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6|回复: 4

青海湖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4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书剑 于 2010-7-24 21:34 编辑

临近周末,处理完冗杂的工作,窗外凄凄夜雨,在空调冷气下被窝里看电影,竟也有过冬的感觉。
还记得年少时故乡看书,周遭寂静,小城里有荧光流火,婆娑竹影,就如这般平安妥帖。
长长吐出一口气,转眼便也离开故乡多年了。

这许多年我们背着行囊远走高飞,寻觅那些人留下的意象和文化。
那些小时候背诵的诗句里渗透的文化意象,早在我们脑海中自行搭建。等到有一天用脚步去丈量和印证,却望见蔓草连天,这便是老。
这一次去,又为了几句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去青海之前,一直在想,王维所指的“阳关”,究竟是嘉峪关还是玉门关?
虽没研究清楚,却被翻阅的版图所震撼——
本以为自己行走了大半个中国,重新打开地图细细看了一下,自己足迹所及,无非是中部以东的从南到北的小半版图,而那些青海、新疆、西藏、蒙古等所占据的另一半版图,却没有真正地认知过。

无论如何。青海在甘肃的西边,越过了武威、张掖、兰州和酒泉等地,绝对是在唐人所指的阳关之外了。
14号早上9点前抵达深圳宝安机场,途径西安,直至下午3点才降落西宁。

沿途高山峻岭。我们下了车便去吃饭。“马忠食府”。
人到了高原,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风范来。摆满了炒面片、黄拉皮、黑拉皮、牛肉面、锅魁、羊肉、馒头……还有大碗的黄河扎啤。
羊肉的质地,入口细腻清甜;而黄河啤酒,即便连我这种不会喝酒的人,也嗅出它的浑厚醇香。咬一口馒头,就一口酒,把旅途的舟车劳顿都烫平妥帖。
末了再来一碗青海酸奶或者青稞小酒,真其味无穷。
走出去,食街两旁铺满了核桃、枸杞、苹果、哈密瓜、葡萄、各式果干与海鲜,目不暇接。

千年的云烟过眼,令人疑幻疑真。汉朝和唐代的玉门关外,应该是朔风烈烈,空无际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春风连玉门关都吹拂不到,那么彼时的青藏高原,应是漫天的荒草和风沙了罢?
这片羌族人曾经驰骋的高原上,也曾吹起过唐人《杨柳》的曲子,今我来时,杨柳依依。

15-16日。在金座开了2天会。
待到16日下午,便出发去塔尔寺。

塔尔寺乃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寺庙之一,亦是藏传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
据说宗喀巴大师降生时,其母剪断脐血,滴落地上,即长出了菩提树。菩提树上十万叶子,每片叶子都有佛像。

后来宗喀巴远去西藏参悟佛学,他的母亲写了家书让他回青海,他修书回复说:儿学未成,若您们确实思念儿子,请在我出生的菩提树处,修建佛塔,从今而后,见塔如见人。
于是佛塔最早用石头垒成,菩提树被封在塔里之后,往上无法再吸取阳光雨露,向下却根须蔓延,一直到十数米外又长出了另外一棵菩提树。

如今,这菩提树依旧矗立在寺外,每年到了落叶季节,仍有大量信徒捡集菩提树叶,因为他们相信每片树叶上都有佛像。有无数信徒匍匐在殿外,不断磕头跪礼,据说他们要跪拜十万次。十万片叶子,十万佛像。
宗喀巴大师后来再也没有回到青海,永远留在了西藏。他便是一世班禅和一世**的老师。
藏传佛教,活佛轮回转世。

转世的班禅和**,都要到塔尔寺来礼佛。
塔尔寺依山而建,起伏数百亩,寺庙屋顶多为鎏金,再加上寺内的壁画和酥油花,称为塔尔寺三绝。
草原上的牧民随着岁月更迭和青草枯荣而迁徙,所以他们也有把小孩送到寺庙里的,一是在寺庙学习文化,二是建立与他们祖先一样的信仰。
寺庙便是他们文化承传和延续的地方,供奉的信徒络绎不绝。

这一天下午是大暴雨。行走在古老的寺庙里。有成群的信鸽飞停在大殿的屋顶。
我想起了小时候阅读的那些大量经文和佛教故事。
我们一行人捧了哈达去见活佛,接受摸顶。也有很多人拿了自己的玉饰、手表和项链去开光。有同事说,据说此地佛祖保佑原来的善男信女,越远来的越灵。我微微一笑。
事实上,佛家讲众生平等,所以没有远近之分。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恒河细沙,即是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土。
所谓佛,古梵语翻译为觉者,亦就是通过修行而领悟宇宙真理的人,放下一切执着。因此人到了无求时,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
所以每到寺庙里,并未曾带有祈求的欲望去礼拜,只求父母平安。

我只是知道我有来到此地的缘分,这便够了。

翌日,我们出发去青海湖。
一路从西宁出去,当汽车行驶遇到大片草原时,便靠近日月山了,这一带是高原和平原的分隔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水岭。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走至此地时,回头东望,故乡已经被连绵高山隔断,于是眼前模糊一片,凄凄清泪簌簌落在草地上,失手跌落了手中宝镜,那宝镜便分成了日月二山的形状。
而她的泪水,化成了河流,一路跟着她前往西藏,由东往西流,这便是后来的“倒淌河”。

这一去,与故乡再无相见之期,斜阳芳草,塞外古道,渐去渐远。
她不但给青藏带去了五谷种子,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革新,还有大量的经文和佛像,亦带去了中原的汉文化。

从日月山再往前走,便上了“天路”去青海湖了。
苍苍莽莽、层层叠叠的草原和高山,直伸天际。笔直的青藏公路,一直延向群山尽头,仿佛是通往上苍的路途。
路途边有乌泥带水的浅草,中间成片绿色覆盖的土地,绵延到紫色山峦,再远处便是深黑色的山脉,大片视野里掠过牛羊和飞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路都有青藏的民谣,这里的人民天生有嘹亮歌喉,声音从他们胸腔里爆发,一个波浪兼一个波浪涌出,到了尽头,却又绝处逢生,喷薄出更高亢响亮的音调,盘旋环绕,像雄鹰飞越高山,背负青天扶摇而上,俯瞰苍茫大地。

如果说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等地的山川草原是清秀雄奇的话,那么,青藏高原则是深沉浑厚。连绵千里的画卷沿途起舞。
路上我曾想尽了中国山水画里面的各种皴法,水彩画里面的湿水画法,还有油画的手法,都无法用来描绘青藏高原这一片旅游杂志上所说的“亚洲最后净土”,它只能用长卷的泼彩画,汪洋恣肆,奔放纵横。

正在凝神之际,成片成片的金黄色强烈地照进眼里来,时间正逢七月,漫天遍野的油菜花像火焰一样燃烧,引得人们发出惊叹。
薰衣草和格桑花这个时候都成了配角,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全力绽放它们的生命,与阳光交相辉映,有马匹迅疾奔走,蹄声如雨。
蹄声如雨,油菜花追我们沿着天路前行,再往前时,已经远远可见一抹安静的蓝色,浮在油菜花和白云之间,仿佛妙龄处子,安静自持。
那便是青海湖!
我不仅轻轻叹了一声!

青海湖 油菜花

青海湖 油菜花

越往前靠近,湖面便越呈现出多重颜色,浅蓝色的、青绿色的、石绿色的、靛青蓝的、孔雀蓝的、花青色的、浅绿色的、紫色的、深黑色的……融成一湖平静的波光。
岸边偶有牛羊低头吃草,湖畔随意错落一些小房子,油菜花、蓝天白云和湖面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却又汇聚成天地一色,到处流淌着明晃晃的阳光,沁出暖阳的味道。
这是山川无言的大美。

这是古时多少人遥想的关外,彼时应有悠扬的羌笛和胡笳,自然浑和,夺人心魄。
这是远嫁公主走过的群山万壑,她手中不知是否抱有琵琶?
从日月山弹出的嘈嘈切切,至此变为八手联弹,天地大美,大音希声,又何分汉人与羌人?他乡与故乡?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此以后,此地,亦便称为了她的故乡。
不管青海湖的传说曾经是西王母的瑶池,还是远古圣僧带着他的徒弟修行,路途干渴,徒弟沿着师父的指引找到了草原上的一口神井,喝完井水后匆忙上路,回头一望井水却已经汩汩而出,喷涌成蓝色的湖。我毋宁相信这湖是出塞公主的眼泪,由倒淌河流注此地,磅礴而成。
青海湖具有东方的气质之美,宽广内敛,目光那么平静,神采沉着自信。

成群的斑头鸟划过天空。高大树干径自滋长数百千年。
缓步行走在湖畔,举目远眺,可望见彼岸高山顶上的终年积雪。

那些城市里盲目的眼睛,可以在此地清洗恢复明亮;那些都市里被金钱和权势熏染的欲望,可以在此地去除净化;那些因为自己走投无路的妒忌和怨恨,亦当在此地消逝融化。
苍穹为盖,大地为载,人在这样的大美中可以巨大无比,亦被无涯的自然席卷,渺小到了极点。众生平等,但有觉悟和不觉悟之分。
宗喀巴大师是觉者,领悟天地大美,留在西藏为茫茫众生寻找彼岸。

她们也是觉者,
告别对于文成公主和王昭君仿佛是注定的,她们背负了民族的使命,远赴塞外。
春去秋来,秦时明月,吴宫花草,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
她们每年都回头东望,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的杏花春雨、宫殿里遥望的汉唐目光、玉门关上猎猎作响的军旗……
她们如蒲草一样柔韧,使国家骨血相容,
她们如幽雅湛蓝的青海湖之美,如柔弱的水,被传唱千年……

环湖一周,我们骑过了马也骑过牦牛。
这里是祁连山延绵的东南之端,西望昆仑,格拉丹东的冰川流水注入长江之源。
《山海经》里传说,苍穹裂,女娲练五彩石补天,故事便在青藏高原上。
我想,不管女娲还是宗喀巴,还是文成公主,他们都舍去了自己,而为了更多人活着。
他们领悟了天地自然的大美,像桥梁,连接此岸和彼岸;他们的生命故事如河流,由东流到西,滋养这片土地一年又复一年。
他们活在后人的神话和传说之中,被世世惦念,一如青海湖之美。

青海湖p_imgloadCAFNHE9Y.jpg

青海湖.gif
发表于 2010-7-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LZ你倒是去我的故乡玩了一下

对草原有什么印象呢

有时间带你一起去骑马打猎,在草原上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游遍半个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无若爱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别处听说过lz,果然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3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