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culture.163.com 2006-01-04 14:20:10 作者:陈礼贤
近期读到几本别致的史书:《乞丐的历史》(周德钧著)、《窃贼的历史》(郭佑 青禾著)、《流氓的历史》、《骗子的历史》(张艳国著)。平时,我们看得最多的是所谓正史——从正面写、写正面的史书,对乞丐、窃贼、流氓、骗子这些社会的“渣滓”,人们似乎是不愿多谈,也不愿多看的。其实,要了解中国文化,光从正面看是不行的,那样可能得出不完整的结论,还得看看侧面,看看左右,看看反面,这样才可能全面把握。——这么说显得太过严肃,我的本意不过是说,这些书是有益的,大可值得一看。
这种史书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趣,好看——我以为,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重要的。
一本书,你说它有趣,到底是如何趣法,趣在哪里,都是不好论证的,而且,要论证的话,恐怕会费力不讨好,所以,我这里干脆摘录一些,你看了就知道它们趣在何处了。当然,摘录的这些段落,只是全书之“一斑”,要窥全貌,那得翻原书。
有夜行船,一夜百里。船间男女混居,仅以木板相隔。有位张姓少年,以风流自命,恰好与一位女子相邻。少年偷窥隔板外动静,见那女子似笑非笑,以为对自己有风月之邀,不觉春心荡漾。入夜十分,众客熟睡。只见隔板忽开,有一妇人伸手过来,抚摩少年。少年急如星火,翻身过去,与她苟合。鸡鸣时分,少年起身,正要回到自己的铺位上,不料那妇人紧搂不舍。少年以为那人纵情贪欢,难以割舍,也就同她更加绸缪。等到天明,少年发现那女子萧萧白发,满脸皱纹,于是大惊失色。岂料妇人说道:“我本是讨饭婆,如今六十多岁,无夫无子,也无亲戚。正愁无处毛身,不料夜音蒙君见爱。古话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如今你已是我的夫君了。愿托此身,不需分毫聘资。自此之后,有粥吃粥,有饭分食,如何?”少年极其窘迫,无可奈何。众人嘲笑不已,劝少年酬以十金了事。
——《骗子的历史》
仙桥街有一家抄手店,三大开门面,十多张餐桌,堂口置直径一米余的大笸箕,特号大缸钵盛肉馅,四五个雇工当众包抄手,大锅一煮几十碗,生意红火。不知因得罪丐帮或者仇人支使,某日,一名乞丐手提一串剥皮耗子,直入店堂,高声叫道:“掌柜的,今天只捉了几只耗子,你将就剁馅吧,明天一定多捉。”闹得食客作呕,老板大倒其霉。送耗子肉的恶丐一天数拨,店子无法营业,言语拿不顺,只好关门大吉。
——《乞丐的历史》
一些奸诈之徒,从男贪女爱的风情上面想出一些奇巧题目来,他们“做自己妻子不着,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一等成就好事,就率领光棍打将进来,“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明时有一泼皮子弟,深知扎火囤的行径,佯为不知,故意来缠。正在床里作乐的时候,做此生意的流氓就打将进来,可是这个泼皮不慌不忙,将流氓的妻子搂抱得更紧,不放一些宽松。流氓将刀背放在泼皮的颈子上捩了一捩,却不敢下手。只好放下刀子,拿起一个大擀杖来打泼皮。不料又错打在自己妻子的身上。到了此时,泼皮才与他实说:“老兄放下性!小子是个中人,我与你熟商量。你要两人齐杀,嫂子是摇钱树,料不舍得。若抛得到官,只是和奸。这番打破机关,你那营生弄不成了。不如你舍着嫂子,与我往来。我公道使些钱钞,帮你买煤买地,若要扎火囤,别寻个主儿弄弄,须靠我不着的”。其夫见说出了海底眼,无计可施,也只好就此收场。于是,这位泼皮起来,从容穿了衣服,对着妇人叫声“聒噪”,摇摇摆摆,竟自去了。这个“扎火囤”的主就正巧碰上了一个“懂行”的无赖,而且这个无赖既有胆量,又有些手段,以至于使得“扎火囤”者也没了招法,竟被无赖子白白地占了“便宜”而去。
至郊外,“有葬者,棺好而无侍服之人,疑有故”。到了晚上,发棺视之,乃是一少妇,衣饰如生,当是大家妾暴死者。”群仆将女尸抬到小船中,摆设四盒,“缚一鹅于上”,好像去串亲戚一般。到了薄暮,专找货船,故意与其相撞,“倾尸于河,,鹅扑扑飞水面”。这位流氓故意大叫大船撞沉了小船,“吾娘子溺水”,于是缚商捞尸,到第二天才捞出,果然是一妇人。“商大窘,愿悉货赎罪”。
——以上据《流氓的历史》
为了使众贼的行动有章可循,贼帮中还定有不少的规矩,其目的是用来约束和节制窃贼的行为,或是用来笼络窃贼。上海的贼帮就定有公积金制度——行窃总有一天要失手,当贼帮中的“共扒弟兄”被捕之后开庭公审时,同帮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来法院旁听,并查明何月何日此人可以获释。同帮的患难弟兄,便按帮中规定从此人进班房的那天算起,在日常扒来的钱财中,提出一份公积金,刑期越长,公积金也就愈多。被捕者的家属,也会得到贼帮的照料。被捕的窃贼被释放的那一天,也是其最光荣的一天。“共扒弟兄”们事先已预备好了新衣服、新鞋帽,以及生活必需品,一清早便在牢狱门口迎候着。待被关押的窃贼出狱后,第一件事便是剃头洗澡;第二件事便是全新打扮后,上馆子吃个酒醉饭饱;然后提出那份属于他的公积金,舒舒服服地用上一月半月,暂停偷窃生活,免得立即又被警察抓去。
盗贼所教偷窃的手艺主要有手法和眼法两部分。手法:主要教练偷窃动作的快捷准确。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最初练习时,抓一大把豆子撒在地上,让徒弟以最快的速度捡起来,反复练习后,徒弟的动作就快捷多了。然后,盗贼在装满米的缸中放入若干铜钱,让徒弟用两个手指去夹,必须每次都夹到而且动作要快,否则就会遭到打骂。经过长期的训练,徒弟的手指就会非常灵活,夹取物品既快而准。此外,还有在滚油锅中夹物的练习,主要也是练速度的极度快捷。据传,许多窃贼高手都有在油锅中夹物而不伤的本领。手法练成,夹物快如风,所以许多盗贼偷窃财物时,常常是在与被偷者接触的瞬间就能把钱物窃到手,等被偷者发现丢了东西时,还完全不知道是何时被偷的。
眼法:主要是教练如何一眼就能找到藏钱的部位。窃贼在身上的某个口袋放上钱,从徒弟面前走过,让徒弟指出哪只口袋有钱,哪只口袋没钱。开始,徒弟不一定能看出来。经过不断地调教,说明藏钱不藏钱的口袋有什么特点,不久,徒弟就可以准确地辨认出来。接下来,师傅就带徒弟到大街上去看,让徒弟指出行人中谁身上带了钱,放在什么地方,看得多了,小徒弟也就会练就准确的眼法,一眼就能看出藏钱的地方。
曾经在一个饭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毛毛愣愣的人端了一碗汤走过,不小心把汤溅到另一男人的西服上。那人慌忙拿出手绢来替那男人擦汤渍,又一个劲地道歉,弄得那男人生不起气来。不一会儿,那端汤的人吃完饭从容离去。穿西服的人一直没有发觉自己的兜被掏了,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两道防线的兜也会被偷。等到他吃完饭要付钱时,才发现兜是空的。
猫在外嬉游,小偷抓起来就往怀里一揣。如有人察觉跑上去问他,他必先反问你的猫是什么颜色,然后从袖管里甩出猫尾巴来让你看,准让你没话可说。什么缘故呢,他手里照例准备了十几条猫尾巴。
偷牛之法,也极简便。牛嗜盐,偷儿准备一钩、一绳、一竿,绳钩束在腰带里,竿儿拿在手里当拐杖,谁见了也不会起疑心。到了夜里,将缚上钩子的绳子从竹竿中穿过,溜进牛栏,先给牛吃一点盐,牛舌头一伸出,即用钩子钩住。牛负痛要撞人,终隔着一竿距离撞不着;要喊,有个钩子在,喊不出。偷儿能奔多快,牛也只好拼命跟着奔多快,老黄牛便成了快马。
某日,一官员正在茶几边呆坐,发现一些人在染坊前转来转去,像是要偷染坊里的东西。正惊异间,有个人走过来,附在他的耳边悄声说:“我们想偷染坊里晒的布,请您别声张。”官员竟回答说:“这关我何事?我才不饶舌呢。”那人连连称谢而退。官员私下想,那些布挂在通衢之前,又是大白天,万目共睹,你们“若有术可窃,则真黠盗也”。于是睁大眼睛看好戏。“但见其人时时经过,或左或右,渐久渐疏。薄暮,则皆不见。”官员笑了:“都是些说大话的,果然骗我。”这才想起肚子饿了,起身回房间,“则其室虚矣”。
一个白天行窃的小偷,一次在一家屋内窃取客堂供桌上摆的铜锡物件时,刚巧碰到屋主人回家。主人看见一个陌生人手持铜锡物件,不禁愕然。但小偷却镇静自如地对屋主人说:“要不要买供器?”屋主人生气说:“不要,不要!”一面说,一面将小偷赶出门。
——以上据《窃贼的历史》 |
|