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 P+ j% x) C1 L4 [
. q6 }2 a* ` k) U$ D( n1 whttp://www.sina.com.cn 2005/07/05 10:50 中国青年报
4 }" d% C7 h* r ( l" ]9 s9 m; B: w, I; s
大学毕业生在1~3年间跳槽率达到70%,这条消息经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一披露,便引来了各方关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指出,如此高的跳槽率和企业及个人的“急功近利有关”,也与社会保障体系、人才机制密切相关。“但如果像走马灯似地换工作,就弊大于利了,单位也很难委以重任。”夏学銮建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还应该培养组织观念,因为个人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更应该知道自己该向社会奉献 ; o8 b' |8 w; b. l9 g
7 K& s# R1 J0 i8 N/ j
. B' Y: E* M9 M2 q" D
! {( |1 `2 w% k/ ?; q 7 j# P6 y! ~9 G4 [1 M+ n
; u" x2 \9 r$ j8 N; A, R. ] # k' `( [- b% a' Y1 [
什么。
4 ]: X+ _; ~2 h: W9 o- ^+ ^" X- Z; X: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建教授则认为,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处在社会和工作经验积累的阶段,“虽然频繁流动太随意,有些浮躁的表现,但我持肯定的态度”。“不过最好等有经验积累后再换一个单位。”丁大建说,跳槽也要有个度。 9 h0 Y }6 o0 Z& N; e) b4 @
. [8 [- F) z9 h6 v4 q, ]" @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建说:“大学毕业生从校园出来,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清晰,会在工作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换工作是可以理解的。”
E* y% h( ]+ G- n5 S7 r* ]0 ?, w+ v; B$ s
郝建认为,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定位不同,如何选择要看自己是想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尽管大企业有很多不足,但企业管理、待遇各方面相对较好;而民营企业机会多一些,但受老板变动、政策、人际关系影响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就业单位。
( D: @& z" H0 J' [. B9 e
n% W0 p6 d! Z% ]; r; {# d 夏学銮认为,一些单位确实存在上级给下级“穿小鞋”的情况,但跳槽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时,这种“穿小鞋”可能是公司的一种考验,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很可能就“一走了之”。 ; w5 O7 x* M1 @: u1 ~
Y( B/ ?( t% W2 O, p, b3 k0 F' u 夏学銮同时认为,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也和用人单位的“浮躁”有关。不少单位不愿意花精力培养人才,都愿意用“有工作经验的”;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压力很大,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总想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和单位,跳槽也无可厚非。 ( ?6 E2 K3 x( g
- m( N" n V3 j( I& G- x" O7 r K
丁大建说,应该倡导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许多大学生刚毕业时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但为了生活,只能“退而求其次”。
) d; x9 O$ f& m$ ^4 |# P: O2 v" K) z8 F( D
从人事制度上说,丁大建认为,一般单位都有“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制度”的规定,容易造成员工待遇的不平等,导致新毕业的大学生跳槽,而“在人才市场化和转型时期,这一问题不会很快解决”。
! j9 }1 n& L9 D/ l
( R2 }+ C: `1 k6 w, n, { 尽管几位专家对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一致认为,“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左右流动最合适,对成长是有利的。跳槽太早或太频繁难以得到企业经验的积累或更多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