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93|回复: 89

[景象] 仿制品?So what?!莱卡初体验,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相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5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橘 于 2009-5-5 20:52 编辑

前几天,突然想起箱底那台俄罗斯仿制的莱卡古董相机,机器是去年在一家当铺花了高价买的,因为实在是很喜欢那种金色的感觉,还有莱卡这个经典的品牌(尽管是仿制的)~

因为当时不懂如何才能把胶卷上稳,所以拍出来的第一卷胶卷因为上卷不稳,导致过片失灵,结果最后就整卷废掉了...

然后一直以为它的上卷齿轮因为缺油而干涩,进而把它打成问题机器并压在箱子底下暗无天日的地方...

直到前些时候,买了一大堆胶卷,才在无意之中又想起它,心想反正胶卷这么多,也不在乎再报废一卷吧,而且也不确定机器是否真的就有问题,因为虽然机器是仿制的,但是仿制的对象毕竟是大名鼎鼎的莱卡,以耐用而著称的莱卡,二战时期战地记者视若生命的莱卡...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拿出相机,古旧的褐色皮套散发出的浓重霉味,似乎在诉说着它所保护着的东西的悠久的历史...打开皮套取出相机,旋转底部的开关,打开并取下整个后盖,胶卷仓的内部一览无遗...

然后开始上卷,把胶卷的一头使劲的插进卷片轴上的铁片内部,然后开始手动卷片,在确保胶卷已经顺利卷到轴上之后,装上后盖并旋转开关锁定...

随后,取下金黄的镜头盖,拉开那个金灿灿的伸缩镜头,并旋转固定好...
IMGP4326.jpg
IMGP4331.jpg
IMGP4335.jpg
IMGP4350.jpg
IMGP4332.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买了相机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认真研究这台机器:古老而经典的莱卡机身,部分位置甚至已经长了铜绿,机身上写着的D.R.P.(德意志帝国专利),意味着这是一台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机器,那些画蛇添足的俄文,以及弄巧成拙的镀金机身,暴露了机器是仿制品的事实~

但这一切并不能证明它的表现也是同样的拙劣,毕竟它是一台莱卡,即使是仿制的,即使不能得其精髓,却也足以令我不敢轻视它~

现代相机用多了以后,有很多附加功能,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液晶屏幕,比如测光功能,比如自动对焦(虽然我使用单反的时候也只用手动对焦),比如自动卷片,比如...

这一切,在这台莱卡身上全部没有——总的来说,它只是一台很简单的旁轴相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它很简单——它需要使用者通过现场光线来估计测光,它需要使用者通过目测来估计对焦距离,它需要使用者通过使用经验来获得正确构图,它需要手动过片,它需要...

一切似乎都在回归原始,但这不也就是一台相机最最基本却又最最精华的所在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了,文字和照片有空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卡M8限量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其实还未完全了解镜头上那些刻度的作用,只是很随便的对着天花的灯泡和显示器捏了几张,结果冲洗出来后发现全都对不上焦...
94390001.jpg
94390002.jpg
94390003.jpg
94390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很有意思啊,占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晚上再研究
终于弄懂了各个刻度转盘和把手的功能了
于是拿出珍藏已久的机械快门线
拍了一张B门的长时间曝光
光圈F8
快门约22秒
ISO400
由于对现场光线估算得不对
果然严重过曝了
莫非这就是著名的“莱卡黄”?
943900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
拿起相机对着太阳拍了一张
快门1/500
光圈F19
ISO400
片子晒出来后
有一种旧照片的味道
就像是之前使用奥林巴斯TRIP35拍的照片那样
9439000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LOMO风格,老相机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拍一张照片都要做的事情,排名不分先后:
1、卷片
2、估算现场光线,根据胶卷的ISO值,凭经验来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值
3、估算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旋转镜头上的对焦杆,选择合适的焦距
4、从取景器取景,估算镜头与取景器之间因为实际位置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凭经验作出适当调整
5、按下快门

完成上述所有步骤之后
拍到了一张院子里的菜
943900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胶片不能实时回放
所以只好不断尝试
直到胶卷耗尽

试试拍距离远一点的
943900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不停地促进科学
科学不断地方便人类
当数码时代深入人心
我们的指头动得太欢
快门次数飙升得太快
一堆毫无章节的片子
散漫凌乱的各式构图
随心所欲的自由拍照
当喜好渐渐变成麻木
惯性终于取代了思考
似乎觉得什么都拍过
变得什么都不想拍了

当相机回归原始
卷片
肉眼估计测光
手动调节光圈快门
评估焦距并手动对焦
那按在快门上的指头
似乎也变得谨慎许多
或许这时候才会想到
在很多年以前
拍一张照片
原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9439000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时代唾手可得的照片
让人渐渐失去拍摄的冲动
在即将迷失的前夜
回归原始
换台相机
换个心情
发现只要用心了
每一张照片
其实都是一种态度
一种心情
943900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子里长了几株盛开后枯萎的韭菜花干
虽然是店扫的数码片子
但还是有一种浓烈的褪色老照片的色调在里面
让我再一次想起八十年代美国彩色故事片的味道
943900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拍墙
试试目测对焦距离
虽然是大反差场景
虽然是仿制版莱卡
但镜头对光比的控制似乎很不错
墙面亮部并不过曝
同时暗部也还能看到不少细节
还是说这是与胶卷的宽容度较高有关呢
943900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橘 于 2009-5-8 02:49 编辑

从取景器上构图的时候
水龙头位置大约在右上角三分线交界的地方
但拍出照片以后才发现水龙头的头不见了
相对单反所见即所得的取景而言
这确实就是旁轴取景的劣势
镜头焦外的过渡比较柔和
943900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胶片机~我都想要 不过觉得要用好多好多好多好多菲林。。。。即喺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mone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成像风格的确是典型的俄头,这个东西是俄罗斯的FED仿徕卡的,大沙头也有卖,很便宜。
徕卡的特色不是黄。。。。。是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橘 于 2009-5-8 16:23 编辑

看过很多正牌莱卡的照片
特色是越暗越出彩
这个机器在阳光下表现平平
但一到暗处
立体感和层次感似乎都要好一截

凌乱的房间
已经忘了有多少个月没吸过尘了
943900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3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