还要互相伤害,而这都是为了一个游戏。。。
这里面有太多的现实中的不可能,以至于看完一次,并没有真正的感动,
有得只是震憾,和剩下的丁点怜悯和无奈;
感受不到两个相爱的人的甜蜜,却体会到爱到极致所带来的那种自私,残酷,以至疯狂。
法国人的思维方式总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要去表现心目中的爱情都要通过如此令人不解的方式。
据闻导演说他拍摄这部电影是因为某一天偶遇两个开心地结伴而行的小孩子,然后就构思了这么一个故事。
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童话,不是真实的生活。
残酷的结局,或许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相爱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
。。。。。。


看完《两小无猜》,终于明白《La Môme》的导演怎么会找Marion Cotillard扮演Edith pia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5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