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1|回复: 0

2009计算机全国统考的政策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6月2日,教育部教学厅关于2009年计算机统考的〔2008〕11号文件正式下达,文件提出:为了更好地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我部决定,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调整后为4门,即政治、外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卷面满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和150分。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万学海文广东分校对09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生提出建议:
一、政策解读
1、考生选择院校的余地增大。由于教育部统一命题,初试科目一致,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的余地明显增加,更有冲击清华等名校的机会!
2、试题考查的深度有所降低。考虑到各校情况有所差异,试题不能太难太偏,要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根据以往考试改革的经验,第一年统考要考虑到平稳过渡,因此试题不会太难。
3、考查面扩大。这是广大考生面对的首要问题。在以往非统考计算机科目中,一般学校考查科目为1-3门,而现在统一增加至4门,考试内容明显增加。虽然难度降低,但是考查范围扩大,这将会需要考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复习中来。因此,广大考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及进度应该有所调整。
4、复试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鉴于初试统一命题,不能很好地体现各个学校的特点,因此在复试中各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查。因此,广大考生不仅仅要在初试中考得好的分数,更要注意复试的重要性。
二、复习建议和指导
面对今年突然的改革,报考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可能对复习的准备有很多的疑问。第一年计算机全国统考,关于怎样复习,如何选取参考书、资料等等都是考生要考虑和准备的。对于统考大纲,预计将与其他统考科目一起于7月中下旬发布。鉴于大纲还没有正式公布,万学海文首先给大家一些复习意见,希望能给现在复习准备的同学一些帮助。
1、重点加强公共课的复习
因为考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要复习专业课,而且还要复习其他公共课。而且目前计算机专业课可以参考的资料和消息太少,因此可以先加强公共课的复习,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这样就可以为计算机专业课的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等到考试大纲发布和各种消息和资料逐渐出现以后在重点进行专业课的强化提高。万学海文提醒广大考生,不要拿今年公共课的复习进度与往年大家的复习进度相比较,因为在中后期计算机专业课复习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这跟往年的复习是不相同的,公共课的复习进度应该快于往年。
2、对统考计算机各个科目进行初步学习和复习
考虑到统考以后的计算机专业课内容较多,万学海文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先初步复习各个科目,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到统考科目不般不再指定参考书,万学海文推荐以下经典书目作为复习的参考: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子赢,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王诚,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版)谢希仁子工业出版社
3、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
考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加上今年第一次计算机统考,大家普遍感到,没有复习的思路。因此,复习的计划是相当重要的。可以预见,今年考研中很多同学就会找不到复习的方法和重点,在盲目中消耗掉宝贵的复习时间,最终考研失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综合考虑考研的各个科目,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切忌只顾低头走路,不顾抬头看远方!
4、调整好复习心态
一方面,不要因为统考而慌张,毕竟改革是常有的,应该尽力适应改革。初次统考,考试的难度不会太大,变化也应该不会太突然,一般会平稳过渡,因此还是要将复习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另一方面,不要因为统考难度降低而盲目乐观,因为报考人数居高不下,考研的竞争仍然是很激烈的,如果考题容易,则相应的录取分数线也会升高。
总之,复习过程中一定有正确的心态,既不要因为畏惧为停滞不前,也不要因为盲目乐观而疏忽大意。
最后,希望广大考生能从容面对政策变化,祝大家复习顺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9-10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