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9|回复: 13

个人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8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国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陀斯妥耶夫斯基 海明威一类的人文类作家的作品都很有深度       国内嘛,还是觉得明清以前的一些屈骚汉赋 和唐宋前期的诗词有点味道,其他一些都感觉味同嚼蜡,毫无新意。至于近代,鲁迅先生的作品绝对一流,只是被过于意识形态化后,多少令人有些偏见了。至于后来的发展似乎又有些过于“崇洋媚外”,弯路走了不少,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难有佳作。当代写作渐趋自觉,正在努力,期待……
发表于 2008-11-28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整个文学史,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对文学,我自己还没有个人的系统观点。
只是觉得,文学并不如史学,虽然史学会有诸如史料齐全与否、真实与否(考史)、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史评),但毕竟是对以前发生的东西。


谢谢楼主,我想到了一个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说文史不分家嘛,但我个人是较喜欢文学啦,想象力可以丰富点,更有一种张力。历史嘛,因为本人对历史一直有一些困惑,不好说。只是觉得治史如真能像王国维陈寅恪,其精神也着实令人钦佩了。只是当代难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喜欢文字的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书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文字的感觉。对心理有用的对生活实用的。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板凳 40823z 的帖子

推荐你看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你再对这方面进行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LZ都评价与中大一教授对茅盾文学奖的评价很相似
其实当代的中国的文学写作深度都过于肤浅 这与经济腾飞商业化下的浮躁氛围不无关系
不要说文学,就是大一点的文化发展也是一样 百家讲坛的退场就是一个文化商业化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闭上天黑 的帖子

wa       钱宾四先生的那本书从五帝三代以来的尚书开始一直介绍到明清,见中国思想和学术精神之大义,昭昭然国学大师是也.只是此书为语录式转载,终觉罗嗦,我辈浮躁,未能通读。还是好书!  但个人觉得终究是一家之言,可参照而不可照搬。如果真要深入了解,见原文为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40823z 的帖子

那,什么才不是一家之言?

就连《史记》,司马大哥,也只敢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论语不是一家之言?孟子不是?墨子不是?老子不是?汉代各儒趋炎附势而稍新造、窜改不是?魏晋清谈各家不是?程朱王阳明等还不是?
那即使我倒回去看原文,仍然也是一家之言啊。

即使是集体创作,也应该只是一个团体的行为,仍不能代表全国吧。
那,哪来的非一家之言?

如果比较地说,南怀瑾等人的,好像也是一般。
至于王国维、钱钟书,那功夫却的确是当世少有,但,又何尝非一家之言?
陈寅恪不太熟悉,应该也无法逃出一家之言的范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遐逸 的帖子

哈哈    强调一家之言只是为了让大家有时别太急功近利拿了别人的东西,到处自以为正确,胡套乱套,搞得乱七八糟。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正确的东西,只有合适的东西-----相对与每一个个体。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到找到什么普遍的真理呢,是否这样可以带来一些什么心理上的安全感呢--------软弱!   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普遍的真理,我们要的只是适合于自己的。不要想着别人一定要和自己一样(但似乎人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强迫倾向)——这只会带来更多的摩擦与冲突。如果上升到社会层面,这大概就是苏联解体文革十年的一大部分原因了。少一点的自以为是,多一点的宽容,自己活着也让他人活着,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该会好很多吧。

  PS:  每次经过图书馆都会心惊-------这里该有多少的偏见啊!     ——总是害怕自己的意志会被人强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楼 40823z 的帖子

最近不太喜欢只在观点上的讨论。我已经过了那个只考虑观点是否正确和全面的阶段。

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不是凭空的。既然每个人的观点都会不同,而且,也不打算强加给别人,也不打算随便接受别人的观点,所以,只看那个人提了多少资料,再考虑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视野扩大之后,让自己的思考与结论能够更全面,再看对自己是否有作用。

个人的修养是否能够兼容,我倒是觉得,如果他所知道的知识和我知道的一样,那么,他的结论应该会和我的一样的。(前些天看《西方的没落》时,发现作者也是有类似的观点的。)

说到图书馆,面对那一堆的书,我会惊心,因为,知识是无穷的,而自己只能极其有限的取那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我再高尚一点,引用一下译林出版社的“人文与社会译丛”的主编 刘东在该译丛的序里的话:“……而且在当下的世道中,若还有哪路学说能引我出神,就不能只是玄妙得叫人着魔,还要有助于思入所属的社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觉不自觉,期待不期待,全在于你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16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