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90|回复: 38

[其他] 读透了可以少奋斗15年(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文章我读了,收获很多,和大家分享一下,特别是毕业生朋友
+ Y! l' z6 x! l: A! ^* r1 U# G8 }  i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 u/ Z1 d8 F7 _
  $ S/ n$ H8 t# U" Z4 p) l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 K0 A3 e; Y7 ~  
( n$ Q1 [& [2 B% U   ! [6 U9 P& b$ t- o7 |( Q8 b
  
! l7 ^5 e; ?, H3 v. D* ?% o  一、 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4 W0 e# N1 [1 Z5 ^% ?& Q0 H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 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 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 [7 C* A! T3 p( b  
# y4 I! y5 Q" R3 @: t  (一)5大利益象限 6 R- s% T# N5 ^( `  W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 _7 P5 P, p. r  z# V    1. 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 v1 d" S9 E- H5 a
    2. 垄断行业国企
1 i' S3 m, }) t    3. 竞争行业国企
0 D: A# g' @9 j, y$ d    4. 外企 $ e" V' h& P/ [* g! `
    5. 民营企业 4 p1 H9 A+ w7 |$ B( E+ t) F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 h/ p" D+ v+ E2 N. x; l6 K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 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 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 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 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 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9 V' q6 u( ?1 m5 j; N2 j* T
  
$ S: _1 Z* {& z. V7 e, N7 {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 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 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 2005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 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在另外的文 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 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8 U, P% c5 ]  @# P6 P  
. H9 ^, r* Q" n" ^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 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G/ o: q& S7 I1 y
  
* r# e+ @& v/ h" M. V5 a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 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 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 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7 p: u) \/ D3 w  
, f# z" h- ^) B# h/ w) t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 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 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 X) A: L" u9 T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4 k! o9 f4 @" M2 }  5 z" ~9 |4 g8 O6 w  A# C
  
0 T; h# s& j3 f5 N  
7 C1 X( p0 \, J, f8 N7 x  二、 转型中的一代
2 J( T* r* J0 p: K, w% s. K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 c! y" n+ w' G) t" Z, n. i* X
  
! j6 e4 L1 q  g  w9 A   1. 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 C; @9 I% x$ Y3 Y     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 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 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你到底是去做公务员,还是去做雇员? 7 f; [9 K- ?) r! E  j
     中国所有的国企都有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这种制度安排直接来源于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控制。在当年,一般都是“出身好”的人成为正式工,出身差的人自然就是非正式工。现在这种出身制度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但所谓的用工制度却遗留了下来,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垄断性的国企,在市场中利用垄断优势尝到了大甜头,自然要更加紧去获取市场利益。这时人力资源就成了问题。一方面,老的正式工就像八旗兵 一样早就失去了打仗的勇气和能力,那么用什么人 去攻打市场呢?另一方面,中央不断要求这些垄断型的国企改制,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员成本,那么怎么优化?怎么降低呢?很简单,大量招聘非正式工。一方面用这些新鲜血液来攻打市场,充当炮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将这些非正式工的工资进行市场化(垄断国企正式工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市场水平),这样就 拉低了整个企业的人均成本,完成了国资委布置的改制要求之一,而且不会损害正式工的利益(国企领导层是正式工利益的代表)。这表明了,国企已经蜕变成为了一个市场怪胎,一方面利用国家力量获取市场利益,一方面成为为小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但是要注意,当前还是有可能进入正式工群体的,因为正式工是一个松 散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也要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的,否则会边缘化,最终丧失其优势地位。非正式工的收入大概是正式工的1/2到1/4。当然,在这里不是进行道义分析,而是要你去了解清楚,你到底是去做正式工,还是去做非正式工?
, v+ _. w2 f& a  2. 外企类,大陆工和非大陆工的差异 * ^: c& i! U" f6 a7 Y( E, X+ U
     在外企,差别主要体现在大陆工和非大陆工之间。大陆工工资一般是非大陆工的1/5到1/10。这是合理的。因为外企到中国来投资的90%的理由就是因为你 人便宜,不是因为你是文明古国,也不是因为你有三个代表。人家的要求是合理的。当然,即使是这1/5到1/10的收入,和其他国人相比,仍然是很不错的。 当然,外企工作是很累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那为什么外企还要招聘非大陆工呢?这里你要清楚的知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3 O! D3 A/ c/ u; P. e5 u! K1 R% W- b  第一,需要一些可以信任的人来管 理(受法制国家法律约束的人);第二,需要一些精通英语的人(能用英语思考)来管理;第三,需要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来管理。那是否你就只能当大陆工了呢?不是的。你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你也是有机会成为非大陆工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美国留学的原因。当然,仅仅留学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美国就业并拿到 绿卡才行。现在很多外资企业的CEO,当初就是在美国做体力工混到的绿卡,然后因为精通两边语言的优势,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建立代表处,就找这样的人去做 所谓的“首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成为非大陆工,仍然是有可能的。  - [4 M4 {" [9 y5 S; s5 N( ]' q( _
  3. 民企类,股份工和非股份工的差异 & _& V4 f! B" s
      在民企,差别主要体现在股份工和非股份工之间。股份工主要是哪些有使用股份来吸引人的企业中才有,是最初创业阶段加入的员工。例如华为就有相当多的股份工。非股份工则是那些很后才加入的员工,或者是那些很早加入,但对于公司没有什么价值的员工。在经过了创业阶段以后,企业一般就不再需要用股份来吸引初级 员工了,招聘主要就是填补战斗减员——有人走了,就招新的。期权一般用于高级管理者,由于本文分析的是大学生就业,因此与它无关。中国大部分民企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自身都难保,员工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创业型民企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你决定去民企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是创业扩张型的民企,还是补充战 斗减员型的?
- u% T$ d  P# N0 p8 V1 W  j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 k8 D# P) l" d8 T+ o) G2 t0 T* F  
# \* p- `1 d( A; x: x   % V' I, ]# w5 h* B1 z) \2 t& a8 P" }
  
; U2 ?% k8 a7 X( D: j* f1 D2 k  
! ^. ]/ a9 [5 I" s  1 C! Y4 z* r/ d. S. |
  三、 职业生涯设计1 J0 w0 W; M4 Z
    从整体而言,这一代人注定要承受社会转型的代价。但从个体而言,仍然可以尽力去争取好的结果。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其实从上述分析,对于职业市场中哪些象限比较好,哪些象限比较差,可以说已经是一目了然了。为了更加清楚的查看,现按优劣程度将其排列如下:
3 t- N) b, H* N4 }( z: n    1. 外企非大陆工
& X# I! K  Z6 Q6 T    2. 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
4 a7 q4 W+ e4 Q' x# `2 }. D* m    3. 垄断国企正式工
  s, |% `2 \# U1 i    4. 民企股份工
) `+ k3 ?; f. {, O7 A" L    5. 外企大陆工 9 D/ P* P% [! z4 j' M
    6. 雇员
2 b+ ~3 U" z/ s1 z4 {3 V. M    7. 竞争国企正式工
- t& v1 V  t9 q6 I! l7 U  [5 S7 Q    8. 垄断国企非正式工 : I1 r: T. `$ X' a3 Y0 w+ X
    9. 竞争国企业非正式工   d+ n7 ]+ |5 m: t5 O2 R! v! t
    10. 民企非股份工
$ z; c) R" d6 E8 R3 k: ?5 T  " L4 o6 g3 d7 S! p' ^* v
  也许你可以举出一些反例,但是要注意,上述情况是对一般情况的总结,不包含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你们那里特别穷,公务员拿不到任何灰色收入等情况。) o2 u: G% {+ h+ V
     好了,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你要记得的是,尽量往高处走。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要被一些所谓人力资源专家的“看长远发展”的说法所弄糊涂。你一定要记住,你站的越高,那么你跳的就越远,看长远发展绝对是起点高的跳的远。不要相信专家们所谓的职业生涯设计,那不是真的。
/ a" `5 d3 e( u; w2 g5 c9 j9 V  0 M$ k1 v, @4 _' B5 C
  
: p+ }! s4 C" P- x# ]' x* y1 h  f  四、具体问题解答 # u- ~) r5 S& N4 y' P" C. R" h, J
  1. 如何辨别正式工岗位和非正式工岗位?
" Q2 i, X. M5 Z. T! b, ]9 L     对于公务员,要询问是否进入国家编制。如果不进编制,即为雇员;对于国企,不要直接询问是否正式工,他们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我们这里都是正式员工”。你要注意,这里多了一个字:正式“员”工,里面分为正式工和非正式工。(要记住,中国的国企和央视是一家的,说的话一定要反着听,不然你一定上当) 你最好是找内部人了解下,这样最清楚。如果不认识人的话,你应该看他这个招聘是什么部门在主要操作。如果是某个业务部门自己在招聘,而不是总部人力资源部出面招聘的话,多半都是非正式工了。最后,可以询问多久可以“转正”,如果他们闪烁其词,仍然在解释 “都是正式的”云云,或者他们告诉你3到6个月的“试用期”,那么你基本可以肯定是非正式工了。
( `. x5 v/ p5 g) \: _  
$ ~9 \( c* i2 I; e4 C. ^- d  8 u0 S; Q3 B$ D1 n8 p
  2. 要不要在意开始的收入?
! A5 a1 O4 [2 |/ n& j6 s! L: X7 D     很多专家在这个问题上胡说八道。他们认为一开始不要太在意收入,要看长远发展。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专家。你可以想象一下,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岗位的收入?很简单,在不同公司间,市场形式好的,有长远发展的公司的岗位,要比没有前途公司的同样岗位收入高;在一个公司内部,有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岗位要比没 有前途的临时岗位的收入高。开始收入的高度反映了公司对你这个岗位的重要性的看法。你是认为一个重要的岗位有前途,还是认为一个不重要的岗位有前途?
  H6 g4 b1 N$ h9 m    
7 k( J% ~5 D/ l  3. 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 0 f. A5 |2 v% f  b5 V. Y* o
     还有一种骗人的说法,是说去小公司更可以锻炼人。这种说法荒谬无比。小公司由于实力不济,往往没有高手级的人才,也无法开展一些需要强大资源才能进行的市场运作。这决定了你无法向真正的高手学习,也无法积累大型市场运作的经验。记住,锻炼打大仗的本领,比锻炼一两个人单打独斗的经验有价值得多。
$ C6 \0 Z. o- Z3 \2 L  
' t1 X- t; {6 s' r1 z    
, L( ]5 n& j: E  4. 白领会失业吗? ! s. g. H1 L* I$ l+ m' {  C1 K
     答案是:“会,而且会大规模失业。”你要知道的一点是,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无穷无尽的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在等待着加入城市就业大军。现在的所谓白领,不过是在吃青春饭而已。等他们40岁左右的时候,大量的新的年轻毕业生能够用比他们低的工资来做同样的工作(估计那时中国的劳工保障法案仍然是不健全的,也没有什么工会来保护他们),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白领失业浪潮。
; U  T& T$ ^+ X  p% M  I    
$ i, ?, p  S0 j+ D  5. 做专业性的工作,还是做销售? 0 C, a0 i& Q/ e$ Z* i4 G  X
     要看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而言,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做销售的潜力;其次,要看是销售的领域是否有技术含量,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而去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销售业务。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专业,如医学、法律等等,千万不要放弃,机会成本太高了。你要知道,在这个专业领域,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你 竞争的(眼睛别只盯住每年毕业的那些医学毕业生),因为你要知道,如果你改行去卖保险,那么将有数千万职高生、失业青年和你竞争,而且很可能你竞争不过他们。但是,如果是在有技术含量的领域,从事市场工作往往是一条捷径。
  d2 F8 W: p* u4 Q( q7 w1 C4 q     / k5 i" U0 M4 N. s+ [
  6. 找工作通过什么渠道比较好? 2 x0 z) D8 D) J5 T0 k8 E  X7 ^
    不同的渠道,主要用来发布不同的岗位。例如,招聘网站、是外企招聘大陆工,民企招聘非股份工比较多用的渠道;国企招聘非正式工多用报纸、人才市场;而公务员、国企正式工,则多半要通过内部关系来介绍了。
- N: L; c9 [3 a- w) I" \     / x9 u3 M5 x9 w4 K
  7. 找什么样的行业比较好? 4 g$ b4 x+ ]7 v1 g7 Q' {
     这里一定要注意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主要是找行业,而不是看你学的专业是否“对口”。对行业要有提前预测性。现在好的行业未来不见得好。在中国未来5 年我比较看好的行业是:微电子、金融、建筑、法律、医药、生化。如果你学的专业正好是这几个,那很好;如果不是也不要紧,你可以考研究生,也可以去做这些领域的市场工作。记住,要做Sales,也要做这些有前景行业的Sales,而不要去做超市的Sales.
发表于 2009-2-2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说得又挺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行业未来五年真的会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补充一下,我不是作者,作者也看不到大家的提问,内部交流一下就是了。
+ b! t8 v) j1 I% V6 ~: B
" `% I# F( l# D/ y+ z3 ^1 }1 w7 z; c我个人觉得建筑行业未来一段时间还行,中国人口刚性需求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义的建筑行业,包括了所有的基础建设,不单单是房地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当年奉为圣经,现在知道有些纰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02070344 于 2009-2-26 14:56 发表
2 x2 y: i5 \- W8 S& L' u- \看过,当年奉为圣经,现在知道有些纰漏

( ^: Z, _! a+ K0 w) x$ w- B- U8 ^8 I5 e. U( v
能大致给说说纰漏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还是挺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大半年体会很深啊,这篇文章写出了我们的工作现实啊,大学生第一份工确实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不少,豁然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多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V( V4 ~: i$ j8 n- Q1 G5 e) S0 e
9 G7 m- x# o+ O$ _- ~( z% N
某些理论早已熟悉了。。。) X- t2 n" `9 _9 q; N( w' S+ ?

8 n5 d9 r' R  ?$ T5 q' T/ ^3 I我是属于外企中的大陆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_! n* o( j8 C) ], W5 b曾看过,暂时感觉不出太大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专业可以打个医药的擦边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七八糟,自我感觉太重了,不过有些还说的不错,只是只说到一两个点而已,远远比这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垄断国企打工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等民企非股份工。注定在20年后四十岁左右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年找工作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不过很幸运,让我瞎猫碰到死耗子了,进了一家小小的国企,成为这家单位最后一批正式工。虽然待遇不算很好,但至少现在金融海啸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看过了。也看到了卷毛兄在这里做广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6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