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感谢大家,也很幸运,我接触后院并且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面掌握这后院的种种大权。
我最近置顶两个帖子:
其一是征友贴
另外一个是人所共知的自杀贴。
这些帖子都某些人认为是不应该全站置顶的,更加不应该套红加粗。
今天,听闻自杀贴已经上了MOP的首条,还配图推送。
不能说这个说明了什么问题,但是以我的能力跟触觉,我觉得就目前后院的风气很不可长。
驱动学生上后院的原动力为零,驱使广工学生上后院的原动力也为零。
为什么? 驱动跟驱使不一样,一个是主动一个带被动,但是后院作为一个民间的论坛,如果没有从人的实际性出发,必将对浏览者跟注册用户产生浏览一次就过的情况。我们在报道学生的事情,不管好事坏事,都已经有网友乐意将文章发表在论坛里面了,却惹来很多议论,说什么“自杀成风”一词用的不好啊,说不应该发图片啊…… So What? 你们要的究竟是ABC教堂式的论文还是真真实实在学生口中说出的真情实感?
对于新闻元素,对于事件的把握,远远落伍的斑竹,我觉得很不称职,但是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一群合适的斑竹。但就平心而论,对事情可以发表看法,但是不应该让新闻成为人造新闻。保持新闻的触觉跟保证事实的原汁原味目前没有几个大网站能够做大,但是,在巴掌大的后院,我却满怀希望期待着。因为后院的斑竹跟管理员都很年轻,很多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我们是未来,是一种希望。但是很多的条条框框却从大一到研究生都会一条一条往我们的脑袋上挂,如果没有绝对的魄力跟清醒的认知,就会人云亦云,到最后终随大流。
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大时代,能够善用网络、通过网络学习的先知先觉们肯定是日后的弄潮儿。
我置顶自杀贴被人说道:教主式IQ。严重伤害死者感情。MOP的置顶呢?很遥远对吧?
我们身处地震的中央,毫无感觉地震的发生,别人身处远洋彼岸却能够真实报道。这个不是作为学生的可悲是什么?我们对我们的一位同窗的离去,毫无表示,处处隐藏。置顶当然不能拿来作为衡量这个的标准。但是从心里面,从潜意识,很多人就是这样做了。请看仔细点,是“做”了!
我有幸在大学四年的光阴铺洒在广东工业大学,一个我愿意但并非首选的学府。从2002年入学,到2006年毕业,我无怨无悔。有补考、有重修、四级未过……说实在的,当年想死的心是有了的。这个想死的心并非原生于我本身。先说下我的情况,出身贫穷,但是学习刻苦,在大学前,从来没有跌下全校第三名,高三已经是预备党员,只在高考发挥一般。尽管如此,我很是向往大学生活。我曾经幻想我的大学生活可以从大一开始就与计算机为伍。可惜,高考分数不高,没有办法自己“兼修”计算机。正是由于这个兼修,我浪费了不少其他的时间,(不过就算回想起来,我也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当时的专业上)。但是,大一的时候就同宿舍有人过了四级,大二大三各过一个,最后剩下我一个没有过。这种心里压力,只有真实经历的人才会明白,因为很简单,这所并非我首选的大学,很强调四级通过率,辅导员跟其他一些领导的一些话语,已经很明显地说“过不了四级就没有学位证书”诸如此类的。静静地想,就算到了大四我都希望能回去复读,考一个首选学府。在这种情况下意志力稍一薄弱就会寻短见了。如果你觉得寻短见就如同打这三个字一样轻松的话,只能说你从来就没有这种感觉。
毕业的那年,华农有连环的自杀发生,原因外界猜测无他:学习、就业、爱情。难道不是吗?当你去招聘会,看到人山人海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所谓的一技之长是什么东西了。大四的时候,我们搬到大学城,分过宿舍。这个时候我跟我另外一个同舍好友跟其他一个专业的两个“最差”住在了一起。这个时候也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因为那两位兄弟,到现在还有数十个学分未修完,其中一个还在为最后一年的助学贷款苦苦挣扎。当然啦,就算如此,他可能也比我好,因为我从大三就没有办法交得起完整的学费了。大四,我补考完最后一科,一路光明。那个时候离开那个教室的时候我感觉真的有道阳光会照射进来。
这些本来就不应该插进来的,但是我想,真的经受了一切你就明白生命其实很简单,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定了。现在的我,口语说得很不错,可以直接跟老外谈生意,聊天;在计算机的天赋也慢慢被发现,生活得相当的好。但是一直都没有入党,据说有个档案里面有我已经是预备党员的说明……
这个就是教主式的IQ。我经历过跟离去的兄弟类似的经历,我明白他们的处境。如果你以为他们真的想静静的离去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愿意看到报纸上说,这个反映了他们对现代教学制度的讽刺;或者说反映了对学校的不满;或者说反映了……
只有满足的人才能静静离开,他们才青春年华,他们才刚刚懂事……却发现社会太复杂了不是吗?就连自己的同伴也如此,已经没有任何的感同身受,也没有任何的帮助弱小。师长也没有办法给以任何的帮助跟指引了,他们的口中只有四六级的通过率,只有优秀学生。学校也没有关怀了,今天会跟你说还有多少学分未修,明天会跟你说这个学年的学费没有交齐。
这个不就是现在的教学制度吗?你看看你的老师,特别是在大学城上课的那些,哪个(非全部)会很认真备课,哪个会逗留到你问问题的?很多老师一下课就坐校巴回去了,在上课的时候看到一片的萎靡不振,也就没有什么心情备课的。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是从我们向往的大学一入门就开始的了吗?能够在如此环境下真正学有所成的可谓微乎其微。
发在论坛的帖子,水一次就过去了,嗷~ 发生在人生的轨迹,刷一下也就过去了,嗷~
如果你希望善用后院,请原谅教主的教主式IQ,因为他跟你们一样,经过过或者经历着大学的风风雨雨,很短暂的,但是很实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