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6|回复: 2

[转帖] 正解:三十而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 , 引黄式三《论语后案》 : ”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 , 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 , 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 : ”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 : ”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 , 至四十而不惑 , 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发表于 2008-6-2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偶得 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编辑一下,给出一个简明版的吧,这样更明白一些,会好一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

“三十而立。”
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
就是不疑惑。
“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
“不惑”,遇事可以行权(变通,灵活),无可,无不可。
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
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
“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
《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
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
顾氏(炎武,明末清初人物,著有《日知录》)以为:
孔子自十五志于学 , 至四十而不惑 , 是修境。
五十知天命,是悟境。
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5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