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66|回复: 12

再见梵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荷兰靠海的棉花地起火了
断耳的寡妇手执火把在偷笑
以棉花为巢的白鸟纷纷投向大海

阿尔的国**饱食阳光
他穿着绣有向日葵的睡衣和草帽在麦堆上清理烟斗
他要的是火,或是星
寡妇给了他

我被火烧得疼的不得了
然而我却在梵高的手中夺得画笔和爱情
我的王
你要永远要和那群孩子在一起
并画完那原野的最后一笔血红
发表于 2008-6-2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的夺得了梵高的画笔和爱情?

梵高用的笔很贵吗?
梵高有过爱情吗?

梵高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是他的笔吗?是他的爱情吗?是他流传后世的高价作品吗?

先举个例子:
有人向狄拉克说:“狄拉克先生,请问你是怎么样从式(2)推导出式(3)的?”
狄拉克不回答。主持人提醒他。狄拉克这时候回答了一句:“他只说了一句话,他并没有提问题。”

在这里,我看到的,只是梵高这个“词”,而不是梵高这个人。
只是想说,很不客气的说,我在这样的诗里,看不到内容。

顺便说一下有内容的诗:
《致橡树》:
橡树,高大,伟岸,从而可以象征有事业心并且能够成就事业的男性;
藤,娇弱,依附大树,从而象征有依赖或依赖得十分严重的女性;
木棉,高大,红花,从而可以象征有独立性的女性。
这诗之所以能够入选教科书,原因不于在词用得华丽与否,而在于她所象征的意义。
词只在于你能找到合适的就可以了。
比如,橡树,你不需要找银杏(千年古树,树种的活化石)。

在这里写了诗的,希望都能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若觉得说得可能过分了点,请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还真是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遐逸 的帖子

你的话我倒是不放在心上,你没有看见“梵高”。是因为你心里没有“梵高”。朋友,多看看,多赏析一下它的作品,要是你感受不到梵高作品里面的东西,你就没有资格,甚至是没有必要对我的诗歌给予评论。
顺便带过,诗歌所谓的内容,不是作者想表达什么内容,刻意表达什么内容,而是读者想到什么内容。
海子的诗歌,你看出了什么内容,说实在,我看了几年海子的诗歌,大部分也不知道他主要讲什么内容,但是我却为他的诗歌着迷,为什么,呵呵,那是一种感觉,与作者相通的感觉。
中国的诗歌太着重格式,太着重每样事物必定要代表某些东西。
有必要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遐逸 于 2008-6-25 11:43 发表
你真的夺得了梵高的画笔和爱情?

梵高用的笔很贵吗?
梵高有过爱情吗?

梵高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是他的笔吗?是他的爱情吗?是他流传后世的高价作品吗?

先举个例子:
有人向狄拉克说:“狄拉克先生, ...

你的话我倒是不放在心上,你没有看见“梵高”。是因为你心里没有“梵高”。朋友,多看看,多赏析一下它的作品,要是你感受不到梵高作品里面的东西,你就没有资格,甚至是没有必要对我的诗歌给予评论。
顺便带过,诗歌所谓的内容,不是作者想表达什么内容,刻意表达什么内容,而是读者想到什么内容。
海子的诗歌,你看出了什么内容,说实在,我看了几年海子的诗歌,大部分也不知道他主要讲什么内容,但是我却为他的诗歌着迷,为什么,呵呵,那是一种感觉,与作者相通的感觉。
中国的诗歌太着重格式,太着重每样事物必定要代表某些东西。
有必要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其实呢 我觉得师兄应该是了解梵高的人
至于诗歌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共鸣点 所以LZ也不用为师兄的话而耿耿于怀[em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向阳 于 2008-6-25 12:26 发表
呵呵 其实呢 我觉得师兄应该是了解梵高的人
至于诗歌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共鸣点 所以LZ也不用为师兄的话而耿耿于怀[em09]


晕,我倒是没有耿耿于怀~~才没有必要为这个耿耿于怀~~呵呵,自己写自己的东西,让别人说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啊麦 的帖子

哈哈 那就对了[em09]
其实我们都应该欣赏用心评论我们的人 很多时候旁观者清[em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向阳 于 2008-6-25 12:37 发表
哈哈 那就对了[em09]
其实我们都应该欣赏用心评论我们的人 很多时候旁观者清[em09]


说实在,就诗歌来说,我对很多国内公认的“高手”很不感冒,比如说汪国真啊,冰心等等~~~~呵呵
这样说,不知道会不会像韩寒质疑巴金等前辈一样被痛骂。但是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审美观的,别人能不能理解是一回事,自己满足了就行了。还要说一下海子,我最敬佩的一个诗人,也许,在很多人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最好的一首,但是我不以为然。在教材里出现的东西,当然是适合读教材的人的思维。但是当你作为一个真正的自己来看别人的诗歌,诗歌就是你的。海子的诗歌,很多人看会很吃力,觉得很华丽,很造作吧,很无厘头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诗歌我还没有真正喜欢看过谁的 海子也只是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如果一个诗人一生能够写出一两句感动一个时代的人 那就很成功了 而我不会去刻意专研某个人 而是看看许多能让时代感动的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我是十分过激。
但,我还是认为我的说法不无道理。
------------------------
回复 沙发 遐逸 的帖子
你的话我倒是不放在心上,你没有看见“梵高”。是因为你心里没有“梵高”。朋友,多看看,多赏析一下它的作品,要是你感受不到梵高作品里面的东西,你就没有资格,甚至是没有必要对我的诗歌给予评论。

老实说,我的确是看不懂梵高的画,也没有怎么样去看。我不认为这样对我会有什么不妥,也不认为我承认我看不懂梵高会对自己的所谓的一些东西有什么影响。不知道就不知道,看不懂就看不懂。
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得出了结论:即使我们大学毕业了,也还是各有偏颇。
但,我知道梵高,对他最敬佩的是,能够坚持自己。梵高生前卖不出画,没人认为他的画有价值,他的画的价值是在离世后才被发现,才被承认的。虽然,不知道天价的画,对他是一种承认还是一种炒作甚至是一种玷污,但毕竟,他还是有人愿意看他的画了。
后来,再想,即使他的画,到了后世,也不见得有人欣赏,不见得有人理解,不见得“面对我们的骨灰”会有“高尚的人洒下热泪”,这样坚持自己过完一生,也是一种最极致的美吧。

如果楼主真能看懂,真能描述出来,并且真能与本词联系起来,而且说得有一独到之处,带我们一同领略一下某种我们目前单凭自己尚不能挖掘的东西,那我收回之前的话,并道歉。若不能,那恕照原文。


顺便带过,诗歌所谓的内容,不是作者想表达什么内容,刻意表达什么内容,而是读者想到什么内容。

  作者是连最基本的文学理论都没有学过的,或者学过也不赞同的。
我暂且不提基本理论吧。先作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我拿我的《辞海》随意翻上三十页,每页抽一个字,写出来,四六三七二八一九不等地分成若干行,然后,说“这是我的诗。你去想吧。能不能发现美,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第一重创造,是作者从现实中,找到一个“典型的东西”来表达一“类”事物或一“类”情感,这个过程,作者需要挑选,需要锤炼,需要精益求精。如果粗制滥造,那就如街边的口袋书那样了。
第二重创造,是读者是读的过程中,联系自己,联系阅历,联系他人,联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还有将要发生的东西,进行一些思考,得到新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这个过程,更多的要求读者的素质与水平。
不在于作者写的是什么,而在于读者能想到什么,如果这不是一个懒作者或不负责任的作者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一个笨人说的话。

海子的诗歌,你看出了什么内容,说实在,我看了几年海子的诗歌,大部分也不知道他主要讲什么内容,但是我却为他的诗歌着迷,为什么,呵呵,那是一种感觉,与作者相通的感觉。
中国的诗歌太着重格式,太着重每样事物必定要代表某些东西。
有必要么?
我所提了一下,《致橡树》里的几个象征。如果只是凭我这几个说法就认定中国的诗重格式与每样事物代表某些东西,那就有些过分了。但如果作者还有其他证据,真能得出这个结论,那不妨说来听听,大家一同学习学习。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里格式不说,但是,没有代表,没有象征。只有困窘的境遇与孤独的状态,却有广阔的心境。于此,又有满腔的义愤“我的名,岂只因为我的文章而著于天下!我杜甫还有大把才能!我的官,只能由我得病了才能休的,为什么为什么,现在就这样把我给辞退了!”最后,只能以沙鸥自喻,聊以Z·W。

借问楼主,能像这样子解释一下,说一下你的诗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岛——《生活》网!
  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只好维持原来的说法了。
即使不顺耳。

暂别后院轻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7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