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虽然精彩,但还是得尊重历史是吧?
以下一些演义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经过我长时间粗略地看了一些书就记录了下来,
反正也闲得无聊,
就贴出来以娱大家.
南华老仙之事子虚乌有,很可能是张角的杜撰。
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只说关、张以兄事刘备。
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说是"矛",到底有没有"八丈"不清楚。
刘焉并没做过幽州刺史,刘、关、张的义勇军只是投效校尉邹靖,只活跃于河北、山东一带,并未参加颖川之战、宛之战。
张角三兄弟不会妖法,只会画符念咒之类。
张宝不是被部将严政所杀,而是战死疆场。
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演义截去了张温带董卓、孙坚等西征韩遂、边章的故事。后来以韩遂投降、边章战死而告终,董卓留镇西凉,孙坚南征长沙贼区星。
吕布并不是丁原义子,且丁原为并州刺史,坐镇山西,不是荆州刺史。而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文职),不是一介匹夫。
历史上没有曹操赠赤菟马给关羽的记载。(应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历史上无曹操献刀并欲刺杀于董卓之事 。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个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详 ),并非是陈宫。
曹操杀吕伯奢之事,为野史记载。不知真伪。
十多路诸侯讨董,为: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并无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腾四路。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和长沙太守的孙坚只是讨董联盟中的小势力。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事并没有。而十多路盟军,真正同董卓军正面交战的,也只有曹操、孙坚两路。董卓是在迁移了天子百姓后才同曹操交战,并不是遭曹操追击。徐荣并未被夏侯惇所杀。孙坚是曹军败绩之后进的兵,初时由于袁术不拨发粮草被华雄打败,后用计杀死华雄,连胜胡轸、吕布,最后在阳人同董卓交战,还带骁骑亲自冲锋,与董卓单挑获胜,大败卓军。董卓在逃亡途中烧毁洛阳。
孙坚讨伐刘表,孙策未随行。
赵云投奔公孙瓒,没上过战场,后以兄丧辞回乡中。
公孙续不是由袁绍指使刺客杀死,而是奉兄命助袁术敌袁绍军的时候战死。磐河之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
历史上没有貂蝉,王允是利用董吕之间的不和来杀董的。"貂禅"是当是汉朝后宫的一种女职,地位比妃嫔低很多,并不是指姓貂名蝉的一个女子。
马腾并没有书上所说的那样忠义,也只是一个军阀而已。马超并未随征李傕。
典韦无逐虎之说。
陈宫叛曹并非是为了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况且杀吕全家正史并无记载),而有可能是曹操为报父仇大肆屠戮徐州人民之故。
管亥不是关羽所杀,死于乱军之中。
许褚并没有和典韦较量过。
杨奉等没有书中的忠义,都心怀鬼胎。
夏侯惇不是在讨伐吕布时被射瞎的眼睛,而在这之前。
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不是张辽而是高顺,因此关羽也没有求情。不过他和张辽关系不错。
血衣带诏之事,马腾没有参与。
吉平无下毒之事,而是在参与后来耿纪等的叛乱而死。
关羽斩杀颜良确有其事,文丑非关羽所杀。三国史上,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只有关、张二人而已。很可能连吕布比之都稍逊半筹。
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无裴元绍此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事纯属虚构。
在古城无关羽斩蔡阳之事,无周仓此人。
孙策是死于刺客偷袭,无斩于吉之事。
官渡之战袁军九万人,曹军三万人。
刘备于汝南伐曹是和龚都联手,刘辟在搔扰曹操迁都的战役中被于禁所杀。并且龚都最后未死,只是销声匿迹。
蔡阳死于讨伐刘备的战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发生在这次行动中。博望坡之役是刘备发起而不是曹操发起的。夏侯惇只是在刘备退兵时才追击,中计大败而逃。这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义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则子虚乌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马徽号为"冰镜",<<三国演义>>误为"水镜"。
的卢马载刘备跃檀溪之事,正史并无记载。
诸葛亮决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后来北伐战场上也只有在最后一次是身乘小车、羽扇纶巾,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演义中那样写只是为了神化他。
襄阳无魏延斗文聘之事。
赵云在长坂坡救主,保护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并没有甘夫人跳井之说。因此,赵云是带着甘夫人、怀抱阿斗冲破长坂围的,而且所遭遇的曹军是曹纯的虎豹骑。赵云并没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说,但赵云也肯定没有演义上所说的那样神勇无敌。
无刘备摔阿斗之事。
张飞在长坂桥大喝曹军,并没吓死人——但曹军也被他的威势所震慑。
徐庶之母在乱军中被曹军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辞刘备去投曹操,且其母无自杀之事。
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之人,因此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谋略。鲁肃也不是"忠厚长者",而是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来说,更多地是应向二人学习经验。
赤壁之战确实有,但演义中写的许多事件,半涉子虚。无智激周瑜之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且无群英会。蔡瑁、张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杀。连环战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设想。无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书的不是阚泽。曹操横槊赋诗并无刺杀刘馥之举。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黄盖中箭之说。曹操败走华容曾大笑周瑜无谋、刘备迟缓,待刘备追兵来到,曹操已经走远,只夺得一些粮草。
刘备并没有巧取荆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见先取荆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风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战中,未闻宋谦被杀。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战前数年病逝。
孙刘联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计,而是双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标志,刘备是正大光明地向孙权辞回荆州,未遇追击,此后,孙权将荆州全盘借给刘备。周瑜是在孙权放回刘备后箭疮发作而亡。无卧龙吊丧之事。
马超并不是为报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许县(曹丕篡汉建魏后才改名为"许昌")的父亲马腾才被曹操诛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